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市场正文

2017年环保行业投资机会、发展机遇及发展前景预测

2017-01-26 09:01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关键词:环保行业大气治理大气污染治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细分子行业投资机遇

201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这项改革力争在2017年6月底前完成试点工作,在2018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改革工作,在“十三五”末全国省以下环保部门按照新制度运行。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环保部适度上收国控点的生态环境监测事权,将有助于防止地方行政干预,从而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实行监察执法垂直管理,上级环保执法主管直接对下级监察行为进行督查,从而规避地方保护主义对环保法的行政干预。

VOCs和重金属等新增监测指标带来持续需求。以VOCs为例,VOCs相关政策缺失对社会和生态造成损害不断引起相关部门重视,VOCs监测和治理也逐渐提上日程。随着国家政策不断推进,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对VOCs响应力度和效率不断提高,且标准往往相对国家标准会更高。上海2015  年8月发布的VOCs治理和减排方案中要求,到2016  年底前,处理规模达到1万立方米/小时的企业必须安装VOCs在线监测系统。地方政府部门对污染源企业进行VOCs  监测补贴为行业发展提供有效动力,目前北京、上海、天津、河北等省市已颁布相关奖补政策,重庆、山东正在制定中。不同地区根据实际情况不同补贴政策不同,北京补贴额基本上为企业成本的25%~30%。

根据国务院去年 7 月发布《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到  2020年将基本实现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全覆盖,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我国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生态监测将迎来统筹建设与全面完善,横向监测范围、监测密度与纵向监测信息采集、传输、分析、共享链条将实现双向扩张。

“智慧环保”是在原有“数字环保”的基础上,借助物联网技术,把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中,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环保领域物联网整合起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智慧”决策。

“智慧环保”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在进行数据分析的同时可以进行模拟预测环境发展趋势,即使短期内数据不能完全公开化,该模式也可以在政府的跨部门合作中提供服务,是目前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4、黑臭河治理市场空间广阔

黑臭河一直以来都是水治理中一个迫切的问题,虽然黑臭河对居民影响十分巨大,且上海、浙江、深圳等地在黑臭河方面进行过探索,但过去几年黑臭河的治理并未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主要是国家层面未出台相关的政策和规划,没有规范技术标准、准则等。2015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从顶层政策设计的角度对黑臭水体治理的发展提供大力支持。

2015年9月住建部、环保部、水利部、农业部共同发布《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就黑臭河的治理目标、城市黑臭水体定义、识别与分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方案编制、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技术、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效果评估、组织实施与政策保障做了详细的规定,其中就居民感受结果为导向的检查模式最为新颖,更注重治理结果,改变以往以总量控制为目标的模式。《指南》提出,2015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应完成水体排查,公布黑臭水体名称、责任人及达标期限;2017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应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2020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

随着黑臭河治理指南顶层设计的出台,海南、深圳、北京等各地政府也相继推出黑臭水体治理的时间表,推动行业的发展。此外,在发展绿色GDP的大背景下,黑臭河作为与雾霾一样居民感受最为直接的污染,有望成为领导重点治理的对象之一。

2016年2月18日,住建部和环保部公布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排查结果,在全国295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共有218座城市排查出黑臭水体1861个,其中,河流1595条,占85.7%;湖、塘266个,占14.3%。地域分布呈现南多北少的特点,南方地区有1197个,占64.3%;北方地区有664个,占35.7%,其中60%的黑臭水体分布在东南沿海、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假设单个黑臭水体治理金额1亿元,对应市场空间达1861亿元,空间巨大。

5、 危废行业市场需求及需求缺口分析

根据环保部固废与化学品管理中心估算,中国2014年危废实际产生量为1亿吨以上,远超官方统计数字3634万吨,尚有近7000万吨的危废没有纳入环境统计年鉴的统计口径,危废处置的需求十分巨大。

认为1亿吨为对中国2014年危废实际产生量较为准确的估计。发达国家在危废治理发展起步早、时间长,政策和监管较我国更为完善,因此危废的统计也更加准确科学,发达国家的情况对我国的危废实际产量的估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以2014年数据为例,美国、日本、英国、挪威、瑞士等国的危废固废占比都高于5%,韩国的危废固废占比也有4%。同时,根据《中国环境统计年鉴》数据,中国2014年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2.93亿吨,危废产生量为3633.52万吨,危废固废占比仅为1.1%,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考虑到部分危废没有被纳入统计口径,若中国危废固废占比达到3%,  2014年固废实际产生量为33.98亿吨,而2014年危废实际产生量将达到10072.52万吨,有约6439万吨的危废没有纳入统计年鉴的统计口径。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危废产生量从2011年到2014年保持了年复合增长率1.93%,依次增长推算,可以保守估算出中国危废实际产生量在2016年将达到1.05亿吨左右。

原标题:2017年环保行业投资机会、发展机遇及发展前景预测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行业查看更多>大气治理查看更多>大气污染治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