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在距离人类生活圈最远的南极海水中,微塑料的身影再次被科学家“捕获”——记者从国家海洋局获悉,正在执行我国第34次南极科考任务的科考队成员近日在南极海域发现微塑料。
这并不是人类首次在南极海域发现微塑料。2016年,日本九州大学与东京海洋大学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南极海域漂浮着微塑料。科学家们认为:“这基本可以证明,微塑料已遍布全球海洋,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塑料在生活中很常见,“微塑料”又是什么?它为何引发科学家频频关注,又将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危害?
1.“四海为家”的微塑料
“当前,海洋垃圾已成为重大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塑料是海洋垃圾中主要的一种,而微塑料是指粒径从几微米到几毫米、形状多样的非均匀塑料颗粒混合体,海洋中的微塑料被形象地称为海中‘PM2.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工程师龙邹霞介绍说。
科学界关注海洋微塑料污染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但直到2004年,英国科研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塑料碎片的论文,才首次提出“微塑料”的概念——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者薄膜。
海洋中的微塑料可分为“原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两大来源。“原生”微塑料是指在生产时就是细小的,可直接作为产品或原料使用的塑料微粒,如用于清洁剂、洗面奶,以及工业研磨料、去角质、药物和纺织物的塑料原料等。“次生”微塑料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由大块海洋塑料污染物因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层层分解破碎而成的细小塑料颗粒。
“研究显示,‘原生’微塑料在海洋中的占比较少,大块塑料的降解作用被认为是海洋微塑料的主要来源。”龙邹霞说。而荷兰卫生部国立公共卫生与环境研究院的安加沃斯科博士则认为,机动车轮胎磨损、陆源塑料垃圾以及油漆为欧洲海洋环境中微塑料的三大主要污染来源。
有研究数据显示,全球海洋中的塑料垃圾近40年增加了上百倍。可见其数量巨大,且显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尤其是在太平洋、大西洋中面积巨大的垃圾带让人们开始意识到,微塑料可能已在海洋中普遍存在。
据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化学与环境监测技术实验室主任林辉介绍,在空间分布上,近岸海水被许多研究证实是海洋微塑料最为集中分布的区域,而约有70%的塑料污染物最终都会沉入海底,剩下的则悬浮在海水中。
“目前,尽管全球海洋中的微塑料总量尚无准确的统计数据,但它广泛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研究表明,微塑料在海水、沉积物、海滩、生物介质内均有存在,从近海到大洋、从表层到深海,甚至在人迹罕至的南北极均有发现。”林辉说。
2.难降解的“隐形杀手”
众所周知,塑料垃圾因为难以降解而成为污染环境的“白色垃圾”,而漂浮在海中的小小塑料碎片又会带来哪些危害?
“除了难降解,微塑料最大的特性就是粒径细小,数量巨大,非常容易被海洋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类、海鸟、海洋哺乳动物、海龟等一系列海洋生物所摄入,它的尺寸越小,危害越大!”龙邹霞介绍,一方面,摄入微塑料容易堵塞生物食道,另一方面,塑料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化学物质,有50%以上都是有毒物质,生物摄入微塑料后,这些有毒添加物质逐步释放或与周围环境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有毒中间产物,由此对生物产生危害,而纳米尺度的微塑料甚至可以穿过生物细胞膜造成危害。
微塑料另一个特性就是高疏水性,加之具有较大表面积,容易吸附海水中的多氯联苯、多环芳烃等疏水性污染物,并产生富集作用。有研究表明,微塑料吸附有机污染物的浓度较周围沉积物高100倍,较海水高100万倍。而这些疏水性污染物基本都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大都具有较大生物毒性,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并通过生物食物链进行累积。
“最让科学家们担心的是,通过食物链,这些被海洋生物摄取的微塑料最终会进入生物链顶端——人类的体内,威胁人体健康。”林辉说。
这并非耸人听闻。2017年9月,日本京都大学的科研团队调查显示,将海面漂浮的“微塑料”吸入体内的鱼类在东京湾、大阪湾、琵琶湖等日本国内几个水域被大量发现,占到调查总量的四成。一项来自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太平洋深处约11公里的地方有甲壳类动物摄入了微塑料。研究人员说,这可能是发现微塑料的最深记录,意味着几乎没有海洋生物能不受人类制造的这一垃圾污染。
2016年,国家海洋局在微塑料试点监测工作中发现,在我国海水、海滩和贝类体内均发现有微塑料存在。“但与国际上其他海域微塑料含量相比,我国管辖海域微塑料处于中低水平。”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王菊英说。
尽管当前有关微塑料迁移的影响以及可能在食物链中的富集和毒理作用等问题还在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中,但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
