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测政策正文

关于征求《浙江省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技术要点(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通知

2017-08-24 14:06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评环评报告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6规划实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在充分考虑累积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动态分析不同规划时段可供规划实施利用的资源量、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指标,重点分析区域资源与环境对规划实施的支撑能力。

6.1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

(1)依据生态适宜性分析结论或规划空间管控区划分结果,分析产业园区可开发的土地资源规模及空间分布。

(2)分析各类建设用地布局对土地资源的需求。

(3)分析不同规划发展阶段土地资源供需平衡,明确区域土地资源对规划实施的支撑能力。

6.2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1)结合水资源总量和利用效率双红线控制原则,估算不同发展情景、不同规划发展阶段园区需水量和区域可供水量,论证供水水源的可靠性、可行性,分析不同规划发展阶段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明确区域水资源对园区规划发展的支撑能力。

(2)对规划实施涉及跨区域调水的,还应从调水区域规划不同发展阶段水资源需求量和供给量及其水资源供需平衡角度,分析跨区域调水的可行性。

6.3能源承载力分析

对规划区规划时段内能源结构及来源进行说明(例如规划的天然气站等可改变区域能源结构的重大能源项目),分析不同规划发展阶段能源资源的供需平衡。

6.4基础设施承载力分析

主要分析规划实施与供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热力设施、固废处置设施等基础设施在处理能力、建设进度等方面的匹配性和衔接性,明确不同规划阶段基础实施对园区发展的支撑能力。

6.5大气环境容量预测和总量控制

(1)大气污染控制因子一般选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VOC)等常规污染因子,以及区域或园区重点行业排放的主要特征因子。

(2)结合园区所在区域的地形、气象条件及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选取适当的模型、参数、估算区域大气环境容量,分析大气环境对园区发展的支撑能力。

(3)综合考虑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大气环境容量及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园区及所在区域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水平、大气污染源特征等因素,在确保环境功能区达标基础上,制定污染物总量控制清单,包括园区及园区重点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上限清单。在确定污染物总量上限值时,应预留一定的安全余量。

(4)简要分析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来源;对已无环境容量或总量指标的产业园区,在确保产业园区环境功能区达标、产业园区优先减排基础上提出区域污染物消减或区域替代的原则性方案。

6.6水环境容量预测和总量控制

(1)水污染控制因子一般选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常规污染因子,以及园区重点行业排放的主要特征水污染因子。

(2)如果产业园区内无污水处理厂的,可以依托区域污水处理厂环评的相关结论;如果产业园区有污水处理厂并且在规划时间内有扩容规划(计划)的,应结合污水处理厂受纳水体(如常年径流的河流、湖泊) 的水文环境特征及水环境功能区划,采用适当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及参数,估算水环境容量,分析水环境容量对产业园区规模发展的支撑能力。

(3)综合考虑水环境质量现状、受纳水体环境容量及主要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园区重点行业水污染物排放强度及减排潜力等因素,确定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清单,包括园区及重点行业各类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上限清单。在确定污染物总量上限时,应预留一定的安全余量。

(4)简要分析总量控制指标来源;对已无水环境容量或总量指标的产业园区,提出水污染物区域消减或区域替代的原则性方案。

7环境风险评价

(1)重点对化工石化园区,涉及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或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园区,开展环境风险评价。

(2)对于已开发的工业园区,调查现有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绘制重大危险源分布图;调查园区成立至今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及原因;调查风险管理和防范设施建设情况,提出整改建议和要求。

(3)结合近期重点项目及规划产业布局,辨识环境风险类型,重点识别不同规划发展阶段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及伴生/次生的危险物质,筛选重大危险源及分布,辨识最大可信事故及环境风险类型,筛选出重大危险区域。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境影响评价查看更多>环评查看更多>环评报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