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图1 生物通风法的设施
生物通风法中,空气注入速率是污染物扩散、再分布和表面损失的基本参数之一。Sui等研究了空气注入速率对甲苯污染场地生物挥发、生物降解和生物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1.504和407.52 m3/d 2种空气注入速率下,试验结束时(200 d)没有观察到甲苯去除率的显著差异;试验早期阶段(100 d),与低空气注入速率相比,高空气注入速率提高了甲苯的挥发率。Frutos等的研究结果也表明,空气注入速率和时间间隔对黏土中柴油的降解率没有显著差异,较长的空气注入时间间隔和较低的空气注入速率可能更为经济。Rayner等观察到在亚南极碳氢化合物污染场地,由于浅水位和薄土覆盖,单井生物通风对油气去除效果不佳;但当在同一地点使用9个小注射棒(相距0.5 m)进行生物处理时,在相同条件下,由于有更均匀的氧气分布,大量的碳氢化合物被去除。尽管空气注入速率和时间间隔对生物降解效果影响不大,但空气注入点数量的增多有助于实现空气的均匀分布。另外,尽管生物通风法是为了促进非饱和区域的曝气,但也可以用于厌氧生物修复过程,特别是用于处理氯化物污染的渗流区,可以注入氮气与低浓度二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物代替空气或纯氧气,以减少氯化蒸气。在具有低渗透性的土壤中,与注入空气相比,注入纯氧气效果更好。此外,在处理难生物降解的污染物时,注入臭氧可能更为经济有效。
3.4 微生物燃料电池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是利用生物电化学技术来降解或去除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并产生额外电能的新型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方法。石油污染修复过程中,产电菌催化降解石油释放电子和质子,电子通过阳极再经外电路到达阴极,质子在电池内部从阳极传递到阴极,氧气作为最终电子受体在阴极处被还原成水[93]。微生物燃料电池修复技术的核心是向污染土壤提供阳极和阴极,分别作为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与常规的物化方法不同,微生物燃料电池不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也不需要向体系内投加氧化剂、催化剂、溶剂等化学药品,还能产生额外的电能。Zhang等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石油污染土壤,降解135 d后,微生物燃料电池对石油的降解率为对照组的2倍。
按照结构来分,微生物燃料电池可分为双室和单室(图2),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必须配有分隔膜,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可不配备分隔膜。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一般由阴阳电极、反应室和分隔膜构成。其阴极室和阳极室一般相互独立,阴极和阳极之间外接电路形成闭合回路,分隔膜只允许质子通过,从而阻止阴极室和阳极室中的溶液混合。附着在阳极表面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生成电子和质子。电子直接或者间接地传递给阳极,再沿着外接电路到达阴极,从而形成电流;质子则通过分隔膜到达阴极,在阴极表面质子和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一般没有分隔膜,其底物中的基质能够减缓H+向阴极的迁移,因此分隔膜不是必需的。阳极在基质中埋得足够深就能保证厌氧环境,一般为了保证厌氧环境通常在基质表面覆盖一层水或其他材料。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成本低,且能够减小阻抗,因此应用潜力极大。其主要缺点是阴极氧气若接触到阳极会降低产电效率,因为氧气会与阳极产生的质子发生反应,降低质子传递到阴极的效率。
图2 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
原位生物修复强化技术的对比
生物投加法通过维持土壤高浓度细菌生物量、提高处理负荷,可选择性地强化某种或某类物质降解,能有效抵抗有毒物质的侵害及维持土壤pH稳定。然而,获得高效、适宜的功能菌株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生物刺激法可充分利用土著微生物的修复潜力,但受环境因素(如污染时间长短、污染物的组成及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等)影响,修复效果差异大,且过多营养刺激制剂的添加还可能会降低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在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过程中经常将二者联用,利用生物刺激制剂进一步强化所投加生物菌剂的修复效果。
与生物投加法和生物刺激法相比,生物通风法和微生物燃料电池在提高生物修复效率,缩短生物修复周期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然而二者的构成较为复杂,经济成本较高,且对土壤性状具有较高的要求。生物通风法对于渗透性较低和黏度较高的土质是不适用的,土壤类型对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性能以及污染物的修复效果也具有显著影响。肖慧萍等研究了土壤类型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修复Cd污染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黑土、红土、黄棕土中Cd的去除率分别为16.7%、47.1%、12.6%,微生物燃料电池对红土Cd的去除率最高,修复效果最好。
在进行污染土壤的原位生物修复时,应根据实际的土壤特性、污染情况及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一种或多种原位生物修复强化技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优先开展小试或中试试验。
5 展望
(1)电动-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研发。电动技术可以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迁移以及营养物质的运输,明显提高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二者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从而强化污染物的去除。此外,电动技术通过电泳、电渗和电迁移可使土壤盐分迁移和富集,对于盐碱土壤的治理具有较好效果。
(2)微生物燃料电池-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微生物燃料电池对基质的要求低,可直接利用一些不易被微生物利用的有机质,且具有反应速度快等优势。将微生物燃料电池与微生物联合用于石油污染土壤,不仅可以加速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启动速度,还可以加大微生物对石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范围。