2014年6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年鉴》将海洋塑料污染列为近十年最值得关注的十大紧迫环境问题之一。2015年,微塑料污染被列入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二大科学问题,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和海洋酸化并列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微塑料研究也由此成为近年来全球海洋科研领域前沿热点问题之一。
3.监测治理刚刚开始
“鉴于微塑料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的潜在危险和不确定性,开展海洋微塑料研究,查明微塑料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危害机制,全面认识微塑料在海洋中的污染现状,将有助于帮助人类寻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管控防治之道。”林辉说。
近5年来,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个研究机构投入到微塑料研究领域,有关研究论文成爆发式增长,大大提升了人类对海洋微塑料污染的认识。“微塑料污染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管理部门甚至法律人士的关注。”龙邹霞说。
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微塑料问题,记者了解到,国家海洋局于2016年启动了近岸海洋微塑料的监测,2017年我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率先针对中国近海、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及南极区域进行了大尺度范围的微塑料调查,同时我国北极考察队也于同年在北极海域发现了微塑料,为我国应对海洋垃圾污染及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各国科学家们正试图研制和完善各种可生物降解塑料。“尽管科研人员已经研究出了一些塑料降解菌,但到目前为止还缺乏有效的方法消除已经存在于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晓霞说。
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全球各国近年来纷纷采取措施,从源头上阻止污染产生。美国政府已宣布禁止在化妆品和洗护用品中使用微塑料,成为全球第一个宣布此项禁令的国家;英国于2018年1月宣布禁止在磨洁肤膏、牙膏和沐浴露等产品中添加塑料微珠;新西兰也将于6月禁止销售和生产塑料微珠产品。
科学家们普遍呼吁,世界各国应一道提高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率,并减少使用塑料制品,以降低塑料垃圾对海洋的污染。
王菊英认为,要治理微塑料污染,首先应依法依规严控垃圾进入海洋。各级海洋部门要依据相关法规要求,控制海洋垃圾陆源输入、减少海上来源,并督促沿海地方政府加强海洋垃圾清除与管理,做好海洋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其次是强化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切实提高公众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治理海洋垃圾。
“微塑料污染问题已经从科学界逐步走入了公众视野,应当促进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在调整塑料产业政策、加快塑料环境友好技术革新和回收利用、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教育等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以促进海洋微塑料污染防范与治理。”龙邹霞建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王向明、水环境监测室副主任刘启贞和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道季教授一行,莅临SGS通标开展环境微塑料检测工作调研指导,听取SGS通标在环境微塑料检测分析领域的工作进展和2022年度饮用水源地微塑料监测评估项目的情况汇报。王向明总工程师、刘启贞副
2月3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上海市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根据《上海市新污染物治理行动工作方案》和我国生态环境部等六部委印发的《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上海版的《清单》中增加了对微塑料与双酚A的管控:另外,在2月5日发布的《山东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中,明确
上个月,美国水研究基金会(WRF)公布了其2022年度PaulL.Busch水业创新奖(下文简称PLB奖)的得主,来自堪萨斯大学的BelindaSturm教授获此殊荣。PLB奖已设立超过20年,过去两年的PLB奖均由华人获得,包括美国范德堡大学的林士弘教授以及普林斯顿大学任智勇教授。该奖以WRF前主席PaulBusch命名,以纪念他
编者按:微塑料(粒径5mm)作为一种近年来发现对生物圈构成生态风险的污染物,目前已引起全球普遍关注。微塑料主要通过污/废水、径流进入水系,并不断扩散、转移,远至人类少有涉及的南极洲也已发现微塑料的踪迹。因此,通过污水处理对微塑料去除或截留作用凸显重要。尽管污水处理工艺可去除90%以上的微
为了探究微塑料在水体和土壤环境中对磷的吸附特性及不同因素对磷等生源物质在微塑料及土壤中赋存的影响,采用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这两种常见的微塑料进行吸附试验。
