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土壤重金属污染在很大程度上危及了粮食安全、食品品质,其中土壤铅污染的危害贡献极大,如何降低铅的生物有效性是修复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工程应用性植物的筛选及其工程应用性问题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本文主要阐述土壤铅污染修复技术发展现状,列举国内外在工程应用层面对铅污染土壤有修复能力的植物,讨论了工程应用性植物修复铅污染土壤机制,筛选出具有工程应用潜力的植物,可分为铅地上部富集型、铅根部囤积型、铅规避型、铅指示型4类植物类型,以期为我国预防和治理土壤铅污染提供参考。
在中国,土壤污染主要类型是重金属污染。铅是黏性金属,易与土壤有机质和铁锰氧化物形成稳定物质,不易在植物体内和土壤中迁移,及其生物毒性较大而被广泛关注。铅在工业上应用广泛,主要来源于工程防腐材料老化、金属冶炼,含铅石油的使用和燃烧,逐步成为主要污染重金属之一。铅污染源具有难识别性,在土壤中分布广泛、蓄积能力强,主要分布在20厘米以上的土层,几乎不向土壤下层移动,对蔬菜种植业的影响较大,铅还可以通过大气运输、沉降等方式回到土壤中,最终通过食物链、人体呼吸等途径危害人体健康。可见铅危害之大,对土壤铅污染的修复工作刻不容缓。
铅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分为物化修复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因便于操作、处理效果好等特点,可避免土壤污染重金属通过淋溶、侵蚀等对地下、周围环境造成危害的现实意义而备受土壤、环境学家关注。本文阐述了植物修复土壤铅污染机制,列举与讨论国内外具有工程应用性修复铅污染土壤潜力的植物,希望能够在预防、治理和修复土壤铅污染的事业上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和帮助。
1、铅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机制
植物对铅的修复机制主要有4部分:根系物质活化重金属、根系吸收及转运、跨膜转运并贮存在植物细胞或组织及对重金属的耐性。
1.1根系对重金属的活化
根系是植物体直接接触土壤和吸收土壤重金属的主要器官,植物根系会分泌一些酸性物质,如乙酸、乳酸、苹果酸等,与铅形成可溶性络合物,促进铅在根际土壤中的迁移能力,降低铅在根际土壤中的有效态铅含量,减少铅害;植物根系通过与植物共生微生物自身代谢活动或分泌物来转化活性较低的赋存形态,提高铅在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在工程应用中,可以人为地调控根系环境及接种共生微生物,如添加pH调节剂、有机肥等有机类物质,促进植物根系对铅的活化,促进植物对铅的吸收、转运和贮存。
1.2根系对重金属的吸收、转运
根系对铅的吸收方式主要有表面吸附,而吸附能力的大小与根系的吸附表面、吸附位点、平衡浓度有关。当铅进入根系后,通过水运输到细胞壁、细胞间隙等质外体空间,或通过主动运输过程,进入共质体导管,经植物呼吸、蒸腾等作用转运到植物地上部。
1.3植物对重金属的跨膜运输、细胞贮存
铅进入植物体内后,会被贮存在根系细胞或被转运到地上部,在植物体内多以游离态为主,植物体自行或主动地将铅转入液泡中隔离铅,降低铅毒,跨膜运输到植物细胞或组织内。铅主要贮存于植物细胞间隙中,细胞壁和液泡次之,细胞质最低。铅在植物体组织器官内的分配规律为:根>茎>叶>籽粒。
1.4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
植物对土壤铅的防卫方式有两种:一是阻止铅进入细胞或组织;二是通过植物抗氧化性避免细胞受到氧化损伤。植物通过根系分泌粘液为铅提供配位基团来沉淀铅离子或将铅离子吸附到细胞壁上,阻隔土壤铅离子进入细胞内,使植物体免受铅的毒害,还能通过细胞壁局部增厚及组分的变化来降低铅的生物毒害,与细胞壁的解毒机制有关。
2、工程性应用植物筛选现状
Brook等在1977年最早提出了超富集植物(Hyperaccumulator)的概念,一般认为超富集植物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地上部的重金属含量大于地下部的含量,地上部的含铅量(干重)临界值为1 000 mg/kg,转运系数应大于1。常用筛选方法有野外采样法和盆栽模拟试验法,大多数的重金属超富集植物主要通过野外采样法发现的;盆栽模拟试验可以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及控制栽培条件等方式探究植物与污染物的反应机制及毒理反应,而富集、超富集植物大都通过生物进化或工程培育等方式形成,因生物量小、生长速度缓慢、耗时长等缺点不被广泛利用。本文参照相关文献,大致将具有修复铅能力的植物分为四大类:地上部富集型、根部囤积型、规避型及指示型,如表1所示。
铅地上部富集型植物是植物地上部富集铅含量明显高于地下部铅含量,即地上部与地下部的铅含量比值大于1。在表1中所示的铅地上部富集型植物主要有:淡黄香青、五叶草、车前、鲁白、蔗茅、笔管草、莎草、千里光、凤毛菊、凤尾蕨等10种植物。刘月莉等在四川甘洛铅锌矿区发现凤尾蕨、蔗茅中根部含铅量高达1%。
铅根部囤积型植物是植物富集铅的主要部位为地下部,有鬼针草、细毛鸭嘴草、长蒴母草、渐尖毛蕨、斑茅、毛轴莎草、木贼、东方香蒲等8种植物。鬼针草能够在高浓度铅土壤上正常生长,将土壤中的铅富集在其根部,降低铅在土壤中的含量。张树金等在三合铅锌矿发现华中蹄盖蕨能将铅大量地囤积在根部,根系最高铅含量为15542.1 mg/kg。王学礼等在三明金属矿中发现一年蓬对铅的转运系数大于1,乌蕨(Stenoloma chusana)、千金子、二歧飘拂草、柔枝莠竹、短叶水蜈蚣、狗娃花等6种植物能在研究矿区土壤上正常生长、繁殖,生物量大,可做为修复尾矿的先锋植物。
铅规避型植物是植物对铅具有高度耐性,抵制或者降低植物根系对重金属的吸收,铅基本沉淀在根系表面,只吸收少量土壤铅。在表1中有类芦、盐肤木、大叶醉鱼草、小鳞苔草、野艾蒿、裂叶喜林芋、丛毛羊胡子等7种植物。大叶醉鱼草能够在高浓度铅污染土壤中正常生长,植株含铅量为24.2 mg/kg。白杨树会隔绝对铅的吸收。
延伸阅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2月27日,谷城县南河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中标候选人公示,高能环境牵头联合体当选为第一中标候选人,投标报价3417.5312万元,计划工期365日历天。本项目的建设内容主要包含生态缓冲带构建工程和水体自净工程。(1)生态缓冲带构建工程:包括生态护岸1113m,其中硬质驳岸改造1839m,缓
12月25日,广西百色市田阳区百育河黑臭水体综合治理项目(重)中标候选人公示,安徽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预中标该项目,中标金额687.695126万元。项目采购人为百色市田阳生态环境局。百色市田阳区百育河黑臭水体综合治理项目,内容包括:①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新建百育河沿岸巴寮屯、树标屯、那话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10月21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武汉市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方案实施范围包括因山体滑坡、石漠化等自然因素,以及采石取土、项目建设、垦地开荒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山体破损。方案主要任务为根据最新摸底调查情况,全市现有61座破损山体、127处破损点位,总面积
