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政策正文

全文|贵阳市“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施方案

2017-09-22 11:44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温室气体排放二氧化碳排放绿色低碳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健全应对气候变化地方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执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有关法律法规,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地方法规前期研究。切实发挥能源、节能、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环保、农业、林业等有关领域法律法规对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保障作用。鼓励研究重点行业、重点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建筑低碳运行标准等。加强碳排放认证能力建设,进一步引导在国家低碳产品认证目录内的重点企业开展低碳产品认证工作。加强节能监察,强化能效标准实施,促进能效提升和碳减排。(责任单位:市法制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质监局)

(三)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统计与核算。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统计工作,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指标体系和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制度,强化能源、工业、农业、林业、废弃物处理等相关统计。建立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常态化机制,“十三五”期间,完成2016、2018、2020年贵阳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以云岩区和清镇市为试点,推进县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推动重点企(事)业单位健全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台账记录。(责任单位:市统计局、市发展改革委,云岩区人民政府、清镇市人民政府)

(四)执行低碳发展政策。围绕实现“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加大各级财政预算内资金对低碳发展的支持力度,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渠道,支持发展绿色金融。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严格执行国家节能、环保、低碳等要求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逐步提高低碳产品消费比重。(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政府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

(五)推动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信息公开。根据国家和省的部署,适时推动我市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信息公开。鼓励企业主动公开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企业要率先公布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和控排行动措施。(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

八、强化保障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继续发挥好市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统筹协调和监督落实职能,持续加强各级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机构建设。各区(市、县)要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政府工作报告,建立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财税、金融、产业等相关政策的协调配合,深化相关领域改革,综合协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能和提高能效、生态保护建设等工作。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按照相关专项规划和工作方案,切实抓好工作落实。(责任单位: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二)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制定《贵阳市“十三五”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目标责任考核评估办法》,开展年度低碳发展目标责任考核工作,加强对各区(市、县)完成碳强度下降目标任务与措施落实情况、基础工作与能力建设落实情况、试点示范进展情况进行考核,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各区(市、县)和有关部门要建立年度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跟踪评估制度。考核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舆论监督。建立碳排放控制目标预测预警机制。(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督办督查局)

(三)落实资金保障。积极申报国家、省级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资金。不断加大市级各类专项资金和工作前期费对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重点示范工程、低碳产品和低碳新技术推广、应对气候变化基础能力建设及碳减排监管体系建设等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实现“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统筹各种资金来源,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创新资金使用方式,确保本方案各项任务的落实。(责任单位: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

(四)广泛开展交流合作。配合办好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加强与国内外在气候变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强与省内外有关机构合作,提高全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继续推进与发达地区的合作交流,积极借鉴和学习发达地区先进低碳技术和成功经验。支持科研机构、高校、行业协会、相关企业积极开展低碳领域交流与合作,推动招商投资项目低碳化。(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文明委、市外事办、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贵阳市低碳发展专家顾问委员会引领作用,积极培育第三方服务机构和市场中介组织,发展低碳产业联盟和社会团体,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后备队伍建设。鼓励依托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低碳组织等人力资源,建立贵阳低碳领域高端智库,探索低碳发展新理念、新思路。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统计队伍建设,市统计机构配备专职统计人员,重点行业配备专人负责。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企业管理者等培训,增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家的低碳战略决策能力。(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统计局、市教育局)

(六)做好宣传引导。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宣传和科普教育,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自媒体和其他宣传平台,以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贵州生态日”等为契机,创新形式和渠道,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提升全民低碳意识。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公众参与机制,在政策制定、重大项目工程决策等领域,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拓展公众参与渠道,创新参与方式,营造低碳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责任单位: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温室气体排放查看更多>二氧化碳排放查看更多>绿色低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