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政策正文

全文 |《宜昌市化工产业绿色发展规划(2017~2025年)》

2018-01-26 14:30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绿色发展绿色发展规划宜昌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主要任务

(一)整合资源建设绿色矿山。

加大政策支持,强化标准建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控制采矿权总数和矿石产量,严禁采富弃贫。鼓励中低品位磷矿采选与利用,加强采矿技术创新,突破制约选矿成本的关键和共性技术,加快绿色化工矿山建设进程。力争到2025年,磷矿总数控制在40个以下,磷矿石年产量控制在1000万吨以下,符合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的矿山比例达到70%以上,形成绿色矿业发展新模式。

整合关闭产能15万吨/年以下的磷矿开采企业,禁止新建产能50万吨/年以下的磷矿开采项目。新建化工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现有化工矿山加快改造升级,逐步达到要求。加快绿色环保技术工艺装备升级换代,加大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提升尾矿库安全监管水平和尾矿利用率。完善职业病防护措施,建立有序的资源开发监管体系,推动全市化工矿业持续健康发展。

专栏2 绿色矿山工程

强化标准建设。逐步完善分规模、分类型的绿色化工矿山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研究探索有利于资源合理利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

制定准入条件。整合关闭产能15万吨/年以下的磷矿开采企业,禁止新建产能50万吨/年以下的磷矿开采项目。采矿权审批“减一增一”,为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奠定基础。

鼓励先进技术应用。先进技术主要包括充填法采矿技术、污染控制和提标排放技术、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技术等。 加大中低品位磷矿资源开发利用力度。

(二)优化工业布局。

全市化工产业布局以“总量控制、集中发展”为主线,重点打造宜都化工园和姚家港化工园,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化工园区。严控沿江布局,严禁在长江干流及重要支流岸线1km范围内新布局重化工园区,严禁新建化工企业或化工项目,距离长江干流及重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的化工企业,要搬离、进入合规园区或关闭。原则上不再新设立化工园区,并尽可能压减现有化工园区数量。严格限制在长江沿线新建石油化工、煤化工等化工项目,禁止新增长江水污染排放项目。逐步形成面上保护、点上开发、整体优化的空间开发格局。到2025年,全面实现宜昌市化工产业布局集约化、产业集群化、生产智能化、管理现代化,化工园区工业产值占全市石化工业比重力争100%,百亿产值企业数量超过12家。

专栏3 优化工业布局工程

严控沿江布局。长江及主要支流岸线1km范围内严禁新建布局化工园区,严禁新建化工企业或化工项目。

集聚布局。明确姚家港化工园、宜都化工园为化工产业集聚优化提升区,猇亭园区、当阳坝陵工业园、远安万里工业园、兴山白沙河化工园及刘草坡化工园等园区为控制发展区,枝江城东(楚天)化工园、当阳岩屋庙工业园、远安荷花工业园及西化、夷陵区鸦鹊岭精细化工园等化工产业集聚区为整治关停区;其他地区一律为禁止发展区,禁止发展化工项目。化工产业逐步向姚家港化工园和宜都化工园集中。

淘汰落后产能。对国家产业政策和宜昌市相关文件明令淘汰的产品,无法稳定达标排放、安全卫生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的化工企业,依法依规限期关停退出。

实施搬迁改造。鼓励搬迁改造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严禁低水平搬迁。中小型企业和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大型企业于2018年底前全部启动搬迁改造,2020年底前完成;其他大型企业和特大型企业于2020年底前全部启动搬迁改造,2025年底前完成;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工作于2018年底前完成;全市化工企业进园区于2019年11月前全面完成。搬迁改造实施过程中做好摸底评估工作,编制搬迁实施方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工作,保证搬迁任务按时顺利完成。

制定支持政策。制定城区企业关停并转、退城入园的综合性政策。

(三)规范园区建设。

遵循绿色发展理念规范园区建设,实现园区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土地集约和污染物集中治理。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和改造提升园区供水(工业水、生活水)、供电、供热(高、中、低压蒸汽)、工业气体及专业危险化学品处置消防站、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废弃物处置设施、公共管廊、公共事故应急池等配套设施。化工园区废水应按照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要求,经过预处理达到集中处理标准后,方可进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废水应当采用专管或明管输送,原则上只允许设立一个符合要求的污水总排口。建立健全园区监测预警系统、应急响应和救援指挥中心。推进安全环保一体化风险管理的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建设,高起点建设安全、环保、应急一体化管理平台,对企业用电、用水、污染物排放等情况在线监测,实现智慧监管。支持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组织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不断提高园区管理水平。

1.优化提升区。

以全面建设绿色智慧园区为目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园区安全、环保、应急和公共服务管理水平。引导园区外企业高标准搬迁入园,现有企业经限期改造仍达不到入园标准的必须关停、搬迁或转产,严禁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

——姚家港化工园。姚家港化工园已被确定为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推动姚家港化工园高水平一体化发展,承载宜昌市化工产业绿色发展和企业退城搬迁任务,形成化工产业集聚区。姚家港产业园定位为构建以化工新材料为主体,高端精细化工与高端农用化工为两翼的“一主两翼”产业格局,打造多种产业共生耦合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宜都化工园。宜都化工园定位为培育磷酸梯级利用产品链,发展氟硅系新材料、无机化工新材料、高端化学品、化工医药为主。力争经过10年发展,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态型工业园区。

