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评论正文

乡村污水治理的技术决策问题

2018-01-10 17:11来源:面向资源化的乡村环境综合治理作者:范彬关键词:生活污水污水治理乡村污水治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综合现有技术发展和我国乡村污水治理的需求,笔者提出了区域资源化卫生系统模式(如下图)。该技术系统须基于区域范围的“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的原则实施,将主要生活污染物的收集和处理分为杂排水、生物性废弃物和非生物性垃圾三个平行的物流过程,其中杂排水和非生物性垃圾仍采用常规收集排放与处理处置技术,生物性废弃物的收集和处理处置由区域生物资源再生利用系统完成。区域生物资源再生利用系统由村组收集系统、区域生物资源再生中心和生态农业系统组成,其中村组收集系统的任务是将家庭所产生的主要生物性废弃物与其它废弃物(水)分离并收集至村组收集站,村组收集站具备一定的暂存、预处理、就地利用和中转功能,其中不能就地利用或消化的物料被定期转移至区域生物资源再生中心进行处理,处理的手段以有机肥生产为主,所生产的有机肥供生态农业所使用。

技术决策问题 之 卫生模式选择

针对区域内部发展的不均衡性,有两种村组收集的技术可供选用。一种是真空源分离收集技术,是在住户内安装真空厕所和真空厨余垃圾收集器,然后通过室外真空排水系统将收集的物料输送至村组收集站,这一技术系统适合在经济条件较好、水电设施齐全的村落使用。真空厕所和真空厨余垃圾收集器具有用很少量的冲洗水(用水量为常规用水器具的1/10)将户内污物排出的功能,在卫生性、便利性和舒适性等方面可完全达到现代生活文明的需求。对于目前经济条件一般或者水电设施不齐全的村落,可先基于改良的传统旱厕、水厕及垃圾投弃设施,以人工搬运为主将主要的生活污染物转移至村组收集站,待条件成熟后再将村内设施改造为真空收集系统。上述卫生系统的正常运转,除需要良好的设施技术外,组建区域化、专业化的运行维护队伍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怎么选择呢

水冲式卫生模式是第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卫生排水技术,产业技术成熟,适宜在我国已普及水冲厕所的地区使用。资源化卫生模式代表了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产业技术上也趋于成熟,应在加大科研和产业支持的基础上,在我国尚未普及水冲厕所的地区大力推广。

排水模式的选择

在水冲式卫生模式下,将多大范围的污水收集在一起进行处理是乡村污水治理技术方案比选时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集中排水的程度越高,排水管道建设与运行的单位成本越高,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的单位成本则可能降低。由于大型污水处理系统与小微型污水处理系统在污水处理要求与技术特点上有很大不同,习惯将水冲式卫生模式下的排水模式分为集中排水和分散排水两种方式。

集中排水是目前城市污水治理的主要形式,其特征是通过管网系统将某一大片市政区域内的所有污水统一收集并输送到一个规模较大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集中排水的优点是污水处理厂具有规模效应,小至数千吨/天、大至百万吨/天以上,污水处理厂吨水投资和运行成本较低,技术力量的可配置性强,运行维护相对容易保障,主要缺点包括:(1)管道系统复杂,投资大,维护困难;(2)处理后出水单点集中排放,对环境冲击大,因此污水处理要求高;(3)污水厂处于远离居住区的城市下游,再生水回用需要铺设第二套管道系统,输水成本高。

技术决策问题之排水模式选择

分散排水是以社区、村落甚至以户为单位的污水治理方式,按照污水收集的范围又可以细分为村组处理方式和就地处理方式。前者是以社区或村落为单位,通过一个小型的管网系统将污水收集并就近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对污水进行处理。后者是单户或相邻几乎居民共用一个污水处理设施,出户管道直接接入污水处理设施,因此可避免管网建设需求。分散排水的最主要特征是污水收集范围和处理规模小,就近处理、就近排放或利用,是一种适应分散居住和小型聚落的污水治理方式,可避免因长距离输水所造成的高额管道建设投资。其优点还包括:(1)处理后的出水可就近排放,补充本地生态用水;(2)由于污水量小、对环境的冲击小、便于利用周边自然环境对水质进行进一步的净化,可适当降低处理要求;(3)污水处理设施临近用户,再生水回用的输送成本低。分散排水的主要缺点是:(1)污水处理设施的单位投资和运行成本较之集中处理厂高;(2)由于处理规模小,难以单独配备完整的专业技术力量,运行维护不容易保障。

技术决策问题之排水模式选择
技术决策问题之排水模式选择

怎么选择呢

在通常情况下,选择何种排水模式主要是依据经济性的考虑。显而易见,居住越分散、每米管道造价越高越不利于采取集中程度高的排水方式。我国大多数乡村聚落远离城镇,聚落规模小,且彼此间隔距离大,因此乡村污水治理适宜以分散排水为主。但是,在技术经济比较的前提下将一部分城镇周边的村庄纳入城镇集中排水系统的收集范围,也是一种重要的乡村污水治理途径。

对乡村排水模式的选择看似一个简单的经济比较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很不容易获得正确的答案。第一,污水分散处理在我国发展和应用的历史很短,缺少规划设计技术规范,而当前的市政规划和设计单位也缺乏经验。第二,管道工程为地下工程,正确的规划设计和技术经济比较决定于对地质条件和地面设施条件的精准把握,任何依据地图将某一半径范围的村庄划入城镇集中处理的做法都难免失之武断。第三,由于我国当前所实施的乡村污水分散处理工程成功经验很少、失败案例很多,加之分散污水处理市场混乱,产品和服务质量堪忧,导致管理者和规划人员倾向于采用更加集中的排水方式。第四,在规划时对村内收水管道建设难度与建设成本估计不足。我国乡村污水治理有很大一部分是对既有村庄进行改造,大多数老村在实施污水治理工程前已经将村内外道路硬化和绿化,管道修建工程往往要涉及大量道路和绿化设施的破坏与恢复,从而使管道修建的单位成本成倍增长。另外,我国乡村人口和居住格局并未稳定,房屋改建或者村庄迁居可能会导致已铺设管道被废弃。

总体而言我国应在乡村污水治理中重视污水分散处理技术的应用,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在技术经济性相同的情况下,建议优先采用更分散的污水治理方式,避免无谓的管道工程建设。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分散污水处理。按服务的人口计,美国在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中约有1/4采用分散处理,在新建工程中有超过1/3采用分散处理,日本在1960年代后迅速推进乡村农村污水治理,其中90%的乡村污水治理工程采用就地处理的方式。

原标题:聚焦 | 乡村污水治理的技术决策问题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活污水查看更多>污水治理查看更多>乡村污水治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