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评论正文

实录 | 大气污染防治媒体见面会 陈吉宁答记者问

2017-01-07 08:59来源:中国环境新闻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污染物排放陈吉宁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下一步也有一些部署,总的思路是: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落实国务院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便民惠民的决策部署,以高污染高排放车辆为重点(把最脏的车要解决),坚持“车油路”统筹,强化区域协同联动,努力构建以全面信息公开为中心、严格排放标准为引领、大数据互联共享为支撑、严格执法监督为保障的机动车管理新模式。

主要采取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是落实好大气法,构建机动车环保监管制度体系。依法实施新生产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信息公开制度,必须公开生产车的标准是什么,包括非上路的、非道路的移动机械,建筑工地排放也很大。建立环保达标的监督检查以及环境保护召回制度。哪些企业生产车不合适,就要采取手段,不合适的车就要召回。

第二是加快修订标准,强化对新生产机动车的监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提前实施新的排放标准,强化新生产机动车环保达标监管,把增量部分首先要管住。

第三是强化监督管理,降低在用机动车排放水平。加快国家、省、市三级机动车排污监控平台联网,特别是加强对重型柴油车等高排放车的监督管理。加强在线监测能力,只要上路,路过在线监测设备就能知道是什么车型、是否超标了,利用大数据加大查处力度。

第四是实施清洁柴油行动。有些地区船舶污染排放也是很大的,比如说长三角地区,污染排放量占10%以上。督促地方依法划定并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配合有关部门严格管理船舶排放控制区,鼓励船舶使用岸电,开展港口空气质量监测。

第五是推进油品升级。还是解决油的问题。配合有关部门加快推进车用柴油、普通柴油和部分船用燃料油并轨,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车用油品。

第六是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提高铁路货运比例,改变过分依赖货车的状况。

落实地方党委政府责任是环保改革的重要指向

澎湃新闻:根据以往了解,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一般比北方好,但是这次珠三角地区也出现重污染天气,很多当地人都说,佛山、中山空气质量排名是非常靠前的,这次也是污染非常严重,想了解一下具体原因是什么?另外一个就是现在冬季的重污染天气应对,省里要求市里,市里要求县里,县一级环保人员有能力不足、人手不够的问题,想了解下这种情况怎么解决。

陈吉宁:谢谢你的问题。去年冬天的雾霾,大家如果关注一下,其实不只是中国的,是全球性的。从印度、伊朗到韩国、英国、法国,英国、法国解决雾霾问题很久了,很长时间没有出现重污染天气,但今年冬天也出现持续大范围的空气污染。这个冬天确实遇到了全球性的极端气象状况。这就是我刚才讲的,我们在走一个隧道,这个隧道变得特别窄,不仅在中国变得窄,在其他地方也变得窄。冷空气跑到北美去了,暖空气都跑到欧亚大陆来了。极端天气出现的时候,有些地方就可能雾霾重现,我想广东跟这个也有关系。总体上全年是达标的,而且改善幅度还不小,连续两年总体上达标了。今年这样一个极端气候下,又出现重污染。这也说明,即使在某个阶段解决了污染问题,也不能掉以轻心,治理雾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关于基层能力不足问题,确实存在。去年是环保改革非常重要的一年。环保改革非常重要的指向就是落实地方党委政府责任,这里面有几个大的方面。

第一是环保督察。要用两年时间完成全国各省(区、市)环保督察,去年完成对河北省试点和第一批对8个省(区)督察,最近刚刚结束对7个省(市)督察,今年还要完成对其他各省(区、市)的督察。督察就是要落实地方党委政府责任,特别是省一级的责任。通过对省一级的督察,很多省也在建立省级督察机制,就是要把环保责任一层一层压下去。环保法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这也是依法落实地方政府责任非常重要的举措。

第二是国家环境质量监测权上收。现在已经完成国家空气质量监测事权上收,由环保部委托第三方运行,减少地方干预。

第三是垂改。通过垂直管理提高基层执法能力。我们的指向是非常明确的,一个是落实地方责任,一个是提高地方的执法能力,减少地方直接干预。我们已经连续两年开展环保法实施年活动,2016年是把环保法实施年活动和全系统执法大练兵结合起来。这也非常重要,确实基层执法能力不足、执法人员少,很多地方连执法车辆都没有,也没有执法着装,下去之后执法有困难。这个问题正在逐步解决。通过执法大练兵,互相学习,规范执法过程,提高执法能力。

另外一个正在建设环境监管执法大数据平台。在6个省(区、市)开展试点。建立全国执法平台,每一个基层执法人员实时与执法平台是连线的,查到哪个企业、去没去查、查什么情况实时在线上记录,就可以落实每一个人的责任,同时规范执法。我们需要从人员能力、体制机制、装备各个方面花大力气,来提高基层执法能力。

对每个不升反降的地区采取硬措施

中国青年报: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河北的问题,为实现质量改善目标实施“调度令”但效果并不理想,这个您怎么看?第二个像哈尔滨、成都、西安等城市,也出现了重污染天气,对于这些新增加出来的地方,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应对?

