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1
众所周知,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综合治理措施,生态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遏制。其中原因错综复杂,而生态体制滞后于客观形势是不可忽略的原因,尤其环保部门职能的整合方面急需改革。
环保界有一句话:“一条河几个部门,水利管水,环保管岸。水利上不了岸,环保下不了水。”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各部门环保职能的重叠与错误配置。
目前,我国环保职能主要分割为三大方面:污染防治职能分散在海洋、港务监督、渔政、渔业监督、军队环保、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等部门;资源保护职能分散在矿产、林业、农业、水利等部门;综合调控管理职能分散在发改委、财政、经贸(工信)、国土等部门。
职能交叉造成执法主体和监测力量分散,环保领域多头执法问题突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这三类污染物被列为环保部污染防治的重点。但实际上,环保部对水环境质量和水污染防治负责,水利部对水资源保护负责。
再比如,湖泊水资源的主管部门是水务部门,但对水质的检测、对外发布水质报告的是环保部门,如果涉及水产养殖,还得请出水产部门。
环境保护部原部长周生贤2013年曾说:“我们的环保工作涉及的部门很多,许多职能出现交叉重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对这一现状的评价是:“横向职能分散,缺乏有效协调;纵向监管乏力,执行约束不足。”
2
十九大报告郑重提出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将从三方面加强部门职责的统一,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彻底改变国有自然资源管理和环保部门画地为牢、各自为战的局面。
常纪文认为,这一体制改革的部署即契合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系统保护的需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综合性和监管的综合性,又可以克服以往多头监管和“碎片化”监管问题。
据生态资本论观察,中央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一直有一条很清晰的思路。2013年十八届一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初步提到国家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的健全问题,要求“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
2015年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在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方面,提出一个原则,即“按照所有者和监管者分开和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要求“整合分散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组建对全民所有的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海域、滩涂等各类自然资源统一行使所有权的机构。”
十九大报告则进一步提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的设立,整合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管理两项内容。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认为,资源与环境的统一管理符合自然规律,因为资源利用问题中往往会包含环境问题,譬如煤炭利用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重金属利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问题等。
他说,我国目前在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上的权力分配过于分散,各部门在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标准上、制度安排上、工作节奏上不尽一致,产生重叠、抵触和多头的弊病,从而无法发挥出每个部门各自的最大效用。
他认为:“目前尚未知这一监管机构在机制上将做如何具体安排,但可以想见的是,这个机构将在很大程度上整合目前散落在各部门手中的环境保护权力。”
常纪文说,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措施的稳步推进,将有助于自然资源产权统一管理、生态环境有效监管和国土空间有序管控的治理大格局初步形成。
3
机构设立有其必要性,但如何落实则显得更为关键。
据悉,在国家统一安排和地方自主探索下,近年,浙江、福建、青海、吉林等地已经开展了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监管和生态环境保护统一监管的试点工作。
常纪文认为,在统一行使职责的体制建立过程中,有关部门的职责如果能够独立剥离的,应当予以剥离,合并到统一监管的部门;如果不能独立剥离的,则可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予以保留,分工负责。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行政监管的社会性与生态系统的自然性契合。
有学者建议,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的推广可先从具体省、市或直辖市进行试点,再扩大范围。也有学者建议,把生态系统的经营权和监管权彻底分开,建设一个高效有序的生态监管体制。
常纪文说,目前,一些体制改革还在探索中,建立统一行使职责的体制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另外,清理各部门的交叉职责、修改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部门职责,也需要一个过程。
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10月23日的发布会上透露,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的神秘面纱,应该会于明年“两会”时揭晓。
但据各方面掌握的情况来看,这一机构的具体安排目前还没有任何消息透露,对未来环保市场的影响、资本的走向会不会产生影响,很值得业界关注。
延伸阅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在江苏省连云港大气环境综合管理平台上,显示着全市各个大气自动监测站的分布及实时状况。突然其中一个站点开始闪烁发出红色警示信号,同时系统自动生成了一条大气质量异常报警信息,发送到了各相关工作人员手机上。站点所属点位长收到信息后立即到达站点现场,快速进行了处理,并上报系统,报警流程闭环处理完毕,平台上的警示信号自动关闭恢复常态,该信息作为记录保存在系统中。
“报告市长,我市已完成‘排查、监测、溯源’的排口有1222个,现场有执法人员正在进行排口的日常巡查工作。”10月12日下午2时许,“健康长江泰州行动”大数据平台正式上线运行现场,担任指挥长的泰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陈玉琴向泰州市市长史立军报告。连线现场,调取长江水源地的最新体检情况、调取化
大数据的优势在于克服了政府部门间数据资源的开放度、关联度、共享度,海量的排污数据、资源数据以及互相关联产生的数据,使未来统一监管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从公共事务服务向公共数据服务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作为未来自然资源管理和自然生态的统一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可以看到,一些新机构将成立或组建。这里为您梳理一下,看看都有哪些,其目标又是什么?机构一: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报告第六部分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1月20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印发《浙江省绿色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25年版)》。《目录》遴选了节能降碳产业、环境保护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7大类产业70项先进绿色技术,列明了每项技术的工艺技术内容、主要技术参数、实际应用案
1月20日,生态环境部举行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主持发布会。以下是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最新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现场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一、《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印发实施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发改环资〔2024〕1812号,以下简称《目录》)。《目录》遴选了节能降碳产业、环境保护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保护修
