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脱硫脱硝烟气脱硝政策正文

四川省“十三五”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发展指南

2017-12-01 10:08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节能环保脱硝催化剂生态文明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四、推进措施

(一)加强产业技术创新。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搭建多层次、多方式的技术创新平台,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和科研单位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创新基地,支持各类创新平台加大创新能力建设。推动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技术供需对接,缩短科技、成果转化的周期。突出对重点新技术的持续引导支持,推动建设一批科技服务平台、技术搜索推荐平台、创业投资基金、技术转移平台。建立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实验室,以产、学、研、用、投合作为依托,加快推进建设跨区域、多部门协同、网络化管理的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实验室,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积极推动行业标准升级和贯标工作,加快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标准的制、修订。

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支持企业对制约行业发展共性和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特别是针对高能耗、高污染和劳动密集等生产环节进行创新突破,促进产业提升发展。组织实施一批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通过工艺改造、设备更新、产能置换等措施,提高生产设备精度、性能,加强制造过程控制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优质品率。

积极支持应用研发和成果转化。用全寿命全成本概念重点支持应用研发和应用推广商业模式创新。应用研发方面,重点支持研发平台的建设、开放、合作;应用推广商业模式创新方面,重点支持产品销售的产融结合商业模式创新,引入保险、融资租赁等金融工具,加速商业应用。探索成果源(研发机构)—技术转移公司—社会化产业化三者互动的商业创新模式。加速推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链优势,以形成面向市场、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引导的创新开发机制,推动矿产资源高效清洁低成本开发利用。

(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在满足内需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开发总量,努力实现钒钛稀土资源的节约利用和高端产品生产。探索将钒、钛、稀土等相关产品纳入战略物资储备目录,将符合条件的钒、钛、稀土企业纳入储备企业目录。积极推动钢铁产品结构调整,提高特钢和高端普钢比重,提高我省机械装备制造业用钢省内配套率。

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冕宁、德昌整合共建凉山稀土科技产业园。将试验区内其他园区纳入省级工业园区,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健全园区服务体系,提高园区承接产业发展能力,引导企业按照产业布局入园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关联发展、成链发展。建立试验区内园区统筹发展的协调机制,深化项目共建、电力交易、土地流转、财政税收、投资收益等方面的合作。

培育龙头骨干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企业为主体,推动覆盖全产业链的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在矿业、钒钛特种钢、钒制品、钛制品、稀土材料等行业领域组建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三)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支持攀西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工程建设,适时引进战略投资者。

建立矿区生态和环保监测预警机制,完善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加大对攀枝花市西区环境综合整治的指导力度,加强牦牛坪等重点矿山污染治理和环境整治,加强德昌稀土矿生态环境规范治理。

抓好工业污染防治,大幅度降低“三废”排放,推进节能减排。在确保生态和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对表外矿、风化矿、极贫矿实行科学开发利用。

落实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逐项争取落实国家提高生态补偿标准的各项政策,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支持攀西试验区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在废钢铁资源富集、钢材市场集中的地区建设一批废钢铁资源处置企业,积极发展短流程电弧炉炼钢,推动废钢铁资源综合利用。

(四)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互联网+”战略。

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依托攀西地区的钒钛资源优势,加紧建立面向西南地区、辐射全国和“一带一路”国家的钒钛交易中心,提升市场导向功能。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专业展会、博览会,推动“四川造”钒钛钢铁及稀土产品“走出去”,全面参与国际产能合作。

支持电商平台建设。支持攀钢集团打造“积微物联”综合性服务电商平台,以钒钛钢铁为依托,探索非钢业务服务模式,形成各产业相互依托,共生、共赢、共享的产业生态圈。支持攀枝花钒钛交易中心建设,立足服务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通过设计交易产品、组织交易、结算清算、风险管理、金融物流,开展商品交易业务、供应链融资业务、仓储物流业务。支持天府商品交易所发展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会员、综合会员、经纪会员和交易商,鼓励交易中心上市发行股票、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

(五)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依托国家重点院校、科研院所,为本地企业培养金属钛、钛合金及其深加工工艺等钒钛产业链下游工艺所需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推动钒钛产业联盟、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发挥前瞻技术研发、应用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转化的“桥头堡”作用。

加大人才开发的扶持力度。天府高端引智计划、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重点领域紧缺急需人才开发、优秀企业家培养计划、高技能人才振兴等重点人才计划,向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倾斜,支持钒钛稀土领域领军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支持企业科研人员到科研院所交流学习,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到企业指导。

五、组织实施

(一)本指南是四川省发展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的指导性文件,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委员会负责解释。

(二)本指南根据产业发展形势变化,可进行修订完善。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节能环保查看更多>脱硝催化剂查看更多>生态文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