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评论正文

毁了天然屏障 岂能扛住水灾?

2016-08-25 15:38来源:中国环境网关键词:洪涝灾害水灾水处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说洪涝,常提到的就是“水多”、“难排”;如果说历史性的急剧降水是“水多”的主要成因,那么“难排”有时是因为遇到了一些现实因素。正因为这些因素的聚集,让这个20年没有发生过洪灾的地区也经历了对他们来说的小概率事件。

近年来,从城市到农村,大小河道几乎都存在着“难排之隐”。

最近,国内多家环保组织联合发布《黑臭河治理观察简报》,盘点各地黑臭河名单更新情况、治理计划和进度完成状况。简报指出,目前全国黑臭河水体已由2月官方公布的1861个增加到1945个, 555个水体没有公示计划达标期限,占总数的28.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反过来,河水臭了,水流必然也不会畅通,这是造成雨水骤然剧增的一大原因。

另外,人水争地的现象也层出不穷。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些挨着河边的城镇,往往大面积侵占河道和行洪通道。很多城镇河道两侧自然的斜坡,现在变成了好看和坚固的防护墙。很多地方原来开阔的河漫滩,往往也被大量高大建筑物所侵占。房地产商无一例外地用高价的河景房吸引着人们的眼球,结果是缩小了行洪断面,增加了洪涝灾害风险,“沿河楼不少,河堤遗患多”的新闻也比比皆是。

要想让大小河道畅通,就要加强流域性的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许强认为,就水灾害而言,洪水灾害往往是全流域性的, 抗洪抢险往往需要全流域干支流、左右岸共同协防。治理也必须进行统一的流域规划, 根据流域的特征,采取各种措施从根本上减少流域洪涝灾害。

拷问三:

防洪设施行不行?

同样是遭遇集中性暴雨,有的地方如一片汪洋,有的地方却安然无恙。

延伸阅读:

环保之乡遇17年来最大水灾 119位环保人大募捐(附明细)

原标题:毁了天然屏障 岂能扛住水灾?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洪涝灾害查看更多>水灾查看更多>水处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