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评论正文

土壤修复势在必行 需解决哪些关键问题?

2018-01-16 09:04来源:北方农资作者:银洁关键词:土壤修复土壤质量物理修复技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大多数研究工作和文献中所谓土壤质量一般都是用土壤肥力质量再加上影响食物安全和人体健康的有关指标来表征。应该指出的是,土壤质量的含义可因管理和使用土壤目的不同而不同,也会因认识和研究的深入而变化。本期嘉宾: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新和您聊一聊土壤修复问题。

我国土壤质量

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分水蚀与风蚀两种。我国土城水蚀主要在西北黄土和南方丘陵山区,其面积为150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16,平均流失土壤达50亿吨,相当于每年毁坏1500万亩土地。风蚀是与沙化过程相联系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涉及11个省区,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其中对农牧交错区有直接影响的风沙化面积达33.4万平方公里。

土壤盐碱化。盐碱土也称盐渍土,包括盐土和碱土两种性质不同的土壤。我国盐碱土总面积约为9913万公顷,其中现代盐碱土面积为3693万公顷,残余盐碱土约4487万公顷,并且尚存在约1733万公顷的潜在盐碱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内陆地区及长江以北沿海地带。

地力提升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中低产田地力提升机理与定向培育。农田基础地力越高,以同样品种、水肥用量和调控措施所获得的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越高。因此,要挖掘基础地力提升的水涨船高效应促进产量和耕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深入开展粮食主产区农田地力提升机制和定向培育对策研究为大面积中低产田地力的全面提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现代农业条件下土壤障碍形成机制与调控。近年来,我国以耕地资源高强度利用和农用化学品大量投入为主要特点的现代农业以及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导致的土壤障碍问题已十分突出。耕地的高强度利用和管理不善,以及与作物新品种不匹配的大量甚至过量施肥易导致不少耕地土壤出现严重的养分非均衡化。

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平衡。对于耕地资源相对匮乏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我国,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耕地面积不断缩减,为保障食物安全,谷物生产越来越依赖于单产提高。这样,要维持作物高产,耕地的高强度利用和农用化学品的大量投入就不可避免,这种耕地的高强度利用必然对环境带来巨大冲击。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土壤污染的修复方法较多,包括工程修复方法(如客土法、换土法、去表土法、深耕翻土法等);物理修复方法,热处理技术是应用于工业企业场地土壤有机污染的主要物理修复技术,包括热脱附、微波加热、蒸汽浸提等技术;生物技术,如高富集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技术、农艺措施修复方法等。单项修复技术往往很难达到修复目标,发展协同联合的土壤综合修复模式就成为场地和农田土壤污染修复的主要方法。

盐碱地“上覆下改”控盐培肥技术。控盐,可降解地膜覆盖降低无效蒸发,减缓盐分表聚;培肥,秸秆旋耕直接还田,施用农家有机肥,创造稳定“水肥保蓄层”;秋播地膜降解过程长,有利于该土壤积盐时段持续控盐。

“上膜下秸”控抑盐技术。针对西北沿黄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特点,在地表下35-40cm处设秸秆隔层,切断土壤毛细管的连续性,控制底层盐分上移,在地表覆膜,抑制盐分表聚。采用本技术0-40cm土壤含盐量平均比农户种植技术降低13.25%,土壤有机质提高0.3k/kg,作物出苗率提高12.9%-18.5%,轻度盐碱地作物增产9.8%-14.6%,在中重度盐碱地作物增产26%-35.3%。

重盐碱地土壤综合管理增强脱盐技术。深耕打破耕层和犁底层的毛细管,施用磷石膏改良剂使得耕层土壤中盐分离子发生代换,加强淋洗,底墒水灌溉加速耕层淋盐脱盐。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修复查看更多>土壤质量查看更多>物理修复技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