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综合评论正文

12海绵专家联合发布:海绵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

2017-09-04 08:48来源:给水排水关键词:海绵城市雨水径流水环境质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五是长治久清。建立长效机制,落实河长制,明确河道维护责任人、责任单位和维护要求、维护经费。

4.2.3保障水安全实施方案

保障水安全实施方案要在评估城市现状排水防涝能力和内涝风险的基础上,构建源头减排、排水管渠、排涝除险、应急管理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并与城市防洪系统相衔接。

一是源头减排系统。在建筑小区等产汇流源头实施雨水径流管控,削减径流峰值和流量,延缓径流时间,提升原有设施排水能力。采用微地形竖向设计、景观设计、园林绿化等措施,在地块(项目)落实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实现削峰错峰,定量评估源头改造对既有排水管渠能力提升的贡献。源头减排设施应加强与排水管渠系统的衔接,确保安全溢流。

二是排水管渠系统。在充分考虑源头减排等功效的基础上,优化改造排水管渠,达到《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确定的排水管渠设计标准。新建地区应高标准规划设计排水管渠系统。已建地区以治理易涝点为突破口,综合采取措施使排水管渠达到标准要求。易受河水或潮水顶托的排水管渠出水口应考虑河道水位影响。对可能产生溢流污染的管渠要采取溢流污染控制措施。

三是排涝除险系统。利用自然水体、自然与人工调蓄设施的调蓄能力和涝水行泄通道、强排泵站等的排水能力,明确城市内涝积水排干时间,在整体蓄排平衡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积水点的解决措施,实现《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确定的内涝防治标准下的蓄排平衡。

四是应急管理系统。对超过《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确定的内涝防治标准的降雨,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综合应急措施,确保不发生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事件,雨后迅速恢复城市正常秩序。此外,还要综合采用模型分析、监测评估等技术手段提高应急措施的科学性,逐步做到智慧化调度。

4.2.4提升水资源承载能力实施方案

提升水资源承载能力实施方案要在城市整体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基础上,以我国先贤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哲学思想智慧,提高污水再生利用和雨水收集利用水平,保障城市的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根据水资源承载力,确定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目标,积极推进再生水、雨水等用于城市河道生态用水。进而确定污水再生利用设施、雨水综合利用设施等的规模、用地布局。结合绿色建筑建设,提高再生水、雨水的就地利用水平。

4.3统筹协调确定系统方案

根据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实施方案确定的措施,综合分析地块和市政项目的协同作用和功能,进行综合统筹,从源头减排(建筑小区、道路广场海绵化改造等)、过程控制(管网、调蓄设施、集中污水处理厂、分散净化设施等,通过智慧调度手段进行联控)、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园林绿地、河道整治等)三个方面进行梳理,最终提出海绵城市管控要求、建设任务和规模。

编好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要以恢复和修复生态本底、系统解决城市水问题为根本出发点,以系统思维为宏观统筹,以定量定性分析为基本依据,以规划管控为重要手段,为一张蓝图干到底提供科学保障。

原文标题:浅析海绵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作者:章林伟、牛璋彬、张全、马洪涛、任心欣、任希岩、王家卓、王文亮、陈玮、胡应均、赵晔、吕永鹏,刊登在《给水排水》2017年9期。

延伸阅读:

北方寒冷缺水地区的海绵城市如何建?请看白城海绵城市建设专家咨询服务项目负责人的独家报告

“水十条”之下 水环境步入综合治理时代

原标题:12海绵专家联合发布:海绵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绵城市查看更多>雨水径流查看更多>水环境质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