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政策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发布(全文)

2017-02-16 09:29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内蒙古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锡林郭勒高原保土生态维护区

该区位于锡林郭勒高原,西、北与蒙古国相邻,东至苏克斜鲁山西麓,南至浑善达克沙地北缘。包括锡林郭勒盟的东乌珠穆沁旗(乌拉盖管理区)、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5个旗(市),总土地面积14.45万km2。区内地貌以高平原和缓坡丘陵为主,海拔为800~1200m;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2~4.2℃、平均风速2.5~3.9m/s、降水量165~324.9mm,汛期多年平均降水量155~378.9mm;主要河流有乌拉盖河、高格斯台河、灰腾河、怒和斯台河等。土壤类型以栗钙土、棕钙土和风沙土为主;植被类型为典型草原植被,林草覆盖率85%。是我区的重要牧业区,总人口43.96万人,农业人口15.95万人,人口密度2.9人/km2。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耕垦指数为0.004;农村生产结构以牧业为主,农牧人均纯收入17850元,人均耕地1.9亩,粮食总产量11.03万t,人均粮食251kg。水土流失类型以轻度风蚀为主,东部低山地带有水蚀分布,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稀疏草地,水土流失面积9.52万km2,占总土地面积的65.84%。该区地处内陆腹地,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加上盲目开垦草原、超载放牧、开矿等不合理的草地利用方式,导致天然草场退化沙化面积不断扩展,草场资源外流速度大于补给,草原生态环境逐年恶化。

该区是国家重要的绿色畜产品基地,是国家京津风沙源重点治理区,是国家级草原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持主导功能为土壤保持和生态维护;社会经济功能为防护牧业生产、绿洲、自然景观、土地生产力等。水土保持的重点是防治草场退化和风蚀沙化,强化草场管理和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保护草原生态,保障农牧业生产安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阴山东南丘陵保土蓄水区

本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南部,西起大青山东部,东至阴山山脉东端,北至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包括锡林郭勒盟的正蓝旗、太仆寺旗、正镶白旗、镶黄旗;乌兰察布市的化德县、商都县、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8个旗(县),总土地面积为3.98万km2。地貌类型以低山丘陵、缓坡丘陵为主,海拔为800~1500m。本区分属黄河、内陆河和滦河水系,流经区内主要河流有虾江河、丹岱河、西泉河、不冻河、五台河、六台河、上都河,惠文河、高格斯台河等。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为1.4~3.7℃、风速为3.6~4.8m/s、降水量为267.4~387.4mm,汛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6.4~390.3mm。土壤类型以栗钙土、风沙土为主;植被类型为典型草原植被,林草覆盖率57%。是典型农牧业交错区,以综合农业生产为主,总人口135.80万人,农业人口108.78万人,人口密度32.9人/km2。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草地和林地为主,耕垦指数为0.13;农村人均纯收入8500元,人均耕地5.8亩,粮食总产量52.88万t,人均粮食390kg。水土流失类型以轻度风蚀为主,南部低山、丘陵漫岗地带有水蚀;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稀疏草地,水土流失面积3.04万km2,总土地面积76.31%。由于干旱少雨、风大沙多等气候特点,及超载放牧等不合理的草地利用方式,导致草场沙化退化面积不断扩展,当地畜牧业发展受到限制和生态环境逐年恶化。

该区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绿色畜产品基地,锡林郭勒盟的5个旗县属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属阴山北麓草原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水土保持主导功能定位为土壤保持和蓄水保水;社会经济功能为保护土地生产力、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加强综合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水土保持的重点是防治坡面侵蚀和侵蚀沟道危害、草场退化和风蚀沙化,强化草场管理,保护草原生态,保障农牧业生产安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3)阴山北麓山地高原保土蓄水区

