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政策正文

湖北 “十三五”产业创新能力发展和建设规划 推进环保装备制造发展

2018-01-16 09:19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大气污染治理环保装备湖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加快布局和建设一批产业创新中心

以创新型领军企业为牵头,采取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军民融合、成果分享的新模式,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建立若干产业创新中心,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具有竞争新优势的新支柱产业。

1.布局领域

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决策部署,在集成电路、智能汽车、智能制造、生物育种,以及商业航天、北斗卫星导航、通用航空等战略性领域组建一批产业创新中心。通过整合行业内创新资源,构建高效协作的创新网络,打造战略性颠覆性技术创新、行业引领性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系统性解决方案研发供给、高成长性科技企业投资孵化平台,育成若干新兴产业,促进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产业创新中心围绕以下领域方向布局:

专栏8:湖北着力打造的产业创新中心

——国家先进存储产业创新中心

由长江存储牵头发起,联合产业链和创新链中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服务机构等,围绕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材料及下游应用等产业链各环节,以突破存储器关键技术为导向,整合先进存储领域现有国家创新平台和主要创新资源,共同组建国家先进存储产业创新中心。

——智能汽车产业创新中心

由东风汽车集团牵头,联合产业链和创新链中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服务机构等,整合汽车产业现有国家创新平台和主要创新资源,以突破智能汽车关键共性技术为导向,重点开展智能汽车信息安全、智能汽车测试评价技术等研发,组建智能汽车产业创新中心。

——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中心

整合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领域产业链和创新链中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服务机构等创新资源和平台,装备制造及生产、数据与网络层、感知层、智能工厂系统集成及下游应用等产业链各环节,实现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的深入融合,共同组建智能制造产业创新中心。

——商业航天产业创新中心

以建设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为契机,整合航天产业领域的国家、省级创新资源与平台,围绕航天运载火箭及发射服务、卫星平台及载荷、空间信息应用服务、航天地面设备及制造等商业航天主导产业,充分发挥航天云网公共服务平台作用,重点开展低成本、系列化固体运载火箭、绿色新型液体运载火箭、微小卫星、先进上面级、天基物联网等研发生产,打造国际一流的商业航天创新支撑平台和育成中心。

——通用航空飞行器产业创新中心

整合航空领域现有国家、省级创新平台和主要创新资源,围绕通用航空设计、制造、运行保障、服务运营等产业链环节,以突破通用航空飞机和水上飞行器制造技术为核心,建立完善技术研发、飞机试飞、检验检测等创新平台,共同组建通用航空飞行器产业创新中心。

——激光产业创新中心

整合激光领域现有国家创新平台和主要创新资源,以激光材料、关键器件和激光器的研发生产为核心,大力发展高端激光设备及系统,加快发展激光应用服务,共同组建激光产业创新中心。

——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创新中心

紧贴国家战略、国防建设和国际化发展的重大需求,以提高卫星导航应用于PNT(定位导航授时)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省北斗卫星导航规模化应用与产业升级为核心,以技术研发、测试服务、产业孵化为主要任务,整合遥感、定位及信息网络领域的相关创新资源和平台,组建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创新中心,推动我国北斗卫星导航规模化应用于军民融合发展。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创新中心

由省内生物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发起,整合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领域现有国家、省级创新平台和主要创新资源,组建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创新中心。

——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

由中种集团、湖北种业公司等我省生物育种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发起,围绕基因组编辑、全基因组选择、细胞工程、高能离子诱变、航天生物工程等前沿核心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加速新材料的创制和育种元件的组装改良,联合产业链和创新链中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服务机构等,整合生物育种领域现有国家、省级创新平台和主要创新资源,组建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

——数字建造与工程安全产业创新中心

依托中铁大桥局、中建三局等国内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发起,围绕地铁、桥梁、超高层、建筑能源控制等技术研发与服务能力的提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基础共性技术,联合产业链和创新链中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服务机构等,整合建筑工程数字化领域现有创新平台和主要创新资源,共同组建数字建造与工程安全产业创新中心,打造国际一流的数字建造创新平台。

2.组建方式

产业创新中心由行业中具有显著创新优势和较大影响力,具备充分利用和整合行业创新资源的能力,能够为省级产业创新中心发展提供充足资金支持和条件保障的单位牵头发起组建。省级产业创新中心一般以企业法人实体形式运行,治理结构清晰,运行机制灵活有效。省级产业创新中心要联合国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以及行业创新平台等,广泛吸纳高校院所等创新力量,通过共同出资、协作研发、技术入股、创新平台合共建或人才联合培养等方式,形成紧密合作的创新网络。

