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国际正文

案例|垃圾围城困境下的城市再生——纽约弗莱士河垃圾填埋场变身湿地公园

2017-02-13 15:06来源:国际城市规划作者:孙雪婧关键词:生活垃圾处理垃圾填埋场垃圾围城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结合景观地貌特征,用自然流畅的曲线线型设计车行道路,创造低速(35mph,约56km/h)、景观性的驾驶体验;

(3)建立联动的多模式综合交通网络,包括多功能道路、专用路径(自行车、山地自行车、徒步等)、水上交通;

(4)利用不同的铺装材料、标识文字和标识牌设计,塑造富有识别性的交通路径,提升行人在道路行驶过程中的方向辨识力;

(5)道路的修建进程与正在关闭过程中的垃圾填埋场所需的维护需求及各类服务相协调。

尽管公共交通是公园所在的斯塔滕岛鼓励发展的交通方式,但在以小汽车为主导的美国城市,短时间内转变主要交通方式的可行性较低。因此,公园规划包含了适应自然环境的停车设施规划(图9)。停车场分散于公园内的各个主要片区,掩映在线性栽植的树荫下,并与停车场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停车场以可渗透性材料铺设,以减低热岛效应,并控制地表径流(图10)。


图9 公园机动交通规划图



图10 公园停车设施规划图

原标题:案例实践 | 垃圾围城困境下的城市再生——纽约弗莱士河公园的经验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活垃圾处理查看更多>垃圾填埋场查看更多>垃圾围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