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评论正文

专家释疑:海绵城市面对雨水径流总量控制困惑与质疑的阐述

2016-09-27 10:05来源:给水排水微信作者:王文亮 车伍等关键词:海绵城市雨水径流雨水系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1.2指标分解

上述可知,美国共有30个州提出了基于场次控制率、径流体积控制率或水质控制容积的体积控制标准,这些标准主要以手册(具有规范标准的作用)或雨水排放许可的形式得以落地。目前,我国该指标的落地主要通过规划,以总量控制率指标分解的方式得以落地,如各地正在编制的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在工程项目层面,国家层面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雨水控制利用相关地方标准也提出了相应的指标要求。

但在工程实践中,需要考虑具体项目的改造难度,解决和平衡绿色与灰色、地上与地下、分散和集中设施的关系,以达到效益最优,因此,无论规划层面还是工程项目层面,不宜简单、一刀切、绝对化的提出“透水铺装率”、“下沉式绿地率”、“绿色屋顶率”等具体到单项设施的硬性指标要求,一定要考虑指标落地的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给工程设计阶段留出方案优化的余地。

关于指标分解方法,可采用控制率与面积加权平均的方法,或结合模型模拟进行分解。关于地块指标赋值,对于老城区,应根据实地调研,结合场地条件等确定;对于新区,应根据不同类型用地的开发强度,考虑指标可达性,并兼顾公平性原则等确定,以便于进行规划管控与雨水排放管理制度的实施。

2.2实际降雨

雨水设施的实际径流控制效果与降雨间隔时间、降雨雨型与强度、汇水面不透水率、雨水设施规模与排空时间等密切相关。

汇水面特征及设施特征一定的情况下,降雨特征成为影响工程总量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首先是连续场降雨(间隔时间短)对设施的冲击。

“指南”中年雨量控制率统计分析采用的是前后两日20时至20时的24小时降雨量,美国采用的是凌晨12:00:00,至晚上11:59:59,但皆非场降雨的概念,事实上24小时降雨可能是一场雨、多场降雨,且存在人为的将跨越20时的一场连续降雨划分为两场的情形,这取决于场降雨的定义,如图4所示,若以最小降雨间隔时间(无雨时间)T作为场降雨的划分标准(两场降雨的间隔时间t≥T时,视为两场降雨;t

以北京1986~2015年30年逐分钟和24小时(20时~20时)降雨数据为例,按最小降雨间隔时间T分别为6 h、12 h、24 h进行场次划分,扣除小于等于2 mm的降雨量/场次,结果如表6所示。

关于设施排空时间,以延时调节设施为例,其水质控制容积的排空时间应根据一定SS去除率需要的沉淀时间确定,研究表明,当排空时间为12 h时,延时调节池的年SS总量去除率可达到65%,排空时间40 h对应的去除率则达到82%。

延伸阅读:

中科院院士、著名水文学家夏军剑指“海绵城市”—对海绵城市的思考和建议!

【注意啦】建设部4本海绵城市相关规范局部调整了!

原标题:给水排水 |释疑:面对雨水径流总量控制困惑与质疑的阐述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绵城市查看更多>雨水径流查看更多>雨水系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