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技术正文

干货|全方位为您解析MBR水处理工艺

2017-06-20 10:03来源:水博网关键词:水处理技术MBR工艺膜生物反应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纳 滤

纳滤(NF)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是近十年发展较快的一项膜技术,其推动力仍是水压。纳滤膜的开发始于70年代,最初开发的目的是用膜法代替常规的石灰法和离子交换法的软化过程,所以纳滤膜早期也被称之软化膜,目前国际上的纳滤膜多半是聚酰胺复合膜,其切割分子量在百量级,对氯化钠的脱除率约80%左右,而对硫酸镁的脱盐率高达98%,最大的优点是操作压力仅为0.5 MPa,在水的软化、低分子有机物的分级、除盐等方面优点独特,应用广泛,值得注意的是,纳滤在饮用水的深度处理方面,引起了各国工程技术人员的极大兴趣,他们试图采用纳滤膜技术除去饮用水中对人体危害极大的微量低分子有机物和部分除去无机盐。

我国纳滤技术的研究虽在80年代末就开始了,但目前仍处在实验室研究开发阶段,尚无产品投放市场。工程技术方面,已引进美国Filmtec公司NF-70型纳滤膜组件开发水处理应用研究,但国内还未见到纳滤膜在大型水处理工程中应用的报道。

微 滤

微滤(MF)是一种精密过滤技术,它的孔径范围一般为0.1~75 μm,介于常规过滤和超滤之间。1952年,德国Sartorius公司,首先生产经营CN微孔滤膜,用于微生物污染检测。二次大战后,美国对MF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于1954年成立了目前著名的Millipore公司,随后,英国、日本、苏联等国家都形成了自己微滤工业。从而使微滤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应用范围从实验室的微生物检测急剧发展到制药、医疗、航空航天、生物工程、微电子、环境检测、饮料和饮用水深度处理等广阔的领域,全世界MF膜的销量,一直居于领先地位。

我国微滤膜的研究始于70年代初,从混纤维片发展到聚砜、尼龙、聚偏氟乙烯等膜片,增强型MF膜的连续生产,为折叠式标准滤芯的制造创造了条件,而标准折叠式滤芯的问世为我国MF技术在大制水量工程中的应用成为现实。折叠式微孔滤芯可根据制水量的大小,任意并联,装于不锈钢过滤器中,以满足不同制水量的要求,在工业纯水、超滤水的终端过滤,矿泉水、纯净水的除菌过滤,大输液用水的过滤和家用净水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初步形成我国自己的微滤产业。

与国外水平相比,常规微滤膜的性能和国外同类产品的性能基本一致,折叠式滤芯在许多场合替代了进口产品,但在错流式微滤膜和组器技术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仍落后于国外,这就抑制了微滤技术在较高浊度水质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处理技术查看更多>MBR工艺查看更多>膜生物反应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