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测其他监测评论正文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7-10-26 11:52来源:第三方检测市场作者:徐志伟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站监测实验室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 污染治理少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长期以来未得到 足够的重视 ,因此其污染治理基本上还未有效开 展。尽管按化学实验室规范要求 ,实验室应分类配 备多种残液缸 ,但实际操作时多数形同虚设 ,往往 还是往下水道一倒了之。而残液缸满后如何处理 , 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至于其它形式的污染大都 没有得到认真考虑。

上级管理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忽视这个 问题的情况。 无论是各地广泛开展的标准化站建 设还是现在逐渐重视的实验室认可、 GLP(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建设 ,多从监测能力和质量 管理等方面着手 ,较少有实验室环境管理方面的 规范要求 ,致使监测实验室的环境管理既缺乏压力甚而缺乏推动力 ,又缺少必要的技术规范。

2 监测实验室环境污染的控制途径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污染需要各级监测部门的 高度重视和有效解决 ,从而为治理全国数以万计 的各类实验室产生的环境污染树立一个典范。 但 由于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类型众多 ,情况复杂 , 操作起来存在着相当难度 ,因此必须建立全面、系 统的治理方案 ,逐步推行 ,力争问题的最终解决。

2. 1 提高认识 ,制定技术规范

各级监测站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实验室环境污 染问题的认识 ,不能回避 ,听之任之 ,而是应该根 据本站监测工作的特点、重点 ,积极探索 ,想方设 法减少实验室污染。建议上级监测部门组织力量 , 认真研究监测实验室的污染特点和防治途径 ,提 出操作性强、简便实用的技术规范 ,并出台相应的 考核要求及办法。 最好是融入监测站的标准化建 设中去 ,使之成为能力建设的一部分 ,从而有利于 贯彻落实各项实验室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2. 2 建立实验室环境管理体系

监测站在全面推行监测实验室能力建设、质 量管理的同时 ,还要建立完备的实验室环境管理 体系。 按照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理念和要 求 ,全面考察环境监测实验分析的各个方面 ,制定 相应的程序文件 ,规范监测实验室环境行为 ,充分 贯彻 ISO14001一贯强调的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的基本要求 ,力争减小监测分析每一个过程的环 境影响 ,从而不断提升监测实验室管理水平 ,并将 环境监测的整体环境影响最小化。 表 2介绍了环 境监测实验室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组成。

2. 3 全面推行实验室清洁分析、清洁操作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管理工作应严格按环 境管理体系的要求 ,从多方面着手 ,将实验室环境 污染综合预防的策略应用于监测分析的每一个过 程 ,全面推行清洁分析 ( Clea ner Analysis)和清洁 操作 ( Cleaner Opera tion) ,尽最大可能减少实验 室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毒性。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方 法和途径:

2. 3. 1 选择污染少的分析方法

大多数环境监测分析方法都有好几种可供选 择 ,应该充分考虑方法的环境相容性 ,尽可能选择 环境污染少的分析方法。 如 COD分析如果采用 江苏省推荐的快速烘箱法 ,污染要少得多 ,效率却 没有降低。 一般来说 ,采用传感器、色谱仪等现代 仪器分析常比经典方法污染更少。

2. 3. 2 选择有效的三废处理方式

监测实验室产生的三废应按分类放置、分质 处理的原则 ,尽量利用本地现有的环保治理资源 来处理 ,如有害固废可由固废处理中心焚烧处理 , 多数废水可由附近废水性质相同并建有完善设施 的工厂处理。 有条件的实验室也可按成熟的工艺 自行解决 ,这方面已有许多文献报道 。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与防治

2. 3. 3 成立试剂调度网络

过期、失效的化学试剂的处理是世界性的难 题 ,可以仿照美国的作法 ,成立区域性试剂调度 网 ,选择一部分危害大 ,用量少 ,易失效的试剂进 入网络 ,实行实验室间资源共享 ,尽量避免大批化 学试剂失效。

2. 3. 4 加强地区监测中心的功能

现行的管理体制使每个四级监测站都做到了 小而全 ,既浪费了资源 ,又不利于保证质量。 应发 挥地区监测中心的作用 ,集中部分项目的监测能 力 ,从而相对降低实验室污染物的排放。

2. 3. 5 一些行之有效的清洁分析、清洁操作行为 实例

˙ 在满足分析要求的情况下 ,适当降低采样 量;

˙ 不要购买暂时用不上的试剂; ˙ 尽量使用要到期的试剂;

˙ 尽可能使用仪器分析从而减少试剂用量 和采样量;

˙ 尽量利用可回收的试剂;

˙ 将处理或消除危险废物作为实验分析的 最后一步;

˙ 应使用可降解的无磷洗涤剂;

˙ 使用酒精温度计从而避免水银温度计可 能带来的汞污染。

原标题: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与防治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境监测查看更多>环境监测站查看更多>监测实验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