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综合政策正文

《江苏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全文)

2017-02-24 10:30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节能环保危险废物处置垃圾分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五)提高产业国际化水平。

贯彻开放新理念和“一带一路”战略部署,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新机制,积极融入全球创新发展网络,推动产业链全球布局,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拓展发展新路径,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国际化水平。

1.着力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以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政府间合作机制,推进特色产业合作、科技合作和人才合作。推动建设双边特色产业国际合作园区,引导龙头企业到海外建设境外合作园区。创新合作方式,采取“两国双园”等模式,开展产业开放及改革试点,提升重点领域开放合作水平。加强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人才培训、海外知识产权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实验区、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中瑞镇江生态产业园、中韩盐城产业园、中以常州创新园等平台载体,推动人员资质、产品标准、认证认可结果等双边互认,提升国际合作水平。

2.深度融入全球创新发展网络。设立协调推进机构和服务机构,加强驻外机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有关行业协会和商会作用,搭建各类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平台。引导设立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投资基金,组织一批城市对接新兴产业国际合作,建设一批国际合作创新中心,发展一批高水平国际化中介服务机构,鼓励企业建立一批海外研发中心,建立全球研发网络,形成政府、企业、投资机构、科研机构、法律机构、中介机构高效协同的国际化合作网络。支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承担和组织国际重大科技合作项目。

3.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贯彻落实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意见、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行动计划,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重点领域,针对重点国家和地区确定不同推进方式和实施路径,推动资源优化整合,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聚焦产业链高端,积极引进国际龙头企业和研发机构在我省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引资、引技与引智相结合。支持龙头企业通过海外并购重组提升企业技术、研发、品牌的国际水平,与国际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开展更高层次的国际合作,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集团。推动省内企业组团共同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产业链“走出去”,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六)引进培养高端人才。

深入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紧密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加大人才引培力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着力构建以高端人才为引领、各类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人才高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1.加快引培领军人才。实施“新兴产业双创人才”计划,引进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团队,争取更多国家“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人才落户江苏。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自主吸引和选聘国内外科研人员,完善政府与企业联合引进人才方式。依托省“凤还巢”计划、国外人才智力引进工程、产业人才高峰行动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急需紧缺高技能领军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扶持计划等,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特色产业人才的引培力度。到2020年,引进和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00名、创新团队100个、高技能领军人才500名、高层次人才2万名。

2.大力培养专业人才。统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开发规划,建立高校学科专业、人才结构与区域分布动态调整机制,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缺专业人才目录,在相关人才计划中给与重点支持。深入实施百千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拓宽培养渠道,优化企业家成长环境,着力培养一批科技型、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大力实施百万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着力培养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骨干专业人才。实施新型技能大军培育工程,鼓励校企一体化办学、职业教育联合培养、企业新型学徒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推动技能人才结构调整。

3.加强人力资源服务。健全人才任用、评价、激励和流动制度,在户籍和出入境、医疗、保险、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对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人才给予政策倾斜,加快建设全省人力资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人力资源数据库,积极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统计监测和预测预警工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服务提供支撑。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力资源服务品牌企业,积极引进国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动人力资源服务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打造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力资源服务网络,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信息化、专业化、多样化、便利化人力资源服务。

(七)推进军民深度融合。

贯彻落实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推动军民两用技术互融互通和成果转化运用,推进军工企业与民用企业深度合作,促进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国防工业良性互动,为江苏建设军民融合示范区提供支撑。

1.搭建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围绕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建立江苏省军民科技资源对接平台,推进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实现军民科技资源对接,创新成果共享。推动地方科研设施、科技资源、科技数据向军用领域开放,加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分析检测中心等向军用领域开放力度,最大限度发挥地方科技创新资源和条件服务国防功能。支持我省优势企业积极参与通信、雷达、卫星等新型装备研发,打造一批军民结合、产学研一体的军民共建科技创新中心。到2020年,建成100个军民共建技术中心。

2.推进军民技术双向转化。构建统筹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的军民融合运行体系,完善军民技术双向转化机制,支持军民技术相互有效利用。引导先进军工技术向新兴产业民用领域渗透,鼓励先进成熟新兴产业民用技术和产品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应用,争取更多的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进入国家《军民两用技术推广目录》和《军工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推动一批军用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新兴产业民企参与军工配套的能力。探索建立对民营企业更开放的军品采购和研发体制,推动新兴产业领域的军民基础共性技术一体化。

3.加强军民融合项目建设。把握军工央企战略性调整机遇,争取更多“军民结合”技术型重大项目落户江苏。依托省军民融项目建设计划,实施一批新兴产业重大项目,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省军民融合引导资金重点支持省里明确的七大领域军转民技术研发、军民两用技术开发、成果转化运用以及重大军民融合技术改造,积极引导国防科技成果向民用领域转化应用。实施民营企业“民参军”行动计划,面向航空航天,统筹军民卫星研发制造使用,强化地面站网整合建设与信息共享,积极发展军民通用化程度高的动力系统、关键部件和基础材料。面向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系统、资源合建共用,组织实施一批军民融合安全网络产品和服务应用示范工程。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节能环保查看更多>危险废物处置查看更多>垃圾分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