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我们多年来一直在地膜降解和残膜回收上努力,如果不使用地膜了,那一切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日前,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举行的无膜棉现场观摩会上,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杨礼胜对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喻树迅领衔培育推广的无膜棉充满信心,“我坚信随着无膜棉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的成熟和推广,新疆残膜污染问题必将被彻底解决。”
9月底,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在位于新疆沙雅县的院士专家工作站试验田组织了一场“无膜棉现场观摩会”,棉花专家、种站工作人员、棉农代表纷纷赶来一探究竟,他们心里都在嘀咕:“无膜棉”能成功吗?
“白色革命”变“白色污染”
棉农对地膜有一种复杂的情结:它曾帮助棉农掀起一场农业“白色革命”,而如今却成了棉田“白色污染”的祸首。
“覆盖地膜可以增温保墒、抑制杂草、防虫防病、保水保肥……用处有一堆,早就成了种棉的标配。”在无膜棉现场观摩会上,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毛树春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特别是在西北、东北、华北地区,几乎“无膜不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院长唐华俊也来到无膜棉观摩会现场。他介绍说,近30年来,我国地膜覆盖面积和使用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这其中,新疆的地膜用量更是首屈一指。
“地膜的使用可提高作物单产20%~30%,大面积的推广促进了新疆棉花的生产,对新疆的棉花生产来说,使用地膜是一次伟大的革命。”杨礼胜说。
然而,30多年的“温水煮青蛙”,地膜残留终于露出它狰狞的一面。
“随着地膜使用量的不断增加、残留地膜回收率一直偏低,土壤中残膜量逐步增加,土壤结构遭到严重破坏、耕地质量逐步下降。现今,新疆已成为继山东之后残膜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杨礼胜说。
残膜污染会影响棉花的生产,但首当其冲的是原棉质量。喻树迅告诉记者,对于机采棉而言,残膜会随机械混入棉花,成为构成棉花“三丝”污染的“生力军”。这将严重影响棉花的纺线质量和染色。
把地膜“请出去”迫在眉睫
“我最近看到一个报告,农田可以存在的残膜最多是每亩地30公斤,现在很多地方都超过这个数。”毛树春向记者透露,由于积累了近30年的残膜只是在近几年才引起重视,多数地块残膜量“高得很”,“30公斤/亩只多不少”。
我国覆盖地膜的农田有5亿亩,主要在西北、东北和华北。毛树春说:“残膜就在地下0~30公分的耕作层里,挖出来都是碎片。”
为了把残膜从农田“请出去”,农业专家们也试过很多办法。杨礼胜介绍说,大批科研工作者在地膜降解和残膜回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努力。但是,至今仍然没有找到理想的解决途径。
到目前为止,使用更利于回收的加厚地膜和所谓的可降解地膜,都还未在实际生产中取得成功。
“解决残膜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只有一个,就是不使用地膜。”毛树春说。
唐华俊也指出,在新疆,棉花已成为地膜污染最为严重的作物。减少使用或不使用地膜,已成为未来棉花等农作物种植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无膜棉”示范只是个开始
针对地膜污染问题,喻树迅等科学家选择了主动作为。早在2011年,协同攻关团队就依托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开展了无膜棉新品种筛选,培育出早熟抗盐新品系“中棉619”,并研发集成了一系列配套生产技术。今年9月中旬,相关专家对位于沙雅县的50亩示范田进行了测产。初测和复测两次测产结果均显示,无膜种植的中棉619实现亩结铃数7万多个,(籽棉)平均产量达到362公斤/亩。
“今年受苗期连续阴雨天气影响,出苗率只有75%左右。如果出苗率能提高10%,产量还能够再增加不少。”负责示范田管理的新疆守信种业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相比之下,无膜的中棉619这一产量的确逊于同地区的覆膜高产田(最高可超过500公斤/亩)。但在毛树春看来,无膜种植能实现超过350公斤籽棉的亩产量“已经不低了”。
“按照42%的衣分计算,每亩的皮棉产量能达到150公斤,产量就基本有保证了。”毛树春告诉记者,从产量上看是比覆膜棉田要低,但现在还不是拿产量作横向比较的时候,“从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来看,无膜植棉无疑已经开了个好头。”
尽管如此,无膜棉要想一举推广开来,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无膜棉种植给科研和生产提出了很多新问题。比如如何破解僵苗问题、抗除草剂品种选育等;此外,无膜棉的播种技术、肥水调控等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毛树春对记者说,“农业新技术从试点到示范、推广一定是稳步进行的,要一步步来。”
延伸阅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70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垦科学院农机所所长陈学庚深夜抵达北京,参加国家科技部召开的一个培训会议。这些年,奔波于田间、实验室、课堂已成为陈学庚的生活常态,因为长期的耕耘,他在农业机械研发领域的贡献越来越大。从2014年至今,仅3年的时间里,他就研发出16种农田残膜回收机,为防治
2015年农膜产量约为230万吨,2016年上升为240多万吨。产量的增长以及目前的使用规模都给环境治理带来了负担,原因在于,农膜使用率高,但回收率低。田间地里,农膜被随意丢弃,成为了农村“白色污染”的主要“贡献者”。全面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是我国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对村镇环境改善工作提出的阶段
国务院日前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这是继大气十条、水十条之后向环境污染宣战的又一次国家行动。在土十条发布背后,各民主党派连续多年开展相关调研,提交提案建议,为土壤污染防治建言献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加快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突出立法重点,提高土壤立法质量和可操作性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量大面广、复杂多样,污染防治工作起步也比较晚,综合防治工作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形势不容乐观。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农业面源污染的破题迫在眉睫。民以食为天。农业资源环境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今年以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部署要求,农业部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今年初,农业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先后出台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2014-2018年)》和《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印发了
