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报道正文

污染面积广、治理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甘肃白银土壤修复寻求良方

2016-09-19 10:21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吴玉萍关键词: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甘肃省中部干旱半干旱区,坐落着一座以有色金属采选、冶金为主的工业城市——白银市。市区内鳞次栉比集中分布的铅、锌、铜矿的采掘冶炼工厂依稀见证这座伴随矿产资源开发而迅速崛起的资源型城市经历的兴起、成长、繁荣的历程,因而享有中国“铜城”的美誉。

然而,与所有的资源型城市一样,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白银市由于资源的渐趋枯竭日甚一日地走向衰落。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也接踵而至。2002年、2004年连续发生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也令白银市因污染倍受压力。

近些年来,白银市攻坚克难探索形成了白银治污模式,在大气治理和水环境治理方面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土壤污染治理却因为资金、技术等因素,举步维艰。

重金属废水灌溉农田

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威胁

提到白银市的土壤污染问题,一定会提到东大沟。东大沟是白银市东郊黄河白银段的一条排污泄洪沟,总长38公里。沿线建有二十多家冶炼化工企业,排洪沟实则成了排污沟。

白银市环保局污染防治科负责人介绍,特别是1995年以前,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等企业年排放含重金属酸性废水1900多万吨,这些未经任何处理的工业废水,通过38公里长的东大沟排入黄河。

白银市干旱少雨、水资源极为紧张,在环境意识淡漠的时代,当地群众把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当成了灌溉农田的香饽饽。郝家川村民回忆道:“浇过黑臭水的庄稼长得更好。”但在长期使用含重金属废水进行农灌的同时,大量的重金属进入土壤,导致农田土壤和作物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

白银市环保局监测评价表明:东大沟流域农田重金属严重污染面积达7870亩(已弃耕1000多亩),污染深度0~60 cm,镉、汞、砷含量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值,其中镉最大超标近600倍。由于几十年的沉积,东大沟底泥100 cm深度范围内镉污染物超过背景值的1400倍~2200倍,对黄河下游水环境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被污染的土地直接危及人们的健康,根据兰州大学教授田庆春的调查研究表明,白银地区小麦籽粒、玉米籽粒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金属污染的问题。田庆春表示,由此可看出白银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受到了很大的威胁,综合治理农田环境已经刻不容缓。

治理成本之高难以承受

目前仅限弃耕土地治理

2005年开始,在国家有关部委和甘肃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白银市着力治理重金属污染,先后共筹措资金16亿元实施了13个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依法关闭了6个小硫酸企业,基本完成了对重金属污染的源头治理,东大沟水质有了明显改善。

面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现状,白银市积极探索,2010年,白银市选择四龙镇民勤村65亩受重金属严重污染的农田进行修复试点,采用“化学淋洗+土壤改良”修复方法,对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进行修复治理,期望经过修复使65亩弃耕地变为水浇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目标,修复区域种植的小麦、玉米中的重金属含量达到《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规定的标准。白银市将此作为修复7000多亩重金属污染农田的“希望工程”。据了解,这项试点工程总投资1100万,历时两年,虽然取得了较好的修复效果,但是修复成本太高,对动辄大面积急需治理的受污染土地根本不实用。

2012年底,在甘肃省环保厅的支持下,白银市启动了东大沟上游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工程,工程内容包括河道废渣清运、底泥重金属固化稳定化治理以及河岸植物修复等,目前已完成第三冶炼厂至国道109线共3个标段10.45公里河道重金属污染治理,完成投资5857万元,其中中央环保专项资金3512万元。

原标题:白银土壤修复寻求良方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污染查看更多>土壤污染治理查看更多>重金属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