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政策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发布(全文)

2017-02-16 09:29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内蒙古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本次,全区共划分4个一级区,即东北黑土区(东北山地丘陵区)、北方风沙区(新甘蒙高原盆地区)、北方土石山区(北方山地丘陵区)、西北黄土高原区。在一级区的基础上,划分10个二级区,即大小兴安岭山地区、松辽平原风沙区、大兴安岭东南山地丘陵区、呼伦贝尔丘陵平原区,内蒙古中部高原丘陵区、河西走廊及阿拉善高原区,燕山及辽西山地丘陵区、太行山山地丘陵区,宁蒙覆沙黄土丘陵区、晋陕蒙丘陵沟壑区。同时,划分13个三级区,即大兴安岭山地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松辽平原防沙农田防护区、大兴安岭东南低山丘陵土壤保持区、呼伦贝尔丘陵平原防沙生态维护区,锡林郭勒高原保土生态维护区、阴山东南丘陵保土蓄水区、阴山北麓山地高原保土蓄水区,阿拉善高原山地防沙生态维护区,西辽河及滦河上游山地丘陵保土蓄水区、乌兰察布高原东南山地丘陵防沙水源涵养区,阴山山地丘陵蓄水保土区、鄂乌高原丘陵保土蓄水区、呼鄂丘陵沟壑拦沙保土区。水土保持区划成果见表3-1。

(二)分区概述

1、东北黑土区

即东北山地丘陵区,位于自治区东北部,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4个盟(市)30个旗(县、市、区),总土地面积为38.74万km2,水土流失面积为10.75万km2。

东北黑土区范围包括大兴安岭、呼伦贝尔高原及松辽平原;涉及额尔古纳河、嫩江和辽河水系;属寒温带和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降水量242.5~566.9mm;土壤类型以黑土、黑钙土、灰色森林土、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为主;植被类型为森林植被和森林草原植被,林草覆盖率72%;区内耕地总面积460.86万hm2,其中坡耕地73.56万hm2,缓坡耕地387.30万hm2;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间有风力侵蚀,北部有冻融侵蚀。

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生态屏障、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和重要畜产品生产基地。由于森林采伐、大规模垦殖等历史原因导致森林后备资源不足、湿地萎缩、黑土流失严重。

本区的根本任务是保护黑土资源和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保护和建设东北森林草原生态屏障,合理保护和开发水土资源,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1)大兴安岭山地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

本区位于大兴安岭西北麓、南麓,包括呼伦贝尔市的额尔古纳市、根河市、牙克石市、鄂伦春自治旗4个旗(市),总面积13.15万km2。地貌以中低山为主,山体浑圆,坡缓谷宽,区域内遍布永冻层,平均海拔632m;主要河流有额尔古纳河、嫩江、根河、激流河、得尔布尔河、多布库尔河、甘河、诺敏河等;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3.5~-0.2℃、风速1.3~3.6m/s、降水量372.6mm~566.9mm、汛期降水量311.2~401.3mm。土壤类型以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沼泽土和草甸土为主;植被类型以森林植被为主,林草覆盖率为86%;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森工基地,总人口84.79万人,农业人口13.73万人,人口密度6.2人/km2;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草地为主,耕地面积少,耕垦指数0.04;农村产业结构以林业经济为主,农村人均纯收入11935元,人均耕地11.7亩,粮食总产量158.60万t,人均粮食1870kg。水土流失类型以轻、中度水蚀和轻度冻融侵蚀为主,主要发生在稀疏林地和稀疏草地,水土流失面积0.98万km2,占总土地面积7.44%。由于多年森林采伐与抚育失调、加之矿产资源开采频繁,区内植被破坏、薄层表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直接减弱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维护生态、涵养水源、调蓄径流、净化水质等功能,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呈增加趋势。

本区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为限制开发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构建“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大兴安岭生态屏障,属于水源涵养型地区。

本区水土保持主导功能为水源涵养和生态维护,社会经济功能有林业生产、河湖源区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水土保持的重点是强化森林生态系统修复,增强森林水源涵养、调蓄径流功能;强化预防监督工作。

延伸阅读:

内蒙古“草原化工”滋生环境问题 “十三五” 要重点补齐化工环保短板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土保持查看更多>生态环境查看更多>内蒙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