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政策正文

环保部起草《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2016-11-08 09:18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土壤环境土壤污染防治环保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地块内主要生产、经营活动情况;

(四)地块内污染源以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五)地块内建筑物、构筑物和生产、经营设备设施情况,包括地下管道、储罐以及废水废气处理、固体废物贮存设施的情况;

(六)地块土壤污染程度和范围;

(七)地块及周边地下水等环境状况;

(八)结论和建议。

第十一条【风险评估】 经环境调查确认地块土壤及地下水受到污染的,地块责任人应当开展地块风险评估,编写地块风险评估报告,并将地块风险评估报告及专家咨询意见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风险评估报告内容】 地块风险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概念模型及暴露途径;

(二)关注污染物;

(三)风险评估模型及参数;

(四)风险表征;

(五)风险控制值;

(六)不确定性分析;

(七)结论和建议。

第三章 风险管控

第十三条【一般要求】 经风险评估确认地块污染风险超过可接受水平,且暂不开发利用或者现阶段不具备治理与修复条件的污染地块,地块责任人应当制定风险管控方案,移除或者清理污染源,采取污染隔离、阻断等措施,防止污染扩散。

地块责任人应当将风险管控方案及专家咨询意见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并抄送设区的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第十四条【风险管控方案内容】 风险管控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风险管控范围;

(二)风险管控目标;

(三)主要工程措施;

(四)监测计划;

(五)应急措施。

第十五条【监管措施】 需要采取风险管控措施的污染地块,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组织划定管控区域、设立标识、发布公告,开展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大气环境监测;发现污染扩散的,要求有关责任人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第四章 治理与修复

第十六条【一般要求】 经风险评估确认地块污染风险超过可接受水平,且需要开发利用的污染地块,地块责任人应当开展治理与修复,并达到相应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

地块责任人应当根据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方式变更情况以及地块风险评估报告,编制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工程方案,并将治理与修复工程方案及专家咨询意见,在工程实施之日起三十日前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进行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的,应当遵守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工程方案,不得随意变更。

第十七条【治理与修复工程方案内容】 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工程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延伸阅读:

《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环境查看更多>土壤污染防治查看更多>环保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