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综合评论正文

《2016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印发 解读危废行业

2016-12-06 13:37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关键词: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固体废物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环境保护部近日公布的《2016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以下简称《2016年报》)显示,全国危险废物处理能力明显提高,截至2015年底,各省(区、市)累计颁发的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证共2034份,比2014年增加113份,全国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核准危废处理能力达5263万吨/年,较同期提高959万吨/年。

对此,华融证券分析认为,未来 3年~5 年危废处理行业有望持续保持高景气度,危废“黄金时代”已经开启。而据中信建投证券预计,我国危废处理需求未来5年将保持15%的复合增长率, 到2020年危废处理市场空间有望达到近1867亿元。

但是,“危废行业健康发展,还需综合平衡危废处理能力区域布局,避免有危废处理企业‘吃不饱’、有的区域的危废长期堆放得不到处置。另外,将来要重视危废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业内人士表示。

政策、监管加严催生巨大危废处理市场

“十三五”期间,危废台账制可能全面推行,众多跨界者强势进入,抢占危废处置市场,行业盈利水平较高且盈利率趋于平稳

近年来,随着治理危废相关法规、政策的颁布实施,更多的治理需求不断释放。今年6月,新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 版)的施行,推动危废管理走向科学化、精细化。“土十条”强调要加强工业三废污染的源头监控,把危险废物作为管控重点。

有业内人士透露,“十三五”期间,危废台账制可能全面推行,危险废物的违法处置将会得到进一步遏制,危险废物动态监管逐步加强,管制将更加规范化、严格化。

对此,华融证券分析认为,从市场供需关系来看,目前危废处置能力严重不足,短期内供不应求的现象将持续。供不应求的现状推高了危废处置价格,危废处理市场越来越受到污染治理企业和资本市场重视。

受行业高景气度、高盈利率吸引,近年来,众多跨界者强势进入,抢占危废处置市场。根据华融证券统计,除了主营业务为危废处置的东江环保外,目前已有 14 家上市公司先后跨界布局危废处理领域。其中,雪浪环境和东方园林通过外延并购快速扩张,高能环境、瀚蓝环境、巴安水务、金圆股份等公司也纷纷进军危废。

目前,危废处理市场盈利水平较高且盈利率趋于平稳。华融证券分析人士表示:“危废的主要处置手段包括资源化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两种。资源化利用由处置企业向上游产废企业付费购买,再把提炼出的资源化产品出售。无害化处置则是处置企业根据政府指导价格向产废企业收费。其中,资源化利用的产品价格受到金属价格波动的影响,无害化处置方式由于供不应求,其盈利水平较高且近年来稳中有升。”

地区间处理能力分布不均衡

办理危废转移手续时间长,建议构建区域危废管理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处理能力,可鼓励重点产废企业自建处置设施,释放市场活力

尽管目前危废治理行业还属于一片蓝海。但是,地区处理能力分布不均、协调不力、技术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实际上仍在影响市场活力的发挥和实际处置处理效果。

《2016年报》显示,2015年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排在前三位的省份为山东、湖南和江苏,而实际经营处理规模前三名依次是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危废产生量最多的山东省,其危废实际经营处理量并没有排在第一。而危废产生量第三的江苏省,其危废实际经营处理量却是第一。

“这几组比较数据说明,当前,国内危废产生量与实际经营处理规模并不均衡。”业内人士表示,同时市场上还存在有的危废处理企业“吃不饱”,有的“吃不完”,有的产生危废的企业找不到处理渠道等问题。

《2016年报》还显示,截至 2015 年,全国各省(区、市)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设计处置能力为5263万吨,但实际经营规模只有1536万吨,持证单位设施负荷率严重不足。这也印证了有的持证企业“吃不饱”的现象。

是否可以尝试把处理不了的危废转移出去,让有处理能力的地方去做?有企业反映,这一想法在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危废跨界转移需要移出地和接收地各级环保部门审批同意。如果跨省转移,从移出地到接受地需要经历县、市、省等6个层级的审批,一般历时长达半年之久,在此期间企业的固废不得不在厂区内一直堆放。

跨地区转移危废流程复杂,审批周期长,也影响了危废处理市场的拓展区域。对此,“应加强区域危险废物管理的协调联动,统一布局区域危废管理,构建共享、共用、共管的区域危险废物管理大平台。”高能环境等企业表示,让危废治理企业充分发挥其处理能力,同时可鼓励重点产废企业自建处置设施,就地消化,释放市场活力。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委员会相关专家进一步建议,对全国危险废物污染突出的行业和地区,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包括危险废物的产生、处置、利用和相关企业、单位的情况等。在此基础上,建立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危险废物管理数据库,为加强危险废物管理提供基础性支撑。

延伸阅读:

《2016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全文)

原标题:环保部:《2016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固体废物查看更多>危险废物查看更多>固体废物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