五、打造双创示范基地,提高创业创新服务能力

加快建设国家、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搭建市场化、专业化的双创服务平台,构建覆盖全省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着力引导技术、人才、资本等资源向创新创业一线聚集,系统优化全省创新创业环境,全面提高产业创新服务能力。

(一)打造国家、省级双创示范基地

大力推进东湖高新区、荆门高新区、武汉市江岸区和罗田县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探索适应双创发展的成功模式和典型经验并向全省推广。以创业创新资源集聚区域为重点和抓手,支持建设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搭建支撑服务平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拓宽投融资渠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营造双创的生态环境。加强双创示范基地规范管理,细化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并及时向全省推广。

(二)大力建设新型众创空间

推进工业园区、双创基地、科研院所、高校、龙头骨干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大力建设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新型众创空间,支持社会主体盘活商务楼宇、工业厂房等存量资源改建众创空间,鼓励大企业、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立足技术、人才、创新网络等优势做专做精众创空间,支持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专业化众创空间发展,鼓励在新兴产业领域建设创新创业实验室,发展科技型企业专业孵化器、小型微型企业创业示范基地、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打造一大批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创新创业载体。大力支持各具特色的双创区域平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建设梦想小镇、创业小镇、基金小镇等。

(三)完善双创公共服务平台

推动政府资源开放,汇聚人才资源、政策宣贯、众创空间、创业投资、金融机构、创业项目、中介服务等一大批优质创业创新资源和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多层次对接联动,为行业创业创新提供优质便利服务。鼓励各类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发展大数据分析和服务,不断优化自身服务体系和商业模式。利用互联网手段,向社会开放供应链,提供财务、市场、融资、技术、管理等服务。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扩大服务领域开放,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多元化。

(四)发展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搭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投资平台,充分发挥省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资支持双创孵化和天使投资,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一站式投融资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政府引导、民间参与、市场化运作,搭建债权融资服务、股权融资服务、增值服务三大信息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投融资信息服务。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对双创的支持作用,拓展股权融资渠道,推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设立科技创新板,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股权流转服务。拓展债权融资渠道,支持双创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中小企业私募债等债务融资工具,满足中小型科技型企业的多样化融资需求。

(五)发展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平台

围绕共性技术研发和转化,聚焦“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整合产学研创新资源,支持建设功能型技术创新平台,加快共性技术成果转化。围绕专项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引导和支持东风汽车、烽火通信、三江航天、长飞光纤等行业领军企业以及高校院所、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向社会开放创新资源。建立以质量提升与安全管控服务为核心的检验检测技术体系,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开展观测、分析、测试、检验、认证等一站式服务。聚焦省内优势行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为主体,强化项目研发和创新链整合,推进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和关键技术的合作攻关。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充分发挥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部门协调机制作用,做好推动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实施的具体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加强调查研究,促进信息沟通,指导推动各地工作。建立规划实施目标责任制,将产业创新能力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分解到各地、各部门,明确责任主体、实施进度要求,形成多层次推动产业创新能力建设的工作格局。

(二)优化创新投入

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加大对创新平台等建设项目的支持。发挥现有财政专项资金和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牵引作用和撬动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支持产业创新能力建设,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关键技术、示范工程以及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创投基金、风险投资,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早期创业创新实践,对投资早期创业创新企业的基金给予一定的让利和政策激励。大力发展科技金融,鼓励商业银行提高对创新型企业的贷款额度,提供科技融资担保、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债权融资、信用担保、银保联动等金融服务。

(三)凝聚优秀人才

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提高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收益比例。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加快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实行科研人员分类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根据全省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引进一批与我省产业、企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的海内外高端人才、拔尖人才和紧缺人才。支持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携科技成果来鄂创业创新,对创办企业的落地团队可运用引导基金参股支持。创新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促进企业和职业院校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双主体”。

(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

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设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加强对小微企业、科技人员知识产权维权服务工作,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完善专利审查协作机制,继续深化专利审查业务国际合作,拓展“专利审查高速路”国际合作网络。推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在生产经营、科技创新中加强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鼓励和支持大型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评议工作,在重点领域合作中开展知识产权评估、收购、运营、风险预警与应对。切实增强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支持企业加大知识产权投入,提高竞争力,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五)推动开放合作

围绕我省产业创新能力发展需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材料、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现代农业等领域建设若干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国际创新园。吸引海外知名高校、研发机构、跨国公司到我省设立全球性或区域性研发中心,引导我省企业与研发中心开展深度开放合作。深化科技人才国际合作交流,面向全球扶持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携带成果在我省创新创业,依托高层次人才信息、技术优势,引进一批国际先进技术和研发资源在我省布局。支持我省有条件的企业引进或并购境外企业和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到境外建立研发机构,主动参与全球产业协作和研发分工。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气污染治理查看更多>环保装备查看更多>湖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