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场地修复评论正文

【专家观点】胡振琪:黄河泥沙来充填 采煤沉陷区变良田

2017-09-19 09:17来源:煤炭深度观察关键词:复垦技术土地质量保护耕地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原因可能是由于复垦后的土地呈‘上土下沙’结构,泥沙黏力小、肥力差,所以泥沙上面需要覆盖70厘米厚的土壤(表土、心土)才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而示范区一期工程有些区域覆盖土壤较薄。但如果施工区域没有那么多的土壤,怎么办?”胡振琪说。

最终,他们想到了通过分层充填的方法改变传统的“上土下沙”结构。这就好比五花肉,充填一层泥沙,覆盖一层土壤,再充填一层泥沙,再覆盖一层土壤,循环下去,有多个夹层。

他们将采煤沉陷区划分成若干条带,并对条带进行编号,实现多次多层条带充填复垦。例如,共有10个条带,分别编号1至10。第一步,将编号为奇数的条带表土、心土剥离,剥离后的表土、心土放在编号为偶数的条带上。第二步,对编号为奇数的条带进行充填,并把编号为偶数的条带上的表土、心土拿出一部分,覆盖到编号为奇数的条带上,循环下去。第三步,对编号为偶数的条带进行充填,采取前两步的方式。通过上述的交替多次多层充填复垦,构造出如五花肉式的夹心式土壤结构。

2015年9月,邱集煤矿示范区二期工程,交替多次多层条带充填复垦技术发威,泥沙中夹杂若干层土壤,既有利于保水、保肥,又有利于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熟化。“复垦后农田的产量已经达到周围正常农田水平。”胡振琪说。2015年,他们对这项新技术申请了发明专利。

技术内在机理、数学模型待完善,

黄河两岸矿区最适宜推广

“尽管黄河泥沙充填复垦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但更多还是经验性的,技术的内在机理、数学模型有待完善。”胡振琪说,“以沉沙排水时间为例,时间、条带大小、泥沙浓度等参数之间的数学模型尚未建立。这些参数之间的关系看似简单,实际上非常复杂。我的一个博士生博士论文就专门研究这些参数之间的关系。”

胡振琪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施工速度,以便未来大规模推广该技术,应在弄清泥沙在条带内运移规律的基础上,找到最优沉沙排水时间。

“黄河两岸附近的煤矿多吗?未来,黄河泥沙充填复垦技术有用武之地吗?”面对疑问,胡振琪说,“黄河两岸附近分布着许多矿区,仅距离黄河10公里的矿区就有荥巩、文留、阳谷荏平、黄河北、梁山、济东等矿区,而我们团队试验的强力加压泵最大输送距离可达70公里。”保守估计,70公里范围内采煤沉陷区约有1200万亩。

“目前只有试验区、示范区应用了该技术,即只有1000多亩地应用了该技术。它对治理采煤沉陷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意义重大。未来,有必要在黄河两岸条件适宜的矿区,大规模推广该技术。”胡振琪说。

最大阻碍不是技术,而是农民复垦意愿不高

部分政府权责不清晰,想提前治理问题多

胡振琪告诉记者,黄河泥沙充填复垦技术推广的最大障碍并不在技术上。尽管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采煤沉陷区复垦的政策,但在实际操作中,对于采煤沉陷区复垦,农民、地方政府、煤矿企业三方处于一种很微妙的博弈状态。

“最主要两大阻碍:一是农民复垦土地意愿不高;二是部分政府权责不明晰。”胡振琪说,“由于青苗补偿费稍高于农田正常种植收入,所以部分农民宁愿要青苗补偿费,也不想采煤沉陷区的土地被复垦。部分农民甚至为了要青苗补偿费,希望自己的土地处于采煤沉陷区,有点像‘拆迁’心理。”

胡振琪告诉记者,部分地方政府本来是处于监管位置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一直沿袭旧有做法,“国家是鼓励谁破坏、谁复垦的,但部分地方政府不让煤矿企业直接对采煤沉陷区进行复垦,而是要求企业把复垦需要的钱交给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负责进行复垦”。

“煤矿企业复垦采煤沉陷区时,需要和地方政府、农民打交道,问题比较复杂。许多煤矿企业宁愿给青苗补偿费,也不愿复垦。同时,与青苗补偿费相比,复垦一次性投入较大。部分煤矿企业只看到眼前利益,不注重长远发展。”胡振琪说,“但问题是,从长远看,煤矿企业关闭了或破产没钱了,怎么给农民青苗补偿费呢?到时候,苦的还是农民。”

据了解,这项技术不仅可以用到采煤沉陷区上,还能用到尚未沉陷的土地上。

“例如,我们通过科学计算知道哪块土地快要沉陷了,采用边采边复的技术进行复垦,成本最低、效果最好。”胡振琪说,“但现实是,如果煤矿企业对土地进行剥离实施复垦,那么根据现有耕地保护政策,这是破坏土地的行为,因此只能‘见死不救’,让这些土地沉陷到水里去。”胡振琪说,“提前治理要挨处罚,‘见死不救’平安无事,那谁还敢提前治理?”

胡振琪告诉记者,具体操作中牵涉到的问题非常多。例如,在临时用地政策方面,国家规定临时用地最长时间为两年,但土地复垦往往需要三五年时间。这意味着煤矿企业想通过临时用地政策复垦采煤沉陷区,很难走通。

“采煤沉陷区复垦还牵涉到一个最重要的退出机制问题。如果土地复垦后达到了周围正常农田产量,农民为了继续要青苗补偿费,不接收怎么办?因此,技术研究和推广很重要,但是相应的配套政策同样重要。”胡振琪说。

据了解,我国大部分煤矿企业都牵涉采煤沉陷区土地赔偿问题,如果被破坏的土地没有合适的退出机制,那么青苗补偿费就会是个无底洞,且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去产能时,开滦集团下属煤矿关了,但这些煤矿开采造成的采煤沉陷区青苗补偿费,还得继续给。如果这些土地没有退出机制,青苗补偿费始终是煤矿企业一个巨大的社会负担。”开滦集团总会计师张志芳说。

延伸阅读:

国土资源部:土地复垦“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实施细则

原标题:【专家观点】胡振琪:黄河泥沙来充填,采煤沉陷区变良田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复垦技术查看更多>土地质量查看更多>保护耕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