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综合报道正文

云南答卷:云南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经验分享

2017-09-28 08:49来源:云南网关键词:生态安全屏障环境保护环境监管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构建平台 自然保护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我省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161个,总面积约286万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3%

一直以来,云南都被称为动植物王国,全球的生物多样性集聚区和物种基因库。加强自然生态保护,擦亮“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份、北半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的名片,这是云南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行动。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立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成立了生物多样性研究院,设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建设了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建立了西南生物多样性实验室,加快《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立法,加快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在全国率先发布了《云南省生物物种名录(2016版)》和《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2017版)》,率先编撰完成了第一部地区性百科全书《云南大百科全书˙生态篇》。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截至2016年12月,我省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161个,总面积约286万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3%,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类型较为齐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监测预警系统平台基本建成。

加快培育和发展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市场主体。建立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进展定期调度工作机制,督促各地加大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确保2017年全省958个建制村环境整治任务顺利完成。

绿色发展 全面构建环境保护工作八大体系

构建环境质量目标、环境法规制度、环境风险防控、自然生态保护、环境综合治理、环境监管执法、环境保护责任和能力建设保障等体系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牢固树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强烈意识和“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提升不能下降”的底线思维,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按照“保护优先、发展优良、监测有效、监管有力”的思路,做到“八个坚持”(坚持“两山”思想、坚持保护优先、坚持环境标准、坚持环境监测、坚持法规建设、坚持最严制度、坚持污染防治、坚持党政同责),全面构建质量改善目标、环境法规制度、环境安全防控、自然生态保护、环境综合治理、环境监管执法、环境保护责任和保障能力建设等环境保护工作“八大体系”,采取“八严”(即:严标、严测、严规、严审、严管、严查、严督、严处)的措施,认真履行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和协调推动的职责。突出抓好“六项重点工作”:

一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从制度入手解决制约环保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继续细化改革重点,实行时间、任务倒逼,督促各项改革项目落实、改革事项落到实处。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体制重点改革事项,结合云南特点有针对性地推动一批改革事项,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等。通过改革,进一步增强我省环境保护工作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建立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

二是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完善《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年内划定完成全省生态保护红线。2020年底前,完成勘界定标,出台生态保护红线考核及管控办法,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国土生态空间得到优化和有效保护,生态功能保持稳定,生态安全格局更加完善,“山水林田湖草”得到有效保护。同时,要在全省各县(市、区)全面推进“多规合一”工作,强化空间“一张图”管控。

三是突出优势加强自然生态保护。持续推进森林云南建设、石漠化治理、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监管等,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快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保护好云南良好的生态环境。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周边国家开展好跨境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持续推进“三创”,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取纳入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范围。

四是突出重点强化污染防治。持续加强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突出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治理等,尤其要突出抓好以九湖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统筹运用结构优化、污染治理、总量减排、达标排放、生态保护等改善质量的关键手段,守住生态红线、排污总量和环境门槛,做到治理有力,治污有效。

五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走“两型三化”的产业发展路子,推动经济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园区优化布局,发展壮大循环经济,深入推进水、土地、矿产等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持续开展“三创”。抓好环境信息公开,不断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拓宽舆论监督渠道,切实保障公众环境权益;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不断普及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增强公众的环境法制观念和生态保护意识,号召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参与环保,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全面形成全社会齐抓共治的环境保护体系,营造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六是抓好环境保护督察和监察。持续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问题整改,今年内完成对16州市党委、政府的省级环保督察,全面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落实。结合省以下环境监察监测部门垂直管理改革,着力提升监管水平、增强执法效率,对严重恶意环境违法行为持续保持“零容忍”态度。完善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和环境资源保护行政执法机关之间的环境资源执法协调机制,形成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合力。

原标题:七彩云南绿葱茏 云南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态安全屏障查看更多>环境保护查看更多>环境监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