随着近年来公众对塑料垃圾问题的热议,微塑料污染亦得到更多关注,国内有关微塑料水体污染研究逐年增多。为全面了解国内水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现状和传统水处理工艺对微塑料的去除效果,对国内水体微塑料污染相关研究进行收集整理。结果显示,目前国内水环境普遍受到微塑料污染,淡水系统较近海海域的污染更重,水源水的污染现状亦不容乐观。而污水厂无法实现对污水中微塑料的完整截留因而不断加剧受纳水体的污染情况,国内给水厂对微塑料的去除效果研究较少。
本文系统分析了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和聚酰胺(PA)六种微塑料与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抗生素在土壤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在土壤介质中,微塑料与重金属的作用受微塑料比表面积、老化程度、极性以及土壤中H+、低分子酸的影响;微塑料与持久性污染物的作用受微塑料疏水性、橡胶域丰度、污染物极性以及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微塑料与抗生素的作用受微塑料比表面积、极性以及土壤中的腐殖质等物质的影响。
微塑料作为新型污染物,产生的环境问题日趋严峻。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今年将“土壤微塑料前瞻性监测研究”列入“12个环境热点问题前瞻性监测研究计划”并着手实施。
土壤环境中微塑料污染问题已成为受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相对于水环境,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的研究明显滞后与缺乏。本文系统综述了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的研究进展与未来需求。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土壤中微塑料的丰度和分布、微塑料的来源和进入途径;重点分析了微塑料在土壤中的积累、迁移、风化和降解过程,以及
纸质吸管取代塑料吸管,环保餐具取代普通塑料餐具,可降解塑料袋取代一次性塑料袋……今年1月起,新版限塑令正式生效,许多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被按下了停止键。尽管我国对塑料制品的限制使用和回收再利用日益重视,但仍有大量塑料被直接释放到环境中。“这些暴露的塑料制品在物理作用、
摘要:海洋塑料垃圾与微塑料已成为全球关注焦点,被列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从国际、区域和国家层面上梳理了塑料管控政策,分析了已经实施的“禁/限塑令”管控政策的实施前景、实施效果和难点,认为存在实施成本高、宣传不到位和替代品短期难以普及等问题,导致实施效果较差。
6月24日,生态环境部举行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主持发布会。裴晓菲: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生态环境部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及时妥善科学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我们邀请到生态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天威先
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印发《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就《行动方案》出台背景、总体要求、重点任务等回答了记者提问。问:请介绍一下《行动方案》的出台背景?答:近年来,我国海洋生态
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印发《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在全国沿海地市城镇建成区毗邻的65个海湾开展为期三年的拉网式海洋垃圾清理行动。《行动方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以更高标准
为加快新一代绿色环保船舶技术开发,抢占氢能船舶市场的制高点,韩国政府决定研制海洋垃圾制氢船,为此将斥资500亿韩元(约合4000万美元),联合官、产、学、研各领域的20多家机构参与技术开发和建造,在5年内完成这一项目。该项目为“海洋浮游垃圾回收处理环保船舶建造及实证事业”,由釜山大学氢能船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0月21日发布有关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的综合评估报告。报告指出,大幅减少不必要、可避免和导致问题的塑料对于解决全球污染危机至关重要。加速推进从化石燃料到可再生能源的过渡、取消补贴、转向循环模式将有助于将塑料垃圾减少到所需的规模。
海上环卫,就是环卫清洁领域从陆地转换到了海洋上,工作难度有所增加。目前海上环卫的主要工作就是垃圾打捞,和其他一些常规保洁工作。海上环卫的工作范围包括近岸海域、河流入海口、港口码头以及滩涂等。进一步追根溯源,海上环卫制度的出现与海洋垃圾有直接关系。2020年10月9日,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
北极星固废网获悉,日前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建立海上环卫制度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印发了《海南省建立海上环卫制度工作方案(试行)》,具体内容如下: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建立海上环卫制度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各沿海市、县、自治县人民
根据《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要求,为做好我省海洋垃圾污染防治工作,有效治理岸滩和近海海洋垃圾,推动我省海上环卫工作走上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