日前,重庆市万州区瀼渡河流域甘宁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工程总承包公开招标,该项目总投资约12426.40万元,详情如下: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重庆市万州区瀼渡河流域甘宁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已由重庆市万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万州发改审农[2021]48号批准建设,项目业主为重庆建环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生物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生物修复技术的修复原理和应用特点,对比在土壤石油污染和海洋石油污染环境中的修复效果,旨在更好地了解生物修复技术,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展望。1石油污染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进步,而另一方面,石
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发现内生菌联合植物修复体系对修复自然环境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主要从内生菌联合植物进行污染修复的机理和应用两方面入手,介绍了内生菌接种宿主植物根、茎、叶部的几种方法及定殖的检测方法,总结了污染土壤中内生菌在植物组织内的定殖动态,以及内生菌-植物联合体系强化有机物污染和重金属污染修复效果的应用,并从内生菌调节生长因子、生物固氮和溶磷、在宿主植物体内的共代谢有机物、产生特异性酶降解有机物、提升植物对重金属抗性和降低重金属毒性几个方面解释了内生菌和植物的联合修复机理。
本研究提出了一个综合污染农田修复三次环境影响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重金属污染农田管理的四种情形:无干预、植物修复、化学稳定化和替代种植开展分析。研究发现:1)植物修复和化学稳定化能显著降低无干预的总环境影响;2)植物修复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和干物质运输距离、稳定化药剂的上游生产及长效性是决定两者比较优势的关键;3)如果将修复后土地使用的间接影响考虑在内,替代种植方式产生的总环境影响在某些情形下有可能远高于前两者。研究结果为相关技术研发和政策制定提供了依据。
本研究提出了一个综合污染农田修复三次环境影响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重金属污染农田管理的四种情形:无干预、植物修复、化学稳定化和替代种植开展分析。研究发现:1)植物修复和化学稳定化能显著降低无干预的总环境影响;2)植物修复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和干物质运输距离、稳定化药剂的上游生产及长效性是决定两者比较优势的关键;3)如果将修复后土地使用的间接影响考虑在内,替代种植方式产生的总环境影响在某些情形下有可能远高于前两者。研究结果为相关技术研发和政策制定提供了依据。
间作模式是实现重金属污染土壤边修复边生产的重要措施。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超富集植物(少花龙葵、翅果菊)与能源植物(皇草、甜高粱)间作对Cd、Pb、Zn污染土壤修复的影响。
如何有效的治理镉污染土壤,修复生态环境,是人类高度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充分发挥了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各自优势、弥补不足,提高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率,在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更好满足环境资源诉讼和环境行政执法等鉴定需求,司法部不久前公开发布《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白皮书》和10个指导案例。其一为固废异地倾倒致环境损害鉴定案
氧化镁添加1天时间后,就能将毒性浸出浓度超标1.8倍的铅污染土的毒性降低至标准以下,实现修复目标;修复后短期时间内(1-49天),氧化镁的活性对修复效果影响不大,而在模拟的长期尺度上(25-100年),活性越高的氧化镁修复的长期有效性越好。土壤铅污染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铅对人体健康、特别是儿
我国已实行分类、分级的土壤环境监管工作,但尚未融合分区治理修复策略。自然地球化学异常或人为污染物空间排放差异可使土壤环境污染具有区域性特征。实行区域土壤污染的分区治理符合土壤污染的客观性和人为性。文章在分析土壤污染的自然与人为成因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土壤污染区域差异性的分区治理修复
日内瓦-30年前,纽约官员发现旧工厂搬迁场地存在严重的重金属污染,芬格湖区及其周围的土壤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环境健康专家指出,人们应该关注铅中毒的事件及邻避效应的发生。健康专家约翰夏维博士称道:住在该地区的小孩子喜欢将沾有尘土的手指塞进嘴里,这类健康影响需要引起,特别注意,他在198
今天继续向大家介绍土壤铅污染的生物修复方法,生物修复主要分为微生物修复法和植物修复法。9、微生物修复法利用微生物(细菌、藻类和酵母)来减轻或消除重金属污染,国内外已有许多相关报道。铅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是利用微生物对铅的吸附、沉淀、氧化和还原等作用,降低土壤中铅的毒性。铅污染土壤中
土壤铅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已经受到广泛关注,铅污染土壤的高效修复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目前,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大体可分为两类: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物理化学修复又可分为客土深耕法、隔离法、淋滤法、固化稳定法、电化学法、氧化还原法、螯合剂法及重
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之一。近年来,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其中重金属污染土壤不仅面积大,且残留时间长。当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会对植物系统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导致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下降、土壤退化,因重金属污染每年粮食减产达1000多万t,每年有1