2.控制发展区。

严格控制化工产业规模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支持现有企业在等量或减量替代的前提下改造升级,实现安全环保达标和清洁生产。

——猇亭园区。转型升级,优化发展。限制湿法磷酸和磷复肥总产能,优化发展湿法磷酸精制和高技术精细磷化工产品。磷复肥产业力争实现产能减量,优先发展水溶肥、专用肥、缓控释肥等高端专用功能肥料。培育发展专用化学品、电子化学品等高端产品。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提高磷石膏利用水平,突破氟硅等磷矿伴生资源利用。

——当阳坝陵工业园。改造提升现有工艺技术水平,转型发展新型肥料、化工新材料等产业。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强环保、安全、综合管理,实现循环化发展。

——远安万里工业园、兴山白沙河化工园及刘草坡化工园等园区,控制发展规模,适度发展特色产品,优化产品结构。

3.整治关停区和禁止发展区。

枝江城东(楚天)化工园、当阳岩屋庙工业园、远安荷花工业园、夷陵区鸦鹊岭精细化工园等化工产业集聚区为整治关停区,依法推进化工企业转产或搬离。其他地区一律为禁止发展区,严禁发展化工项目。

专栏4 规范园区建设工程

编制化工产业规划。结合资源、交通、环境、生态容纳能力基础和要求,科学编制产业规划。产业规划应当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规模目标合理,发展定位恰当。产业规划应当经过专家论证,产业规划及论证意见应当报送市化工园区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由产业部门将产业规划向社会公布,实施跟踪评估和监督管理。

编制园区总体发展规划。根据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结合生态区域保护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园区四至边界0.5km内不得有学校、医院、居民集中区;园区四至边界不与自然保护区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点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重叠;园区内企业生产、储存装置与园区外学校、医院、居民集中区等敏感点符合国家有关安全、卫生防护等距离要求。按照项目、公用辅助工程、环境保护、物流仓储、管理服务一体化要求编制园区总体发展规划。规划应当委托具有石化化工行业咨询资质的单位编制,市化工园区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重点园区建设。姚家港化工园和宜都化工园按标准要求积极承接退城入园及产业转移项目;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启动智慧化工园区试点建设;加强项目管理,建立入园指南,开展入园项目评估;控制投资强度,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园区内不得有劳动力密集型的非化工生产企业。

(四)调整产业结构。

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宜昌市实际,制定项目入园指南、负面清单等支撑文件,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淘汰化工产品所有落后产能,加快淘汰不符合产业布局的化工产能。提高准入门槛,严格控制尿素、磷铵、电石、烧碱、聚氯乙烯、黄磷等行业新增产能。限制传统化工产业规模扩张,鼓励采用清洁生产工艺优化提升传统产业。面向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电力电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着力发展先进有机新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动力电池材料)等高端产能。促进特色资源新材料可持续发展,推动石墨等特色资源高质化利用。前瞻布局前沿新材料研发,突破石墨烯产业化应用技术,开展纳米材料在光电子、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应用研发,形成一批具有广泛带动性的科技创新成果。

专栏5 产业结构调整

鼓励采用先进技术。鼓励采用先进煤气化工艺和大型湿法磷酸装置技术改造现有装置,严格执行单系列产能最低规模标准;重点突破中低品位磷矿及氟、硅等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湿法磷酸净化生产工业级磷酸、食品级磷酸及湿法磷酸梯级利用关键技术;有机磷系列、磷系阻燃剂和含磷功能材料等高端精细磷化工新技术。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淘汰化工产品所有落后产能;鼓励采用先进技术等量或减量替代湿法磷酸、烧碱、合成氨等过剩行业产能;坚持磷、氟、硅协同发展,重点发展以水溶肥、微/中量元素配方肥和缓(控)释肥为代表的高效环保肥料;以太阳能电池背板膜、绿色低GWP值氢氟烃产品、含氟织物整理剂中间体、锂电池电解液(含溶剂及电解质)及采用先进技术发展高品质氟化铝为代表的氟材料;完善有机硅产品链,延伸硅系新材料等高附加值下游产品,提高竞争力。

培育新兴产业。培育以高性能树脂、特种橡胶和热塑性弹性体、特种纤维和功能性膜材料为重点的有机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以电子陶瓷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材料等为代表的无机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及电子化学品、新型环保化学品、高端专用涂料、特种表面活性剂和特种用途粘合材料五大类产品为代表的高端专用化学品集群。

加大研发投入。加大黑磷、石墨烯等先进二维材料和页岩气的应用技术研发。开发磷石膏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安全环保新技术,磷化工与相关产业耦合共生的循环利用技术。瞄准国防军工、汽车、电气、新能源等领域的高端需求,大力拓展智能制造及光电信息市场领域,推动化工产业向新能源、光电信息和生命健康领域突破性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绿色发展查看更多>绿色发展规划查看更多>宜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