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测评论正文

时评|环评新政隐忧

2017-01-03 13:13来源:法治周末作者:陈霄关键词:环评环境影响评价环评公众参与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多年来,环评公众参与屡屡受到诟病。然而,改为企业自行报送,要赢得信任也很难

除了环保界的业内人士,几乎很少有人关注到在岁末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以下简称新环评总纲)。

根据该文件,备受关注的环评公众参与明年将正式“退出”环评报告,由企业自行开展,并单独报送。

公众参与是环评制度此次改革的重点。然而,改革后的环评值得信任和期待吗?

公众参与的“恶”?

云南1300万吨炼油项目被叫停半年之后,在今年4月底被环保部重新“放行”——环保部正式批复了该项目的环评申请。

中石油位于云南安宁的这一炼油项目曾引发巨大争议,多家环保组织于去年7月就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批复向环保部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即指该项目的环评报告公众参与内容缺失。去年8月,该炼油项目被环保部叫停,并罚款20万元。

多年来,环评公众参与屡屡受到诟病,包括频频曝光的环评公众参与造假,环评公众参与被指流于形式,非环保诉求影响环评公众参与有效性,等等。

去年年底,在一次专项检查后,环保部通报批评了15家建设单位环评报告造假。集中表现在其公众意见调查存在众多被调查者无法取得联系或表示未填过调查表、部分被调查者意见由起初支持变更为反对等问题,公众参与流于形式。

知名环保律师、全国律协环境资源能源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夏军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多年以来,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环评公众参与的实际效果确实不容乐观,甚至令人感到挫败,其中,“伪造民意不在少数,虚化不实比比皆是”。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环评工作会上,环保部副部长黄润秋也坦言,现在,项目环评背负太多,管理边界和责任边界模糊。公众参与定位不清,有的把公众参与简单地理解为征求公众同意不同意项目建设的程序,而未将其作为问计于民、提高和改善环评工作质量的过程。有的把环境问题和公众其他利益诉求混杂在一起,有的参与人群代表性不够。在方式上,有的介入时间晚,且仅是简单填表,无法全面反映公众意见。

“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环评的公信力,阻碍了环评有效性的发挥。”黄润秋说。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改革环评公众参与成为共识。

据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解读,这样的改革实际上强化了公众参与的效果,因为在现行法规下,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的主体责任并不明确,环评公众参与造假被发现后,双方互相推诿,难以问责,改由建设单位单独编制并报送可解决此问题。

曾经的公众参与

中国公众熟知环评公众参与,多数与大型项目引发的邻避效应有关,例如,2012年,四川什邡民众因担心钼铜项目引发环境污染问题而向什邡市政府聚集,并逐步演变为抗议行动。同年,江苏启东民众担心日本王子纸业集团制纸排海工程项目会影响生态和近海渔业养殖,数万名市民集结示威。

夏军当年代理的北京六里屯垃圾焚烧发电厂也是一例。2005年,北京市海淀区市政管理委员会向北京市环保局报送垃圾焚烧发电厂环评报告书,计划选址六里屯垃圾填埋场南侧,环保局随后同意批复。海淀区政府于是宣布计划于2007年动工建设。消息一出,遭到周边居民的强烈反对,由于担心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恶英污染,居民通过多种途径呼吁政府慎重考虑选址。

2007年,一些居民向国家环保总局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请求撤销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随后,国家环保总局作出行政复议决定,要求该项目在进一步论证前缓建,扩大征求公众意见范围。

延伸阅读:

环保部发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项目环评背负太多!公参将从环评报告中剥离 公众将如何参与

原标题:环评新政隐忧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评查看更多>环境影响评价查看更多>环评公众参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