环境商会从企查查获悉,近日,华润环保发展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14亿人民币增至30亿人民币,增幅约114%,同时发生高管变更。华润环保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4月,法定代表人为陈运龙,经营范围含在国家允许外商投资的领域依法进行投资,环保项目的投资、策划、施工及运营管理,环境保护
近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等二十二部门联合印发《浙江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形成,气候变化和极端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重大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影响评估能力进一步提升,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全面推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
据中国政府网,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生态环境部《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以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进民生福祉为着力点,坚持改革创新、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在区域、省域、城市、县域各层级,聚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加强生态
1月14日,张家界市对外公开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整改方案》列出了35个问题清单,逐一明确整改实施主体、验收单位、整改目标、整改时限和整改措施,确定了整改时间表和路线图,2025年底前完成整改30个,2026年底前完成整改2个,2027年底前全部整改到位。《整改方案》提出6项整改措
1月13日,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公示2024年度环境技术进步奖初评入围项目,共39个。详情如下:关于2024年度环境技术进步奖初评入围项目的公示根据《环境技术进步奖奖励办法(试行)》的规定,环境技术进步奖评审分为评审委员会评审和奖励委员会审定两个阶段。目前,我会经过形式审查、专家背对背独立评
1月11日,由浙江天台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调查、设计、环评、监测、监理、施工等单位代表和特邀专家组成的验收组,开展了浙江天台抽水蓄能电站蓄水阶段环境保护验收工作。通过现场查勘、资料查阅及充分研讨,验收组对浙江天台抽水蓄能电站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成果给予高度肯定,认为电站施工期环境保护管
为深入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部署,加快构建完善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生态环境部正式印发《全国生态质量监测样地设置方案》,在全国共布设16400个样地,基本实现县级行政单元全覆盖,补齐地面生态质量监测短板。结合已布设的171个生态质量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发布2024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奖励名单,根据《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有关规定,经有关专家、单位提名和专家评审,并通过广泛公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共批准71项成果、25位个人、2个团队获2024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其中:自然科学奖6项(特
1月22日,湖北天门市城区污水管网攻坚一期工程—广沟子片区污水管网更新改造项目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EPC)中标结果公告发布。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文件显示,天门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主要内容如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
近日,中国铁工投资与上海市普陀区在京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中国铁工投资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学军,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朱晓勇;上海市普陀区委书记胡广杰见证签约并座谈交流。中国铁工投资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祯和上海市普陀区副区长周如意代表双方签订协议。根据协议,中国铁工投资与上海市普陀区将通过
1月2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优化制药建设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详情如下:关于公开征求《关于优化制药建设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为优化制药建设项目环评管理,推动制药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我部组织编制了《关于优化制药建设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1月18日,由生态环境部定向委托、河钢牵头实施的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首批次项目,“河北钢铁低成本降污增效材料和关键技术研究”在河钢研发中心正式启动,标志着河钢由超低排放技术体系向高效低耗、减污降碳协同技术体系的重大跨越,是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结合的战略举措和务实
2025年1月20日,生态环境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主题为“加强源头预防与过程监管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王志华首次亮相发布会,回答记者提问。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微博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王志华此前任生态环境部机关服务中心(机关服务局)党委书记、主任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月20日,生态环境部召开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环评司司长王志华表示,生态环境部努力将排污许可制建设成为固定污染源环境监管的核心制度。一是实现排污单位“全覆盖”。将全国386.7万家排污单位纳入管理,其中核发排污许可证37.1万张,排污登记349.6万家,管控水污染物排放
编者按:一群中建环能的一线环境守护者,他们不惧四季更迭,不畏严寒酷暑,始终坚守在环保事业的最前线。在市场开拓的竞争中,在项目实施的挑战下,在生产现场的忙碌中,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环境的承诺,以坚定的意志彰显着责任与担当。在那些看似普通却至关重要的岗位上,他们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却
1月20日,生态环境部举行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主持发布会。以下是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最新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现场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一、《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印发实施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
近日,生态环境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聚焦引导各城市在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等5个方面,因地制宜开展美丽城市建设,打造美丽城市示范标杆,建设高品质生态社区,引导建设各类美丽细胞。争取到2
近日,生态环境部与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0%。农业绿色发展进展明显,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新增完成6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有条件的设区的市或者县(市、区)率先全域基本消除较大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