本区位于阴山北麓高原,阴山山脉以北,北至国界,西起狼山西北麓,东至浑善达克沙地西缘。包括锡林郭勒盟的苏尼特右旗、二连浩特市;乌兰察布市的四子王旗;包头市的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白云鄂博矿区;巴彦淖尔市的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7个旗(市、区),总土地面积为11.56万km2。地貌类型以丘陵为主。分属黄河水系和内陆河水系,流经区内的主要河流有莫林河、宝音图河、东乌盖河、狼山山河、艾不盖河、希拉莫日高勒等。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为2.2~8.1℃、风速为2.6~5.2m/s,降水量为85~315.2mm,汛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3~246.4mm。土壤类型以棕钙土、栗钙土为主;植被类型为典型草原植被,林草覆盖率65%。是农牧业交错区,以畜牧业为主,总人口66.63万人,农业人口41.71万人,人口密度5.8人/km2;土地利用以草地为主,耕垦指数为0.03;农村人均纯收入7064元,人均耕地7.3亩,粮食总产量52.22万t,人均粮食783.7kg。水土流失类型以中、轻度风蚀为主,东南部丘陵区、中南部山地、丘陵地带以水蚀为主,北部农牧交错带和草原区以风蚀为主,水土流失面积9.58万km2,占总土地面积82.89%。由于人口增加、牲畜超载、过量采食、践踏草场,再加上各种矿业的滥采乱挖,导致草原植被逐年稀疏,优良牧草地已退化消失,土壤沙化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该区是阴山北麓草原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国家重要的绿色畜产品基地。水土保持主导功能定位为土壤保持和蓄水保水;社会经济功能为保护土地生产力、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加强综合农业生产和牧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水土保持的重点是防治坡面侵蚀沟危害、草场退化和风蚀沙化,强化草场管理和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保护草原生态,保障农牧业生产安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4)阿拉善高原山地防沙生态维护区

本区地处内蒙古高原阿拉善台地,东起贺兰山,西至马鬃山,北与蒙古国交界,南至腾格里沙漠南缘。包括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3个旗,总土地面积为24.81万km2。地貌类型以风积地貌为主,巴丹吉林、腾格里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横贯全境。海拔900~1400m。区内主要河流有额济纳河,黄河在边界流程达85km,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湖盆500多个。属典型大陆性干旱气候,多年平均气温7.5~9.4℃、风速2.9~3.9m/s、降水量为32.8~213.1mm,汛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1.8~84.1mm。土壤类型以灰漠土和风沙土为主;植被类型以荒漠植被为主,林草覆盖率23%。农村经济以畜牧业为主,总人口19.80万人,农业人口6.92万人,人口密度0.8人/km2。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和未利用地为主,耕垦指数为0.002;农村人均纯收入15450元,人均耕地3.6亩,粮食总产量17.95万t,人均粮食907kg。水土流失类型以风蚀为主,风蚀主要分布于三大沙漠及周边地区,以极强烈和剧烈侵蚀为主,水蚀集中分布于东南部和西部低山丘陵地带,以轻度侵蚀为主,水土流失面积19.75万km2,占总土地面积79.62%。该区是我国沙尘暴策源地之一。巴丹吉林、腾格里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横贯该区,风力侵蚀严重,风沙危害黄河、沙化土地、毁坏村庄农田、蚕食绿洲和各类保护区、活化固定沙地,且沙尘暴污染环境。

本区是阿拉善沙漠化防治自治区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水土保持主导功能为防风固沙和生态维护;社会经济功能为农牧业生产保护、绿洲防护、河湖沟渠边岸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土地生产力保护。水土保持的重点是加强防风固沙林体系建设,增加林草植被,减轻风蚀沙害,减少河湖淤积;加强预防保护和监测、监督管理,保护各类保护区和绿洲农业。

3、北方土石山区

即北方山地丘陵区,位于自治区中南部,包括赤峰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和乌兰察布市4个盟(市)的15个旗(县、市、区),总土地面积为7.92万km2,水土流失面积为3.84万km2。

北方土石山区范围包括辽西山地丘陵区和阴山东南部山地丘陵区。涉及西辽河、大凌河、滦河和永定河水系。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年均降水量336~421.7mm。土壤类型以褐土、棕壤和栗钙土为主。植被类型为森林草原和典型草原植被,林草覆盖率59.5%。区内耕地总面积162.16万hm2,其中坡耕地62.87万hm2。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部分地区间有风力侵蚀。

延伸阅读:

内蒙古“草原化工”滋生环境问题 “十三五” 要重点补齐化工环保短板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土保持查看更多>生态环境查看更多>内蒙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