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评论正文

产业污染向农村转移的法律防控研究

2017-07-10 10:28来源:《管理世界》作者:王江 吴维关键词:水污染防治地下水工业废水排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产业污染向农村转移给农村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危机,土壤污染、水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以及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新问题愈加隐现。为保护农村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应采取引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理念,提高农村产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加强规划融合力度,探索空间规划体系深层次变革;加强农村环保监管,填补农村环保监管的实质空缺等措施予以补救。

背 景

伴随我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城市环境成本加大以及城市环境管制力度加强的双重压力驱动下,产业污染向农村转移愈加频繁。鉴于当前城市产业转移至农村的现实以及未来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预计未来农村产业总量有望持续增加,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风险也必将随之而加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好‘美丽乡村’”,为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防控产业污染向农村转移都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产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引发的环境危害

1农村地区土壤污染越加严重

产业转移中大量工业污染源向农村转移,直接加大了农村地区土壤污染的风险。以工业固废的处理为例,受物质特性、技术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每年约有50%的新增工业固废并未得到综合利用,导致工业固废的贮存量逐年递增。而工业固废的堆存不仅侵占了大量的耕地,还会导致土壤的污染。由于工业固废中重金属含量高且毒性大,土壤一旦被污染将很难修复。据环保部与国土资源部于2014 年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达16.1%,其中耕地土壤点位的超标率更是高达19.4%。此外,工业固废的堆存不仅占用大量耕地,导致土壤污染,其长时间的堆存还会造成空气、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二次污染。

2农村地区水污染程度加剧

随着产业污染向农村的加速转移,农村地区水污染程度不断加剧。根据可供查阅的《中国环境统计年报(1997~2000)》的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总量呈现持续的下降趋势,由1997 年的226.7 亿吨下降到2000 年的194.2 亿吨,其年度环比下降率分别为13.1%、3.2%、和3.1%。但是,同期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却不降反升,由38.4 亿吨增加到41.1 亿吨。因受1998 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虽然曾有短暂的下降,但是,总量上仍然呈现稳中趋涨的态势,其年度环比增长率曾分别高达19%和12.1%。同时段内,我国农村地区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由16.9%迅速激增至21.2%。根据环境保护部、国家统计局、农业部联合发布的《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2010)》的数据,我国农村地区的主要水污染物,即COD、总氮、总磷的排放量分别为1324.09 万吨、270.46 万吨、28.47 万吨,其所占全国排放总量的比例分别高达43.71%、57.19%、67.27%。此外,环保部曾对18000 多家化工企业进行大排查,发现地处大江大河沿岸、饮用水源地上游等环境敏感区的化工企业占比高达86.2%(郄建荣,2011)。

上述数据表明,我国产业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农村地区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的压力也在持续增大。产业污染向农村转移不仅严重威胁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和水环境保护,还会引发大量的土壤污染,甚至是耕地污染,进而影响到粮食安全。

3农村地区噪声污染问题凸显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持续推进,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采掘业等噪声污染严重的工程项目在乡镇和农村地区越来越多,噪声污染源从城市向农村不断蔓延。近些年,农村地区高速公路噪声扰民、高噪声工业企业噪声扰民等投诉案件逐年递增,并成为典型的环境侵权类别。2015 年底,最高法公布了10 大环保侵权典型案例中就有1 例是农村地区噪声污染致损案例。噪声污染不仅打破了农村原有的宁静,还给农村居民带来新的健康风险,增加引发血压、胆固醇、葡萄糖等疾病的概率。

延伸阅读:

独家|多中心视角下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探析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污染防治查看更多>地下水查看更多>工业废水排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