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技术正文

【深度】“土十条”后时代的七大修复技术趋势

2016-09-27 08:13来源:宇墨Umore作者:莫龙庭关键词:土十条土壤修复土壤修复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基于风控的修复策略成主流

考虑到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过程,从实际来看(资金、时间或技术等层面),很多场地在短时间完全修复是很困难的。针对这种情况,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外逐渐把“制度控制”(institutionalcontrol)作为一种修复方法推行开来,即通过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和方法制定和实施各项规章或制度(非工程),减少或阻止人群对场地污染物的暴露,从制度上杜绝和防范场地污染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危害,从而达到利用管理手段对污染场地的潜在风险进行控制的目的。常见的制度控制手段包括进入污染区限制、钻井限制、土地用途限制等。

图:风险控制理论图示

这种制度控制的背后,即是以风险管控为核心思想的防治策略。综观世界各国土壤污染防治历程,发达国家最终均采用了该策略,并将其渗透到立法、标准制订、技术措施选取等环节中,鲜有对受污染土壤开展大规模的治理与修复。以美国超级基金污染场地处理为例,制度控制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在2009-2011年度场地污染源处理案例中,76%的处理措施中均涉及制度控制。但需注意的是,这种“制度控制”一般不能单独使用,通常需要结合其他主动修复方法(工程)使用。

图:超级基金场地288个修复策略统计(2009-2011)

简而言之,基于风险控制的修复策略即是将传统的污染源治理技术和工程控制与制度控制根据场地具体状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系统地降低人类接触场地有害污染物的风险。

在我国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地产开发巨大利润影响,污染地块在后期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人类紧密接触,因而当前针对污染地块仍以工程修复手段为主。这也造就了“土十条”出台前,业内盛传的土壤修复万亿市场神话,其结论的基本前提就是将全国污染场地全部采取工程修复手段治理。显然,这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土十条的颁布明确了国家对修复从基于污染物总量控制到基于污染风险评估的转变。采取以风险管控为主的防治策略,依土定用、土尽其用才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和经济条件的有效做法。

仍以常外事件为例,在舆论关注后,政府迅速将常隆地块的房地产开发用途调整为了公共绿地,修复方案也随之调整为黏土覆盖。这个修复方案的核心就是一起典型的基于风险控制的修复策略,通过将常隆地块改作绿地用途,实现了将污染风险降低到人类可接受水平的终极目的上,而不是严格的修干净。

图:超级基金各场地修复阶段历史进程(一条水平轴线代表一个场地)

此外,由于地下环境的异质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修复工艺的复杂性,污染场地修复周期一般较长(如上图示,超级基金所修复的场地即使在修复工程施工完毕之后,随后的修复运营时间也还将持续几年,再经验收合格方算修复完成),如何在漫长的修复过程中保障人员安全并实现全链条、全要素闭环管理,防治二次污染,基于风险控制的修复策略显然将对场地污染物监测的实时性、完整性和严格性提出更高要求,这也就意味着修复市场监测细分领域未来潜在的增长空间。事实上,国内已有一些环境监测公司在开始筹划布局场地修复市场,显然,这些监测公司在结合了自己的监测技术优势之后,未来也定能在修复领域分得一杯羹。

原标题:深度独家 | “土十条”后时代的七大修复技术趋势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十条查看更多>土壤修复查看更多>土壤修复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