陈吉宁:第一个问题,我们讲环境污染治理要提高“五化”水平,科学化、系统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环保治理从来都不是靠蛮干来解决的,必须是有序的、科学的,这样社会代价才能小,才能一步一步知道采取的措施有效性如何。系统化是讲,多种手段互相要配合,不同的地区需要联防联控才能更有效,靠单个是不可能解决的。法治化就是依法行事。精细化,我们确实需要强化管理,向管理要环境质量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兰州是最典型的例子。兰州过去污染很重。这个城市发展水平也不高,但是污染治理有很好的效果,很重要的就是精细化管理,责任到人、责任到位。通过精细化管理来约束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的排污行为,就会见效。还有就是信息化,要利用大数据,利用信息手段来提高我们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我也注意到有些地方由于各种原因,采取了一些与民生相冲突或者比较极端的一些措施,我们希望这些地区能够把功夫用在平时,更有序的更好的来解决面临的污染问题。

你刚才讲哈尔滨、成都、西安,我们也在研究这个问题。哈尔滨不是2016年才有重污染天,2015年北方地区第一个重污染天就是出在哈尔滨。不是新问题,是老问题。我们现在也不平衡,总体上全国是在改进,也有个别地区环境质量不升反降。全国是改进的,是在提高的,但是个别地区是不升反降的。所以我们也在研究评估,看这个问题是由于极端天气,像广东就是极端天气带来的,还是没有干活带来的。我们要采取措施,也在督促这些地方加大措施。首先要遏制恶化,环境质量就是不能再恶化,环境质量只能好不能坏,对每一个不升反降的地方都要采取措施,不管是空气还是水,都要采取很硬的措施。我们2015年约谈了不少地方,2016年继续约谈,环保督察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环境质量不升反降的地区。

我们希望通过落实地方党委政府责任来解决这个问题。环境问题是受边际条件影响的,有时候人努力不见得马上就能见到效果,我们要客观评价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

环保工作需要每个人参与支持

光明日报:我的问题是大气污染治理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实也不只是环保部门一家的事,虽然我们在其中担任很重要的职责。我想知道您希望地方政府部门或者社会力量能出来做一些什么,提供什么样的支持形成合力,毕竟在这件事情上每个人每个组织都不可能置身度外。

陈吉宁:谢谢你提出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们讲落实责任,环保督察是落实两个责任,一个是落实地方党委政府“党政同责”的责任,一个是落实部门“一岗双责”的责任,就是各个部门在环保方面的责任,这是中央非常明确的要求。环保工作的统筹协调、统一监管在环保部门,但是各个部门都有责任,不能说管发展不管保护,不能说搞建设不管环保。这里涉及一岗双责的事情。

无论是大气、水还是土壤十条,每一条都明确了牵头单位和配合部门,每一条里面已经明确哪些是环保部门责任哪些是其他部门责任。现在有18个省(区、市)党委政府出台文件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分工,这里面不仅包括政府部门,发改、工信、国土、建设、水利等等,也包括党的部门,如组织部门负责干部的生态文明考核。我们也在推动这项工作,环保工作需要大家一起来做。但是我们也很清醒,出了问题最终是环保部门的责任,我们要补好位、站好台。把这项工作做好,这是为大家服务、为人民服务。

我特别同意你的观点,环保从来不只是政府的事情,必须调动大家来参与环保。比如最近网上流传各种说法,大家可能注意到有个“十大谣言”,谣言现在传的比真实的东西要快一些。我们希望媒体和公众参与,一起来正确认识一些问题。这里面有很多是错误的,是虚假的。有些错误的认识,是误导大家的,要进行反驳,要澄清,希望媒体、非政府组织和公众一起做这项工作。

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有很多学术性的研究,特别是关于污染来源和产生过程有很多专家在研究。一方面,我们要鼓励科学家充分的学术争论,这是非常必要的,这会加深我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帮助采取针对性更强的措施,减少控制成本,更好地解决问题。但是专家的这些解释和学术争论是从不同角度看的,真正转变成政策,真正转变成一个地区的真实的现实,需要一个复杂过程。

大家看监测工作。我们有一个全国的监测网,这个监测网是全国PM2.5的监测网,这里面不包括一些微探头测定的PM2.5的量,在京津冀更密集。其实我们更关心的是组份网,不仅仅测PM2.5浓度,而且还测到底有哪些成份,这个对我们解释污染物是什么产生的、怎么产生的非常重要。这里面包括手工监测,包括在线组份网,包括激光雷达,通过走航看到污染物在大气中怎么迁移,传输过程是什么样的,所以是一个大尺度的实验,不是一个简单的实验室里面甚至理论模型计算的结果。

我们对每一个专家的学术争论非常关注,对每一个都精心研究,也有专家组对这些问题进行考虑。比如说最近有关于氮氧化物排放的研究,我们也感到这个思路对,对我们下一步制定政策非常有意义。但确实有些专家,角度不一样,观测的微观点不一样,提出各种方案,一些在学术层面没有被验证的观点在媒体中大量传播,之后会引起很多误解。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新问题。我们希望能建立起科学家和媒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你们多关心环保的事情,能够把科学家讲的话用正确的方式传递出去。同时也鼓励科学家去做研究,鼓励科学家跟公众对话,这个是我们过去不大注意的,但确实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需要加强不同方面的对话、合作,需要动员整个社会关心这件事情,大家都以积极的心态,一起面对这件事情,而不是逃避。大家一起积极面对,一起努力,每个人去改变自身行为,每个人都更绿色,一起宣传、一起推动,重污染的问题就会解决得更好。

希望你们继续关心支持环保工作。如果有什么问题,你们可以随时跟环保部宣教司联系,我们随时解答你们的问题。我们希望你们能加入进来,希望能有更多的媒体、非政府组织和公众加入到这个过程之中。谢谢大家。

延伸阅读:

关于大气污染防治 看环保部长怎么说

原标题:实录 | 陈吉宁答记者问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气污染防治查看更多>污染物排放查看更多>陈吉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