(3)将纳米粒子作为固定化载体用于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纳米粒子可以用于微生物的固定化,增强微生物对土壤环境的适应性,强化微生物对石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另外,纳米粒子还可以增加疏水污染物的生物利用度。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在经历政策驱动下的快速发展后,土壤修复行业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修复技术也将逐渐向低成本、低碳、绿色高效以及可持续的修复模式发展,对精细化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十四五”期间石油石化行业环保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含油污泥相关的标准规范也陆续出台,油泥治理工作也将大面积开展。7月13-14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决定自2022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生活垃圾填埋场及工业固废堆场问题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问题日渐显现,对已封场的垃圾填埋场和旧垃圾场进行土壤修复是国家环境保护规划内容的一个重点。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决定自2022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生活垃圾填埋场及工业固废堆场问题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问题日渐显现,对已封场的垃圾填埋场和旧垃圾场进行土壤修复是国家环境保护规划内容的一个重点。
尊敬的各位行业同仁、专家代表:鉴于近期新冠疫情波及多个省市疫情形势仍未明朗,秉持对社会、全体嘉宾、合作伙伴负责的态度,经审慎研究决定,原定于2022年5月30-31日在山东济南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土壤修复及油泥治理峰会”将延期至2022年8月(具体时间待定)举办,地点不变。感谢各位参会代表长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经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河南省石油土壤修复领域第一个地方标准《石油污染土壤修复验收技术规范》于4月7日发布,将于7月5日正式实施。该标准由河南省地矿局提出并归口管理,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环境调查院、河南省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工程技术中心、河南省水
受疫情影响,原定于2022年4月7-8日在山东济南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土壤修复及油泥治理峰会”将延期至2022年5月30-31日举办,地点不变。2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决定自2022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将用四年时间查明查清全国土壤质量、形状及利用状况,建成土
在“双碳”发展目标、“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推动下,结合国家土壤污染防治任务,以及融资环境的持续改善,土壤修复及油泥治理行业将在“十四五”时期迎来关键的发展机遇期。与此同时,随着相关政策完善、技术升级以及行业标准细化,土壤修复及油泥治理相关工艺技术要求也将越发严格,行业壁垒也将明显提
生物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生物修复技术的修复原理和应用特点,对比在土壤石油污染和海洋石油污染环境中的修复效果,旨在更好地了解生物修复技术,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展望。1石油污染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进步,而另一方面,石
2022第二届中国国际土壤修复及油泥治理峰会(SRS2022)将于4月7-8日在山东济南举行,为业界同仁搭建一个了解最新政策标准、交流新技术新产品、分享实战项目管理经验、拓展新业务的平台。
采用高通量测序法研究东营某炼油厂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中细菌、真菌和古菌的群落结构,分析石油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群落可操作分类单元(OTU)数量随着油污土壤油含量的增加先增多后减少;Beta多样性与土壤石油污染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受污染程度相近的土壤样品,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似度较高。细菌、真菌、古菌群落中相对丰度最大的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分别为44.8%~79.5%、54.4%~83.2%和28.3%~93.1%。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近日,山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组织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中日友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起草的《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稿。根据《山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要求,现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和建议。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的决策部署,积极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系统治理,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促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关于促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
在经历政策驱动下的快速发展后,土壤修复行业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修复技术也将逐渐向低成本、低碳、绿色高效以及可持续的修复模式发展,对精细化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十四五”期间石油石化行业环保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含油污泥相关的标准规范也陆续出台,油泥治理工作也将大面积开展。7月13-14
日前,郑州发布关于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节能环保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产业规模显著提高,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节能环保服务企业,为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详情如下: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郑政办〔
尊敬的各位行业同仁、专家代表:鉴于近期新冠疫情波及多个省市疫情形势仍未明朗,秉持对社会、全体嘉宾、合作伙伴负责的态度,经审慎研究决定,原定于2022年5月30-31日在山东济南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土壤修复及油泥治理峰会”将延期至2022年8月(具体时间待定)举办,地点不变。感谢各位参会代表长
受疫情影响,原定于2022年4月7-8日在山东济南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土壤修复及油泥治理峰会”将延期至2022年5月30-31日举办,地点不变。2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决定自2022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将用四年时间查明查清全国土壤质量、形状及利用状况,建成土
