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报道正文

治霾:人需更努力 天也别添乱

2016-10-25 10:16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李军关键词:雾霾空气质量京津冀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朱彬向记者表示,科学家以往研究成果表明,由于受到拉尼娜事件的影响,我国秋冬季偏冷的概率较大。这就意味着今年秋冬季冷空气可能较往年活动频繁的概率较大,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大气扩散条件将较好,不容易发生严重的空气污染。

但朱彬也指出,不排除今年秋冬和明年初的某个时期冷空气活动较弱,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易形成空气污染,这是一个概率判断问题。

无独有偶,发表在中国科学院院刊上的一篇2016年夏季至2017年春季全国气候趋势展望的预测文章称,2016年/2017年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正常略偏低,南方地区降水正常略偏多,北方地区雾霾天数正常略偏少。

对于这一预测结论,研究人员向记者表示,这一结论只是基于当时的资料分析得出的,随着数据更新,对预测结果将会修正,不久将会发布。文章最后也称,预测多考虑本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对其他影响因子考虑较少。实际上,影响我国气候的因子还包括印度洋和大西洋等海域的海温、青藏高原积雪及大气内部动力过程。研究者将密切关注最新的海洋、大气监测结果,对预测结果进行订正。

采访中,朱彬强调,污染排放是雾霾发生的内因。因此,我国正在全面实施的污染减排措施非常必要。他说,如果今冬冷空气活跃,煤电和采暖排放的污染物可能增加,即污染物排放总量可能增加,减排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

权威声音

气候变化对大气污染影响不容忽视

专家建议将霾污染与气候变化结合,找到更科学治霾依据

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专家发现,研究雾霾也需要从宏观层面考虑大的气候背景,特别是气候变化情况。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王会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指出,从气象分析中可以看出,霾日数的变化并没有随能源消费量的增加而简单地增加。

王会军分析了1961年~2012年间我国霾的发生情况,发现气候变化对大气污染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数据显示,霾的年代际变化与东亚冬季风有密切关系,1961年~1985年,东亚冬季风偏强;而1986年~2010年,东亚冬季风明显偏弱。所以,霾日数在这后段就相对偏多于前段时间。

王会军解释说,东亚冬季风偏弱的情况下,地表风速降低,冷空气活动减弱,湿度减少,这样就越有利于霾的形成。此外,副热带西太平洋的海表面温度异常通过影响东亚冬季风变化,同样可能影响华北地区霾的发生。

研究还发现,我国东部地区冬季霾发生日数与北极秋季海冰变化有着显著关系,北极秋季海冰的减少能够加剧我国东部地区霾发生。这主要是因为,北极海冰减少后,太阳的反射率低,冰面吸收了更多的热量后,会加速融化的节奏。而北极一旦变暖,整个北半球的气候都会发生变化,冷空气活动路径偏北,我国东部冷空气活动变弱,这就导致大气静稳,扩散条件变差。同时,北极秋季海冰减少,华北地区冬季的霾也容易高发。

对于王会军团队的研究,中科院院士吕达仁表示,霾的产生是污染排放与气象因素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将霾的问题与气候过程结合,能够给出更科学的解释。

最新研究

厄尔尼诺对不同区域霾污染影响复杂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铁学熙日前联合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研究了2015年超强厄尔尼诺气候事件对我国东部地区霾污染的影响,解释了厄尔尼诺对不同区域霾污染的复杂影响。

研究发现,2015年冬季强厄尔尼诺事件改变了我国的大气环流。在华南地区,东亚大槽的减弱增强了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输送,中雨及以上强度的降水增加了15%~20%,由于雨水的冲刷使得这一地区的霾污染有所减缓。然而,在华北平原,大陆高压的减弱使得影响北京的偏南风显著增多,导致区域输送明显增加。由于燕山、太行山的阻挡,增加了北京及周边地区的气溶胶累积,导致PM2.5质量浓度偏高约80微克/立方米~100微克/立方米,从而加重了北京和周边地区的霾污染。

原标题:治霾:人需更努力 天也别添乱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雾霾查看更多>空气质量查看更多>京津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