1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正经历着巨大的考验。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工矿企业的污染、居民的生活垃圾,都成为了城市环境恶化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尤其是城市土壤,遭到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因此如何有效地修复和利用被污染土壤是城市建设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2城市土壤污染现状2.1城市土壤污
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于1995年发布,1996年3月开始实施。有关各方普遍认为,这一标准过于陈旧,难以适应我国土壤环境形势的新变化、新问题和新要求。这一标准自2006年进入修订程序已有9年,新标至今仍在讨论、修订中。今年初,环境保护部公布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草案的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修订草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尽管修标者费尽心力,但土壤学界仍有各种建议和意见。目前,这些修标建议已送至修标者案头。据相关人员透露,此次征求意见之后,草案在进一步修改后将进入第二轮征求意见,至于最终发布出台则还无时间表。统一限值标
4月27日,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报告指出,2024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指标均顺利完成年度目标,好于“十四五”规划目标时序进度要求,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90%。2025年将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
日前,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工作情况。其中提及,出台国内最严、国际领先的标准体系,建立每家企业一个包联小组、一本任务台账、每周一次通报的“三个一”机制,在全国率先实施钢铁行业转型金融工作指引,集中举办3次政银企对接,推动全省55家在产钢铁企业环保绩效全部达到A级。详情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美丽乡村。健全农村改厕实施机制,完善社会化管护和服务体系。因地制宜选择农村生活污
近日,《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内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到2027年,美丽陕西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详情如下: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
2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深化煤电、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加强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关中地区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完善可再生能
日前,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四川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到2027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绿色低碳经济持续壮大,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多彩人文之韵充分彰显,巴山蜀水更加秀美安澜,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更加牢固,美丽四川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美丽四川基
近日,生态环境部与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0%。农业绿色发展进展明显,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新增完成6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有条件的设区的市或者县(市、区)率先全域基本消除较大
一、项目简况展览日期:2025年9月17-18日展览地点:英国,伯明翰主办单位:ROAR展会规模:60000平米展会周期:一年一届二、项目背景英国环保展(也称英国环博会)是英国关于环保行业大展览盛典,它连续50年每年都提供了一次独特的机会来影响我们看待环保的方式,持续至今。因此,它拥有近50年的传统,是
近日,黑龙江省发布关于开展北方寒冷地区先进适用生态环境技术征集的通知,征集范围包括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修复、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防治及地下水修复与管控、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生态环境监测、碳达峰碳中和、生物环保等相关技术,详情如下:关于开展北方寒冷地区先进适用生态环境技术征集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024年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目标2024年,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优先监管地块基本实现污染管控;地下水国控点位Ⅴ类水比例控制在27.5%左右,“双源”点位水质保持稳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7%以上,新增完成1600个以上农村黑臭水体治
5月11日,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以实际行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严格落实国家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政策要求。大力削减煤炭消费,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