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测政策正文

【焦点】2015年海南省环境状况公报

2016-08-16 16:06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环境质量生态环境环境经检测信息公开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

推进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扎实推进全省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海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顺利通过环保部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海口和三亚站通过省厅二级站达标验收,琼海和五指山站通过省厅达标预验收。省财政继续支持海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能力建设,2015年,省财政共投入1390多万元更新省站监测仪器设备,共购置110多台(套)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省站环境监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强化国家南海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配合总站完成西沙国家大气海洋背景综合监测站大气背景站仪器设备安装工作,做好背景站试运行工作;争取国家财政资金107万元,配置海洋岛屿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加强南海环境监测能力。加强环境监测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全省监测人员业务技能与管理水平,全年共举办6期环境监测技术培训班,共培训监测技术人员440人次;组织50多名技术骨干参加环保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单位组织的40多期培训班或省外交流。

深化环境质量监测

根据国家环境质量例行监测要求,开展城市(镇)环境空气、地表水、饮用水源地、近岸海域、土壤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大气降水、农村环境质量等例行环境质量监测;根据我省环境管理和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扩宽对城市内河(湖)、西沙群岛主要岛屿及周边海域、重点旅游景区空气、主要滨海旅游区近岸海域、国家重点滨海浴场、重点森林旅游区、重点工业园区环境空气和近岸海域、农产品基地等生态环境开展专项质量监测,全年共获得手工监测数据约14万个,自动监测数据约600万个,全面、科学、客观反映我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为生态环境管理、环境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强化污染源监督性监测

全省各级环境环境保护部门开展68家国控重点企业、74家省控重点企业、近200家县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完成46家国控重点企业比对监测,获得监测数据5万多个。定期编制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季报、年报及监测报告,为环境监管和主要污染物减排等工作提供翔实数据资料和技术支撑。

开展辐射环境监测

组织开展空气吸收剂量率、大气、海水、饮用水源地水、地下水、地表水、土壤、海洋生物和电磁辐射等42个国控点辐射环境监测。对昌江核电厂和6家Ⅰ、Ⅱ类涉源单位开展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空气吸收剂量率、大气、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水、海水、土壤、潮间带土、海底沉积物、陆地生物、海洋生物等。

扩大环境监测信息公开

加大环境质量信息公开力度。定期发布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城镇内河(湖)水环境质量、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和声环境质量等三大环境要素报告共计569份,在《海南日报》上发布年度环境状况公报、环境质量季度公报、重点饮用水源地水质及海水浴场水质等信息。创新信息发布方式,拓展发布渠道。建立海南空气质量平台,开发海南空气质量手机客户端,实时发布全省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利用省政府网站、重要公共场所《人民日报》电子阅览终端和新华社多媒体机发布全省空气质量信息,在博鳌亚洲论坛会议期间实时发布博鳌空气质量信息,满足社会和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力宣传海南生态环境优势。

加强辐射环境监测信息公开,在环境保护部和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网站公布海口红旗自动站及昌江核电厂外围10个自动站的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数据。强化污染源信息公开,在省生态环境保护厅网站发布污染源监测季报和年报、企业自行监测数据等信息。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监测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有序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加强全省各级环境监测站监测质量检查和抽查、开展实验室监测能力验证、实验室间分析比对、优化近岸海域和土壤监测点位,提高全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和实验室能力,保障全省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性、客观性和合理性。加强监测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及市县站计量认证工作,进一步提高全省环境监测站监测质量。

加强辐射监测质量管理。开展省级辐射环境监测实验室计量认证复审和扩项(扩至4大类25项),提高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加强省级辐射环境监测实验室考核和内部质量控制,保证监测数据质量。

原标题:2015年海南省环境状况公报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境质量查看更多>生态环境查看更多>环境经检测信息公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