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市场正文

PPP+环保行业 大趋势与大机遇下如何应对?

2016-08-22 10:16来源:中信建投作者:王祎佳关键词:PPP环保PPP项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上市公司参与态度谨慎,顾虑“政府吃肉企业喝汤”

PPP实施情况来看,上市公司参与态度较为谨慎,大部分PPP项目仍处于识别阶段,而已签署的项目又多为不具备约束效力的框架协议。总的来看,上市公司对参与PPP项目存在以下担忧和顾虑:

PPP项目回报率低、风险分摊不尽合理

PPP项目回报率低,未形成成熟的回报模式。PPP项目天然的公益性质,加上有的基层政府不舍得把“含金量”高、收益率高的“好”项目拿出来做PPP模式,而把一些资金来源少、回报率低的“鸡肋”项目上报做PPP,致使PPP项目收益率普遍偏低。中国人民银行崔晓芙等人研究显示,2015年1月,河南省推出的87个PPP示范项目内部报酬率在3.15–8%之间。对上市公司而言,项目公司成立后仍需融资(自有资金一般仅占20–30%),目前一般商业银行中长期信贷资金成本在7%左右,再考虑交易费用和必要的回报率,上市公司必然要求更高的投资收益率。然而,地方政府对PPP项目的预期资金成本仅为6%左右,难以吸引上市公司的参与。

环境服务价格缺乏调整机制。如,有些地方污水处理服务价格,并未因国家提高污水排放标准而相应提高,也未考虑污泥处置成本,更未涉及污水处理设施的升级改造和更新维护,而是一味地要求运营企业自行承担由此而增高的运营成本,导致企业财务困难。

风险分摊不合理。传统的交通类BOT项目中政府与企业多为垂直系,即政府授权私营企业建设和经营,社会资本仅承担建设和经营风险,其他的设计、融资等风险均有政府承担。目前PPP项目中,上市公司同时存在融资、建设、经营风险,项目结构较为脆弱。

执行层面困难多、风险大

相关主体多,交易成本大。北京地铁4号线合同显示,仅项目公司与相关主体之间就签订7个主要合同。

PPP项目资产流动性低。PPP项目投资形成实物资产后,存在较强的资产专用性。一方面,PPP项目资产流动性不强,难以转让交易;另一方面,PPP项目资产强调使用的配套性,如污水处理项目需要与市政管网对接才能投入使用。目前,PPP项目退出渠道主要是政府回购、转让给其他社会资本等,难以适应多元化的资产转化需求。

其他执行风险。包括项目公司管理经验不足、合作风险、施工工期和质量控制风险、合同变更风险等。

延伸阅读:

近期PPP市场动态汇总 成交金额125.09亿元

PPP模式的适用领域只有公共服务吗?且看国家政策文件怎么说

原标题:【建投环保】PPP+环保:大趋势与大机遇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