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评论正文

辟谣 | 2017年5大诋毁环保谣言

2017-09-30 10:53来源:环保水圈作者:山少爷关键词:环保风暴污染企业环境治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谣言三

环保让中国重蹈南非经济衰退覆辙

有些人以“环保会使我们国家重蹈南非的覆辙”的言论抵抗环保,说到底还是想以制造舆论的手段逃避环保,制造这种言论的人往往是污染严重、技术落后、不思进取的企业主,环保型企业早就达标生产、正常运转了。

一段时间以来,面对日益严格的环保督查,不断有人炒作所谓的“环保停产影响经济发展”。对此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环保行动中受到冲击的,往往是那些靠牺牲“环境容量”才能盈利的企业。而以污染换取GDP的做法,不可持续,必须摒弃。

生态保护的红线是不可逾越的底线,经济发展不能成为污染环境的“免死金牌”。各地各部门在环保问题上一定要算长远账、整体账。且不说加强执法本身会培育出一个巨大的环保市场,也不说环境改善有助于减少全社会的健康支出,单在产业结构的升级方面,环保已经发挥积极推动作用:一些高污染产能被淘汰,部分工业品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节能减排投入高、工艺先进的企业感慨迎来了春天。在区分先进和落后产能方面,环境影响是最公平的标尺。

近年来,从污染严重到“卫星上找不见”的程度,到拥有一张“兰州蓝”的城市名片,并在巴黎世界气候大会上荣获“今日变革进步奖”,西部重工业城市兰州走出了一条铁腕治污与经济发展协调推进的道路。2016年,兰州市生产总值达到2220亿元以上,是2011年的1.6倍,第三产业比重较2011年提高13.69个百分点。从发展数据上看,兰州并没有因铁腕治污而影响经济发展,反而大幅提升城市形象和影响力。2016年,兰州接待国内外游客达51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35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3.66倍和4.23倍。这说明,只要找准问题、对症下药、执行坚决,大气污染治理不仅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还淘汰了落产能。

谣言四

环保是运动风

自国家严抓环保以来,短短数年,人力、物力的投入空前之大。习近平“两山论”的核心指示雷霆万钧,足见整治决心之坚决;新环保法和环保税等法规的出台有理有据,足见整治办法之周全;全面覆盖的环保督查深入底层,足见整治力度之强大。这就说明了环保不但不是一阵风,还将实现常态化。

之所以出现这样得谣言,是因为地方和企业的思想意识不到位,心存侥幸,认为一场倏忽而至的运动风,认为捱一捱就过去了。进而就出现了有些地方对待中央督查虚与委蛇,敷衍塞责,未快速完成指标简单粗暴一刀切,甚至虚报和编造数据,弄虚作假、玩忽职守。

所以,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该在思想上重视环保,要认清当下如疾风骤雨的环保行动是为未来环保常态化开了个头。山少爷认为在环保制度体系未成熟,地方政府思想未统一,企业环保意识未形成之前,环保督查将持续维持高压态势。对于地方政府,应付、懒政、敷衍、一刀切是失职,积极响应、公正执法方为正道;对于心存侥幸的企业,谎报不如实报,迟改不如早改,抗拒不如配合。环保常态化已然洞若明火,除了目前已经实施的一系列法规和行动,未来这一态势将继续维持。

谣言五

环保加剧产品价格上涨,扰乱市场

环保非但不会环保加剧产品价格上涨、扰乱市场,反而能保障各行各业健康发展。

关停污染企业是让污染企业死,而任由污染企业存在是让环保型企业死。环保型企业由于污染处理设备的投入,以及日常使用和维护的成本,其产品价格就会升高;而污染企业没有环保投入和成本,产品价格自然会低。在市场竞争中,由于环保成本产生的价格差异致使环保型企业反而处于劣势地位,甚至无法生存。

纵容一家污染企业存在,就会有更多的企业变成污染企业。如果环保型企业在价格竞争中处于劣势,就会逼着环保型企业向污染企业“学习”,即使已经安装了环保设施也不运行,而宁愿接受罚款。据钢铁行业协会测算,每生产一吨钢,环保设备运行成本为130—150元,在每吨钢平均利润仅有几块钱的市场行情下,不污染就没钱可赚,很多钢铁企业赚的就是污染钱。在一些行业中,关停环保设备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不但是一些小企业这样做,就连一些央企也无力抵抗这种“潜规则”。

污染企业的野蛮生长,导致整个产业的环保责任意识淡漠。据环保部消息,截至8月20日,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防治强化督查中,共现场检查企业40925家,发现问题企业22620个,督办突出问题9040个,问题企业占比达到55.3%。在京津冀这种公众环境意识最强,政府对污染抓得最严的地区,污染问题尚且如此普遍,其他地区污染现象有多普遍,就可想而知。

环保风暴对于那些优秀的企业是一个历史性的战略机遇,污染企业大批死掉,为环保型企业腾出了发展空间,降低了其竞争的惨烈程度,推动了产业升级的加速。哪些企业先过了这一关,建立起以新技术、新模式、新管理为主的竞争优势,哪些企业就会活得更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业健康、持久发展。

山东省在“十二五”期间,着力淘汰造纸业行业中的小企业,推动产能向大企业集中,在全国率先完成提标改造和行业升级,水污染排放浓度和总量大幅度降低,行业整体盈利和市场竞争力大幅度提升。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延伸阅读:

环保督查下民怨纷纷 其中多是谎言

原标题:辟谣 | 2017年5大诋毁环保谣言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风暴查看更多>污染企业查看更多>环境治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