中国是最大的塑料生产国和出口国,但并不代表我们是塑料污染大国,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其治理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多个环节,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中国高度重视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治理,已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有六个方
自古以来,先人便有“靠海吃海”的习惯,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是人类生存之道。但由于对海洋认知不足、陆海统筹意识不强,滨海居民在享受滨海产业带来的经济福利同时,也忍受着生活环境质量的下滑。海洋垃圾、赤潮频发、生产污水导致滨海岸线黑臭等现象成为一些滨海地区环保投诉的焦点。如何建设海洋生态文
发展蓝色经济助力海洋强国建设成为2019国家重要发展方向。壮大海洋新兴产业,瞄准海洋生物制药、海水淡化等前沿领域,完善涉海金融和仓储物流等配套服务业,强化海洋核心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能力,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提质增效输出新动能,提升蓝色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但我国也面临着海洋资源
7月中旬,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出台一条新政策,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就是从明年元旦起将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不少网友开始担心喝奶茶咋办?都只能往嘴里倒了嘛?外卖怎么吃呢?绝大多数表示双手支持和赞同,看来小优那条旧牛仔裤不能扔了,得让老妈给缝个购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上演这样的场景:一分钟前手里的“宝贝”还是有用之材,一分钟后就可能变成废物。每天,人们在工作、生活的同时也在不断衍生着垃圾,越来越多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消费的瓶装水及饮料(塑料瓶、玻璃瓶和铝制易拉罐)的消费量惊人地达到上百亿瓶
塑料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已经引起联合国的重视。第73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埃斯皮诺萨日前宣布正式启动全球反塑料污染行动,向“白色垃圾”宣战。作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联合国牵头打响反塑料污染的全面战役正当其时。实际上,早在几年前联合国设定可持续发展目标时,就已经将
这是记者在实地走访中拍摄到的几组画面,废弃的农药瓶或者包装袋散落在田间地头。这些农药瓶内有的还残留着部分农药,有的经过风吹雨打已经破旧不堪,但却依然顽强地躺在地头上。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刘思全教授认为:农药的废弃物主要危害是两种,一种就是里面的没用完的残留,肯定造成了农药的直接污
积极应用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绿色环保封装用品,已成为推动快递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此次发布的系列国家标准,对企业影响最大的就是生物降解塑料包装袋近年来,随着电商行业的爆炸式发展,快递物流环节伴生出现了大量不可降解包装材料的白色垃圾污染及资源浪费等问题。近
摘要:餐饮外卖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但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却给环境带来极大压力白色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愈发凸显。王丽,快点过来帮忙,又来了新的订单了。正值用餐时间,在北京市朝阳区中日医院附近的一家餐厅里,饭店服务员麻利地用一次性餐盒将顾客点的餐食进行分类打包。能先给我打包吗?我等了都
2015年我国废旧轮胎产生量突破3亿条,海量的废旧轮胎沦为黑色垃圾。在广西不久前举行的我国中小轮胎生产企业生态环保会议上,专家表示,我国每年产生的废旧轮胎快速增长,废旧轮胎黑色污染问题急需重视,应采取多重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是汽车生产和使用的大国,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轮胎行业
塑料作为三大材料之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塑料使用后回收利用率很低,被弃置后难以降解,构成白色垃圾,成为目前世界各大城市面临的严峻问题。而聚乙烯是年产量最大的塑料产品(年产超过上亿顿),同时又是最惰性和稳定的高分子之一,相比较其它类型聚烯烃(如聚丙烯、聚苯乙烯),
2016年4月,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提议俄罗斯学习荷兰的一项实验项目废旧塑料公路。到底是什么技术让高冷的俄罗斯向荷兰虚心请教?乐高积木搭成塑料道路废旧塑料道路计划由荷兰鹿特丹的KWSInfra公司提出,预计在2018年建造世界上第一条塑料车道。作为荷兰大型建筑公司VolkerWessels的子公司,他们向外界宣
近两天,各大网站突然开始猛烈抨击快递包装垃圾,而透露出来的数据也比较吓人:按2015年全国快递服务业务总量206.7亿件来推测,共消耗了塑胶袋82.6亿个、包装箱99亿个、胶带169.5亿米,其中胶带长度可绕地球赤道425圈。快递包装垃圾的消耗数据虽然是推测出来的,其中的数据误差并没有公布,但让人们好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