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政策正文

江西省国土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

2016-11-08 09:24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绿色发展国土资源保护江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 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强化建设用地空间管控,提高新增建设用地供应率和利用率。加强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审核,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按照国家和省建设用地标准,提高各类建设项目特别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项目的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等指标。继续开展城市、开发区等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开展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考核。开展全省和各设区市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率测评,单位GDP建设用地比2015年下降25%。开展建设用地区位调整。开展节约集约用地模范县市评选和创建活动。

三、 落实差别化供地政策

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研究提出支持用地的书面意见,保障产业项目用地;大力推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工业用地供应方式,推进工业地产和多层标准厂房建设;推行分期供地及弹性土地出让年限;探索扩大有偿使用范围,除保障性住房、军事用地、特殊用地等继续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外,探索对基础设施(产业)、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各类社会事业用地实行有偿使用;根据国土资源部的工作要求,实现基准地价网上备案机制,在南昌市和九江市开展地价动态监测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在全省其他设区市开展地价动态监测,实现全省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管理;改革完善工业用地地价指导机制,根据国家颁布实施的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标准及有关调整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调整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标准有关政策。

四、 强化存量建设用地挖潜

开展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加强建设用地批后开发利用的全程监管,对存量土地和闲置(空闲)土地进行全面清理。规范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积极推行节地型城、镇、村改造,促进城镇低效土地二次开发和土地资源、资产、资本作用的发挥及综合利用,提高存量建设用地在土地供应总量中的比重。

五、 推广节地新技术和新模式

推广应用城镇、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节地技术和模式,制定完善用地取得、供地方式等配套激励机制。推广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立体开发、综合利用、无缝衔接等节地技术和模式,鼓励城市内涵发展。推广标准厂房等节地技术和模式,降低工业项目占地规模。引导铁路、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减少工程用地和取弃土等临时用地。推进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和土地修复等土地整治技术集成与应用。

第六章 扎实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第一节 加强基础地质调查

坚持以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现有工作程度,围绕长江中下游铜多金属成矿带、钦杭铁、铜、钨、金多金属成矿带、武夷山银多金属成矿带及南岭钨成矿带以及国家级整装勘查区,重点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地质矿产调查、矿产远景调查与评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进一步实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积极探索页岩气、地热水、浅成地温能、干热岩等非常规能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示范,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与基础保障。

在武夷成矿带和钦杭成矿带内尚未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空白区开展1:5万基础地质调查,完成1:5万基础地质调查10085平方千米,查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与成矿规律,解决制约区域找矿突破的关键地质问题,分析资源潜力与找矿方向,圈定新的找矿远景区。开展1:25万九江市幅、赣州市幅区域地质调查。

加强主要成矿远景区带基础地质工作,分区、分步、有序实施完成成矿远景区带中比例尺矿产地质调查和重要找矿远景区1:5万地质、物探、化探综合调查;争取快速发现一批物化探异常和一批矿(化)点,圈定一批找矿远景区;更新对全省成矿规律的认识,提高矿产地质调查研究程度;实施重要成矿远景区带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程,基本完成重点成矿远景区带的矿产地质调查与重要找矿远景区调查,圈定一批异常与找矿靶区,争取新发现一批具有进一步找矿意义的矿产地,提交一批重要矿产勘查后备基地。

开展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选择具有典型意义及对生态环境影响重大的异常区,开展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研究土壤中营养有益元素、有毒有害元素和有机污染物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生物有效性,及其对土地生产功能和生态安全的影响程度,对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等级进行评价。提出特色土地资源开发、土地质量与生态管护、农产品安全生产、地方病防控与污染土壤治理等建议,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区域水工环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调查。1:5万区域水工环综合地质调查,重点部署在“长江经济带”环鄱阳湖城市群、沪昆高铁沿线城镇群、昌九工业走廊和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中,查明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状况和主要问题,提供基础支撑。1:5万水工环综合三维地质调查研究,集中部署在南昌等中心城市,探索建立三维可视化水工环综合地质信息管理系统,为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延伸阅读:

国土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审查结果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绿色发展查看更多>国土资源保护查看更多>江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