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评论正文

台湾人在上海搞垃圾分类回收 为什么没人认为他们在作秀?

2017-08-23 11:05来源:上观作者:洪俊杰关键词: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回收资源回收利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刚开始,小区居民不理解。“一群台湾人跑到上海搞垃圾分类,是不是在作秀?”更多人疑问,“资源回收不应该是政府的事吗,你们为什么这么积极?”“我们会跟居民解释,地球是每个人的家,环保是每个人的事”,但林咸尹认为,取信居民还是要靠自己做出来,无论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资源回收雷打不动。

马庆仁还记得上一个回收日7月22日,那天上海温度超过40度。“我们8点多到了现场,已有居民在等我们了“,不巧的是,那天清运车到下午1点才到。这段时间里,志工和居委干部轮流去小区门口等车,到后来都快热得中暑了。

“让我们坚持下去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也在坚持”,宁波路社区居委会干部很感概。马庆仁也做过统计,回收资源金额从一开始的100多元,到如今能超过300元。如果居民愿意的话,这笔钱会由居委干部签字确认,再通过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捐给贫困学生,而捐款票据会在下一次活动时交给居委留存。


“做慈善对我来说是在充电”,马庆仁2003年来到上海,如今在松江有自己的工厂。“刚开始我在想,这样做慈善是劳师动众,还不如直接捐钱方便,但现在明白当志工的快乐是花钱买不来的。”马庆仁改变了闲时打麻将、喝酒的嗜好,不仅生活充实了,身体也变好了。

“居民们的坚持,是做下去的最大动力”

在采访中,台湾志工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居民们的坚持是他们做下去的最大动力。

刚开始,小区居民会不停地问他们:“这个可以回收吗?”“这个该归到哪类?”几次之后,生手成了熟手,居民可以去教别的人。头几次,会有居民带来沾满油渍的塑料袋或瓶罐,当志工告诉大家要争取做到“清净在源头”后,居民们就会在家把瓶瓶罐罐洗净、沥干,干干净净地交到志工手中。

在此过程中,一些小矛盾难以避免。在宁波路社区,志工误将一位阿姨的纸质鞋盒当作废品收走。这位40多岁的女士很不高兴,说了些很难听的话。没等志工道歉,参与活动的居民就主动上前打圆场作解释。结果“不打不相识”,这位女士借此了解资源回收的意义,如今也成了环保积极分子。

一对92岁的老夫妻让单文娟很感动。二老一手拄拐杖、一手拿袋塑料瓶,颤颤巍巍地交到志工手中。“老奶奶有个亲戚在台湾,常常打听台湾的事情,对我们很友善。”这样的约定坚守了两年。直到有一天,老先生一个人来了,单文娟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还好,只是老奶奶的腿不好,出门不方便”,单文娟告诉老人,下次不用自己来,志工可以上门去取。


让这些台湾志工高兴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上海市民加入了垃圾分类的队伍中来。马志仁所在的宁波路社区环保站,如今只有他一个台湾人了,其余成员都是之后加入的上海市民。而林咸尹也做过统计,如今他们环保团队中共有400多人,台湾人只占其中的十分之一,“越来越多上海人参与,也与这几年上海积极宣传垃圾分类回收有关。”

接下来除了继续做好资源回收工作外,慈济环保团队还希望在环保教育方面有所突破。这几天,马志仁和宁波路社区居委会一起,组织小区孩子排练话剧《环保孙悟空》,希望通过孩子们的表演来影响他们的长辈。而林咸尹的“小目标”则是成立一个环保教育站,与学校、社区等机构合作,让更多人响应环保。

“其实,许多上海居民都想为环保尽一份力,关键是要有人带他们做。我们团队虽然人数有限,但只要居民们愿意,我们一定陪他们走下去”,林咸尹说。

延伸阅读:

垃圾分类坚持14年的背后:每年围绕垃圾分类整体开销约15.7万元

原标题:台胞新职业③|这些台湾人在上海搞垃圾分类回收,为什么没人认为他们在作秀?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分类查看更多>垃圾分类回收查看更多>资源回收利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