编者按:秋收结束后,下一个生产周期之前,除了秸秆需要处理外,上一茬使用过的农膜也要及时清理回收。农膜回收利用,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难题,其资源化利用也可实现变废为宝,对于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现在:重使用,轻回收,农膜残留导致白色污染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了第一
近日,商州区新建一座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加工厂,预计投产后年残膜加工量达640吨,以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有效解决农业白色污染问题。目前,陕西省农业面源污染情况普遍存在。种植业集约化程度较高,区域污染问题逐渐显现,尤以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问题比较突出。但是,针对各种类型面源污染的监测点数量
“不治土壤疾病,哪来舌尖安全”,“水和土壤污染比空气污染更值得关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全国两会正在如火如荼地召开。今年,土壤污染依然是代表和委员们关心和热议的焦点之一。热点的聚焦是现实的折射。我国农业资源短缺、污染严重已成农业发展的束缚,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环境破坏不仅致使农产品从源头上隐匿了安全危机,也令公众对“舌尖安全”更为惶恐。哪些环境因素影响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环境污染与农产品安全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7月2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召开月度协商座谈会,围绕农田残膜污染问题建言献策。据悉,2013年新疆的地膜覆盖种植面积达4700万亩,是全国地膜覆盖种植面积最大、地膜用量最多的省区。目前,新疆年使用地膜约15.94万吨,但年回收使用率不足10%。残膜会严重影响土壤的再生产能力,严重威胁并破坏新疆农业环境、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制约新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大隐患之一。与会者建议,在全社会特别是农村大力宣传残膜污染的危害性和严重程度,大力宣传残膜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不断提高广大农民对残膜治理的认识,努力营造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完善地膜使
近日,浙江科茂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茂环境”)与中化学南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投公司”)在广东佛山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科茂环境公司董事长辛本恩,中化学南方建设投资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史学林,技术发展部部长陈龙共同出席签约仪式并见证签约。科茂环境公司副总经理李金城
黑色的“乌金”,不仅能在熊熊炉火中温暖世界,更能在化工工业中升华变身,转化为助力经济发展、造福人类的煤制油、煤化工产品。璀璨的电光,不仅能点亮千家万户,更作为“发电+”综合能源供应的主力军,以供气、供暖、CCUS等多种形式提升经济价值。以创新为驱动、以低碳为引领,千百年来推动社会进步
近日,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13部门联合印发《浙江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标准提升行动方案》,方案中提到加快研制重点行业水污染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排放、噪声污染排放以及固体废物处置等国家标准,加快制修订一批严于国家标准的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汽车维修行业污染物排放、海水养殖
12月4日,惠城环保集团旗下子公司广东东粤化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粤化学”)收到了揭阳市生态环境局出具的揭市环审〔2023〕27号《揭阳市生态局关于广东东粤化学科技有限公司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该批复同意东粤化学在广东省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
滨州市科学技术局等10部门联合发布《滨州市科技支撑碳达峰工作方案》,以深化新旧动能转换为中心任务,以科技创新驱动绿色低碳转型为主线,着力强化绿色低碳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发展能源、工业、建筑、交通、材料等领域科技型企业群体和特色创新型产业集群,
北极星环卫网获悉,7月12日,湖南新田县农村生活垃圾前端清扫保洁及收集服务采购项目(第二次)公布中标结果,中标供应商为广东龙光奇岭城市服务有限公司,中标金额2429.204773万元/年,服务期3年,成交总额7287.614319万元。本项目范围为新田县龙泉街道、中山街道、枧头镇、新圩镇、陶岭镇、三井镇、
黑龙江省公布4起环境污染犯罪典型案例: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近年来,全省公安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公安部党委部署要求,依法严厉打击污染环境犯罪,有力维护全省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今日,黑龙江省公安厅联合省生态环境厅、省人民检察院、
珠海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珠海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2023-2025年)》,计划到2025年,塑料污染治理机制运行更加有效,各区、部门和企业责任有效落实,塑料制品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处置全链条治理成效更加显著,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遏制。生活垃圾焚烧设计处理能力达到4000吨/日,焚烧能力达到100%
