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政策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发布(全文)

2017-02-16 09:29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内蒙古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本区中河套-土默川平原是国家级农业主产区,大部旗县属国家级重点开发区。水土保持主导功能为蓄水保水和土壤保持;社会经济功能为粮食生产、土地生产力保护、水源地保护、城镇工矿企业防护等。水土保持的重点是以治沟和坡面截流工程建设为主,加强沙漠入黄段治理,减少侵蚀沟泥沙危害和风蚀沙害,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保护水源地,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鄂乌低山丘陵保土蓄水区

本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西部,西、北临黄河,贺兰山山脉北端东麓、乌兰布和沙漠东南边缘,毛乌素沙地和库布齐沙漠分布其境。包括鄂尔多斯市的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杭锦旗、乌审旗;乌海市的海渤湾区、海南区、乌达区7个旗(区),总土地面积为6.47万km2。地貌类型以低山丘陵和风积地貌为主,海拔为1030~2149m;区内主要河流有黄河干流、都斯图河、无定河、纳林河和赤老图河等。属于典型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5.7~10.1℃、风速2.5~4.3m/s、降水量152.5~344mm,汛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4.3~271.2mm。土壤类型以风沙土、棕钙土为主;植被类型以荒漠植被为主,林草覆盖率为45%。本区以工业和牧业生产为主,总人口90.73万人,农业人口37.95万人,人口密度13.5人/km2;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和工矿用地为主,耕垦指数为0.02;农村人均纯收入11570元,人均耕地2.3亩,粮食总产量74.89万t,人均粮食825kg。水土流失类型以中度和强烈风蚀为主,主要分布于库布齐沙漠和乌兰布和沙地边缘地区;水蚀主要分布于西部桌子山一带和无定河上游丘陵区,以轻度侵蚀为主,水土流失面积2.67万km2,占总土地面积41.27%。区内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加上盲目开垦草原、超载放牧、开矿等不合理的生产方式,造成草场退化沙化面积不断扩展;无定河上游丘陵区输沙模数较大,已成为对黄河输沙“贡献”最大区域之一,有效控制入黄泥沙任务艰巨。

该区水土流失严重,沙害频发,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低问题突出。水土保持主导功能为土壤保持和保水蓄水;社会经济功能为牧业生产、土地生产力和绿洲保护等。水土保持的重点是山丘区以沟道治理为主,建立坝系防护体系,减少入黄泥沙;风沙区加强防风固沙林体系建设,保护天然草场,增加林草植被,减轻风蚀沙害,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3)呼鄂丘陵沟壑拦沙保土区

本区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毛乌素沙地东北缘,西起库布齐沙漠,东接蛮汉山山脉,南界山西和陕西,北至黄河南岸和土默川平原。包括呼和浩特市的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鄂尔多斯市的东胜区(康巴什区)、达拉特旗、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7个旗(县、区),总面积为3.01万km2。地貌以丘陵沟壑为主,海拔为820~2030m。主要河流有黄河干流、“十大孔兑”、窟野河、浑河、宝贝河、清水河等。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6.2~7.6℃、风速1.8~3.5m/s、降水量为311.4~410mm,汛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34~309.6mm。土壤类型以黄绵土、栗钙土、棕钙土和风沙土为主;植被类型为典型草原植被,林草覆盖率55%。为农牧交错带,以综合农业生产为主,总人口154.03万人,农业人口110.53万人,人口密度49人/km2。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和林地为主,耕垦指数为0.15;农村人均纯收入11557元,人均耕地4.4亩,粮食总产量100.47万t,人均粮食652kg。水土流失类型以以水力侵蚀为主,水力侵蚀强烈,风蚀面积分布广,水土流失面积1.49万km2,占总土地面积49.56%。区内千沟万壑、地形破碎、沟壑密度大,水土流失及其严重,产沙量大,粗沙含量大,是河龙区间多沙粗沙区,大量泥沙直接危害黄河;再加上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炭)而大量大面积开采致使地表沉陷和天然地表植被毁灭,加剧了区域水土流失和环境恶化。

本区是黄河泥沙的主要策源地,黄河悬河形势严峻;是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开发区,能源开发引起的水土流失问题十分突出。水土保持主导功能为拦沙减沙和土壤保持;社会经济功能为减少河湖库淤积,保护土地生产力、防护城镇工矿企业等。水土保持的重点是加强拦沙减沙体系和防风固沙体系建设,减少黄河泥沙危害,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强化开发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减少人为水土流失,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决守住生态底线,促进“五化”协同,按照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以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为主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效合一”。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因地制宜,注重自然恢复,突出综合治理,强化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与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促进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在促产业、调结构、保增长、护生态的巨大潜力和明显优势,为加快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打造祖国北部边疆亮丽风景线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注重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为重点,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重视生态自然修复。

2、坚持整体部署,统筹兼顾

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整体部署,统筹兼顾国家与地方、城市与农村、开发与保护、重点与一般、水土保持与相关行业。

3、坚持分区防治、合理布局。

在水土保持区划基础上,紧密结合区域水土流失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因害设防,调查总结不同区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模式,分区制定水土流失防治方略和途径,科学合理布局和配置措施。

4、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充分考虑水土流失现状和防治需求,在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分期分步实施。

5、坚持制度创新,加强监管

分析水土保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创新体制,完善制度,强化监管,进一步提升水土保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6、坚持科技支撑,注重效益

强化水土保持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示范推广,不断创新水土保持理论、技术与方法,加强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效益。

延伸阅读:

内蒙古“草原化工”滋生环境问题 “十三五” 要重点补齐化工环保短板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土保持查看更多>生态环境查看更多>内蒙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