在“双碳”发展目标、“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推动下,结合国家土壤污染防治任务,以及融资环境的持续改善,土壤修复及油泥治理行业将在“十四五”时期迎来关键的发展机遇期。与此同时,随着相关政策完善、技术升级以及行业标准细化,土壤修复及油泥治理相关工艺技术要求也将越发严格,行业壁垒也将明显提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生态环境部等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环保装备制造行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短板技术装备取得突破,高效低碳环保技术装备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充分满足重大环境治理需求。行业综合
2022第二届中国国际土壤修复及油泥治理峰会(SRS2022)将于4月7-8日在山东济南举行,为业界同仁搭建一个了解最新政策标准、交流新技术新产品、分享实战项目管理经验、拓展新业务的平台。
地下水循环井(GroundwaterCirculationWell,GCW)作为一种原位修复技术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技术可以耦合吹脱、空气注入、气相抽提、生物修复和化学氧化等多种修复技术,有望实现轻非水相液体(LNAPL)、重非水相液体(DNAPL)及部分无机物的同步去除。
电化学修复作为一种既不破坏生态环境又能修复土壤污染的原位修复技术,对于低渗透性土壤也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是近年来土壤污染修复的热点方向之一。其主要包括电动力修复和微生物电化学修复,其中以EK为主的研究较多。本文综述了电化学技术在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中的最新进展,包括电动力修复技术和微生物电化学技术。
采用高通量测序法研究东营某炼油厂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中细菌、真菌和古菌的群落结构,分析石油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群落可操作分类单元(OTU)数量随着油污土壤油含量的增加先增多后减少;Beta多样性与土壤石油污染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受污染程度相近的土壤样品,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似度较高。细菌、真菌、古菌群落中相对丰度最大的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分别为44.8%~79.5%、54.4%~83.2%和28.3%~93.1%。
在经历政策驱动下的快速发展后,土壤修复行业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修复技术也将逐渐向低成本、低碳、绿色高效以及可持续的修复模式发展,对精细化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十四五”期间石油石化行业环保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含油污泥相关的标准规范也陆续出台,油泥治理工作也将大面积开展。7月13-14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决定自2022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生活垃圾填埋场及工业固废堆场问题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问题日渐显现,对已封场的垃圾填埋场和旧垃圾场进行土壤修复是国家环境保护规划内容的一个重点。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决定自2022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生活垃圾填埋场及工业固废堆场问题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问题日渐显现,对已封场的垃圾填埋场和旧垃圾场进行土壤修复是国家环境保护规划内容的一个重点。
生物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生物修复技术的修复原理和应用特点,对比在土壤石油污染和海洋石油污染环境中的修复效果,旨在更好地了解生物修复技术,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展望。1石油污染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进步,而另一方面,石
采用高通量测序法研究东营某炼油厂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中细菌、真菌和古菌的群落结构,分析石油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群落可操作分类单元(OTU)数量随着油污土壤油含量的增加先增多后减少;Beta多样性与土壤石油污染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受污染程度相近的土壤样品,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似度较高。细菌、真菌、古菌群落中相对丰度最大的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分别为44.8%~79.5%、54.4%~83.2%和28.3%~93.1%。
生物学,更确切地说是生物技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为我们的社会做出了贡献。其中微生物为新技术提供巨大的潜力,例如:提高贵金属和稀土金属等材料的提取能力,以及建立新的生化过程,更有效地管理来自工业、农业和城市的废水废物。环境生物技术是指将生物科学与工程技术应用于水、大气、土壤等环境
摘要:通过实验室模拟修复研究了接种量为103~108cfu·g-1的降解菌群在土壤中生长的湿度条件和存活状况、对土著菌群的影响作用以及对石油烃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的石油烃降解菌群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99.75%)-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99.49%)-假单胞菌目
上个月,小编的高中同学驾驶“奋斗者”号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完成了万米深潜的壮举。老同学们都纷纷在票圈转发表示祝贺。“奋斗者”号让我们再次见识到,探索未知不仅仅是仰望星空,同时也可潜入深海,在浩瀚的海洋里寻找更多科学的发现。谈到海洋,小编发现朋友圈没见过关于船只污水处理的文章。在
1背景石油类污染场地常见于石油开采、炼化、贮存、运输、使用过程中的原油及各类油品的泄露,典型的石油类污染场地包括:(1)油田:钻井/采油/洗井废水的超标排放与干化池、泥浆池、废液池、贮油池的渗漏、输油管线破裂、采油废弃物的堆放等。(2)石油炼化企业:储油罐区与装卸区、原油粗/精加工区、
引言:石油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在能源、材料、化工等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石油在开采、加工、储藏、运输及使用等环节的非正常泄漏会造成土壤及水污染。自20世纪70年代来,国外在地下水污染修复和治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系统深入的研究,探索了很多实用的地下水修复技术和理论知识,包括物理法、水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