汕头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汕头市塑料污染治理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汕头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主要目标,提出塑料污染治理机制运行更加有效,源头减量力度显著加强,回收处置能力持续提升,垃圾清理整治深入推进。其中,重点领域不合理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现象大幅减少,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
塑料是人们生活中被应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然而,在塑料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会排放温室气体,对环境持续造成不良影响。随着我国升级版限塑令的推行,促进了对可降解塑料的需求,可降解材料产业迎来新风口。宁波长鸿高分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鸿高科”)作为国内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TPES)行
国家能源集团以“六个担当”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集团公司组织主题宣讲、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国能在行动等系列活动,为党的二十大召开营造浓厚氛围。党的二十大召开后,集团党组专题部署,组织广泛宣讲,提出着力践行“六个担当”,在全系统引起强烈反响。集团干部员工将党的
近年来,青海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格按照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健全完善规划标准,着力推进西宁、海西、玉树三个市州“无废城市”建设,分类施策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全力打造“洁净”青海。健全“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机制。青海省委省政府将“无废城市”建设纳入《青海省国民
2024年7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固原市发现,固原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用残膜等固体废物随意倾倒、堆放、焚烧、填埋等问题比较突出,存在环境污染和环境安全风险隐患。一、基本情况目前,固原市建设有1座生活垃圾发电厂、8座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53座农村生活垃圾填埋场
近日,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根据文件,实施农村厕所、污水、垃圾、家庭卫生治理工程。接续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项目。以县域为单位科学编制农村厕所革命专项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建立健全农村厕所革命技术支撑服务、建设管护、问题发现处置和督促激励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天津市人民政府发布《天津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到2025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循环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体系基本建立,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网点1200个、专业型和综合型绿色分拣中心10个,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到
11月1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公布《农业农村环境治理行动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到2025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模式和运行机制基本建立,面源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农业绿色发展得到有效保障,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实现农业生产环境水清、田洁、土净。全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目标到2025年,全区农村环境整治水平显著提升,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新增完成100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完成27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生活垃圾分类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7月15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国家开发银行办公室、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在财政投入稳定增长基础上,聚焦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强化区域资金、资产、资源全要素整合,强化地方政府
近日,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加快工业绿色转型。以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煤电等行业为重点,实施一批重大绿色改造项目,加强先进节能节水环保低碳技术、工艺、装备推广运用,提升能效水效环保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41条政策措施、三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其中,第一阶段,到2025年,奠定碳达峰碳中和坚实基础。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全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
宁夏印发《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建成绿色园区12个以上、绿色工厂100家以上,单位GDP能耗下降1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6%,单位GDP水耗下降15%,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到15%。详情如下: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1月18日,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光伏发电、风电装机规模分别达到3250万千瓦、1750万千瓦。大力推进绿氢生产,实现以氢换煤,加大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氢能规模化生产、运输、储存、应用。打造宁东光伏产业园绿氢规模化生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