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政策正文

【聚焦】《甘肃省“十三五”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发布(全文)

2016-08-12 10:25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环保低碳改造甘肃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五)增强人群健康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加强气候变化对人群健康影响评估。完善气候变化脆弱地区和贫困地区公共医疗卫生设施;加强气候变化相关疾病特别是相关传染性和突发性疾病流行特点、规律及应对策略、技术研究;推进健康甘肃建设,探索建立对气候变化敏感疾病的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公众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向公众发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健康风险及相应的适应建议,提升公众对气候变化健康风险的认知水平和自我防护能力;建立极端天气气候灾难灾后心理干预机制,确保受灾人群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制定气候变化影响人群健康应急预案。每年开展风险评估,确定季节性、区域性防治重点。加强对气候变化条件下媒介传播疾病的监测与防控。加强与气候变化相关卫生资源投入与健康教育。

(六)增强防灾减灾体系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健全气候变化风险管理机制。完善甘肃省气候相关灾害风险区划和减灾预案。针对气候灾害新特征调整防灾减灾对策,科学编制极端气候事件和灾害应急处置方案。加强气候灾害管理,严禁盲目围垦、设障和侵占湖泊、河滩、行洪通道,研究探索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

强化预测预报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加大基础信息收集力度,建立甘肃省气候变化基础数据库,加强气候变化风险及极端气候事件预测预报。开展农业、林业等部门和领域气候变化风险分析,建立极端气候事件预警指数和等级标准,实现各类极端气候事件预测预警信息共享共用和有效传递,尽可能避开灾害高危险区和灾害活动期。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建设,提高对干旱、冰雹等灾害的作业水平,在我省冰雹高风险和次高风险地区率先研究实施防雹网等减灾项目,减少风雹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制定气候敏感脆弱领域和区域适应气候变化应急方案,提高全社会预防与规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能力。

(七)增强旅游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推行绿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引导和鼓励旅游者选择低碳旅游方式。利用发展文化表演、时尚休闲、展览展会、美食购物等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小模式,展示大漠戈壁、丹霞砂林、冰川雪峰、森林草原、丝路文化、民族风情等旅游景点。综合评估气候、水文、土地、生物等自然禀赋状况,采取必要的保护性措施,防止水、热、雨、雪等气候条件变化造成旅游资源进一步恶化,加强对月牙泉、莫高窟等受气候变化威胁的风景名胜资源以及濒危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加强节假日、旅游旺季气象预报,及时发布极端天气气象预警信息,增强对旅游者保护,限制开放与季节或者气候不相适应的游乐设备和场所。

第四章 重点支撑工程

一、能效提升工程

结合重点企事业单位节能低碳行动,抓好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锅炉(窑炉)改造、节约和替代石油等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低碳技术改造项目,同时结合实际推广工业低品位余热暖民工程、重大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等能效提升工程项目建设。

专栏1:能效提升工程

1.节能低碳技术改造工程:支持重点用能单位开展燃煤锅炉节能环保能效提升、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低碳技术改造。

2.工业低品位余热暖民工程:根据各市州工业低品味余热资源特点,结合地方供热现状及近、远期供热发展规划和供热管网基础条件等因素,优选电力、钢铁、有色、化工行业等领域余热热源,推广发展工业低品位余热暖民工程。

3.合同能源管理工程: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经验,建立和完善全省合同能源管理的公共服务平台、节能服务机构库和节能量监测机构库,继续推动节能服务公司在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

二、节能低碳技术和产品推广工程

积极推广先进适用节能低碳技术和产品,全面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达标对标、节能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节能低碳产品惠民、节能低碳产品推广等工程。

专栏2:节能低碳技术和产品推广工程

1.开展用能单位能效对标:建立健全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计量体系,强化节能目标和碳交易配额责任制,积极推广节能低碳技术、产品和工艺,开展能效达标对标工作。

2.节能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鼓励发展高效节能锅炉、绿色照明产品、高效节能电机等节能技术、产品、装备、核心零部件产业化示范项目,提高重大节能技术装备能力。

3.节能低碳产品惠民工程:落实节能产品惠民政策,加大对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中节能汽车、电机、高效照明产品、热水器等高效节能产品进行推广使用。

4.节能低碳产品推广工程:加快入选《甘肃省节能环保产品推广名录》产品推广,积极引进我省具备基础的重点节能技术,研究制定我省低碳产品推广目录,优先推广低碳标识产品。

原标题:《甘肃省“十三五”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发布(全文)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