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场地修复评论正文

干货|卢军:场地调查是场地修复成功与否之关键

2017-09-27 09:40来源:环保智汇平台关键词:土壤污染防治污染场地调查场地修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们可以从美国环保署,国际绿色可持续机构,和美国研究委员会的结论中得出,不能场地没有调查清楚就匆忙搞修复。这就像医生看病没搞清病症就开药一样,尽管你很急切地想治好病,但是这样吃药不仅没有效果,甚至会起反作用。”——2017年6月12日,美国环境健康与科学学会理事卢军博士在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组织召开的国际土壤污染防治管理经验与技术分享专题会议上介绍美国污染场地调查管理实践及技术发展趋势时强调场地调查是场地修复成功与否之关键。

美国污染场地管理在对污染物的认识上,经历了从20世纪60年代的无知,七、八十年代的初步认知、到90年代后的不断深化。  相应地,在场地修复上,从早期的“零”修复,中期超级基金法案出台后的欠科学甚至过度修复,90年代后期的风险管控,到现在绿色可持续修复的发展演变。由于对场地调查重要性的认知加强,以及场地调查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美国近十年场地调查成效显著提高。建议我国借鉴美国污染场地风险管理、绿色可持续修复理念,不断加强场地调查技术和管理水平。

美国环境健康与科学学会理事卢军博士介绍美国场地调查管理实践及技术发展趋势

一、美国场地调查发展历史

SURF绿色可持续的组织,把美国的污染场地管理历史分成大致三个阶段,产生、发展和成熟,分别对应60年代、90年代和现在。

1、美国60年代对于环境保护基本处于无知状态,也没有污染场地修复的概念,属于无知、无视、无为的三无阶段。美国80年代中期“超级基金法”出台后,公众开始关注土壤污染的危害,对危害的恐惧以及经验的缺乏导致了欠科学甚至过度修复。

2、随着场地修复经验的积累,对污染场地的认识不断加深,公众逐渐趋向客观理性,美国90年代的污染场地管理从过度修复转变为风险管控。

3、现在国际推进绿色可持续的理念,在场地调查后要采用绿色可持续的修复行动,即除了环境之外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影响,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二、美国场地调查技术

在场地调查中,较准确的确定污染源、污染扩散途径、污染物分布和受体关系,有助于制定更经济有效的修复方案。美国目前场地调查先进技术包括概念模型、土壤采样统计学、地下水采样及监测井优化、三元现场决策法,高精度技术、环境法医学、场地修复地质学、水文学和环境生物分子诊断等。

概念模型应区分场地调查、风险评估和修复等不同阶段。如在场地调查中,概念模型关心的污染源是泄漏点,途径关心的是自然迁移途径,最后达到稳定平衡,形成污染分布。

土壤采样应重视采样设计,通过有限的样品数量代表这块污染场地污染的分布及程度。常用方法包括离散法、复合法,增量法。应根据统计精度要求,区分污染源和影响区域进行采样。

延伸阅读:

污染场地调查地下水采样技术要求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污染防治查看更多>污染场地调查查看更多>场地修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