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从图2还可以看出,在同一温度下,3组土样的汞去除率的变化是:土样3>土样1>土样2,而热解前土壤总汞含量的关系也是土样3>土样1>土样2,这是因为低温热解法比较适合处理土质松软,且汞污染较为严重的土壤。此外当温度从250℃上升到300℃时,3组土样汞去除率均上升很快,如土样1在300℃时汞去除率约为250℃时的2.57倍,2号和3号土样相应2.63和2.16倍,这说明随温度的升高,土壤汞的减少趋势十分明显,更进一步验证温度是低温热解处理汞污染土壤的一个重要因素。从300~350℃汞去除率的变化量虽然也比较大,但较之300℃以前已经明显趋缓,约上升了10%~15%。当温度为350℃时,3组样品的去除率均达到了90%以上。持续升温去除率随温度变化已经不明显,且会消耗更多的电能,更有资料显示温度越高对土壤的理化性质的破坏程度也越大,350℃可以保留土壤大部分的原有性质,若辅以适当的肥水管理和种植措施,可以使污染土壤逐步恢复生产力[9]。因此350℃的处理结果已经达到了处理目标的要求,故可将350℃ 作为该地区土壤低温热解处理的最适宜温度。
2.2热解时间对土壤汞去除率的影响低温热解处理汞污染土壤时,除了处理温度是一个关键因素以外,处理持续时间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从图3可以看出,处理时间越长,汞的去除率越高。3批土样的处理时间在10~40min之间时,汞去除率的变化均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从45%上升到75%左右。30~90min处于一个缓慢上升期,整个过程仅上 升了15%。 90min时,去除率已经达到90%以上。90min之后,去除率变化不大,120min时与90min处理效果相比,仅上升了不到2%。当处理时间相同时,3批土壤的处理效果也大致相同,但也略有差别,前40min3组汞去除率虽都呈大幅上升状态,但表现出的关系是:土 样3>土样1>土样2,这主要是因为前40min土壤骤然受热,使土壤中易挥发态的汞快速挥发出来,表现出土壤中汞含量越高去除率越大。40min之后3组土壤汞的去除率基本持平,这是因为后半段去除的是难降解和残渣态的汞,由于残渣态比较稳定,会随着时间缓慢地挥发出来,故去除速率减缓。
综上可以看出,处理时间对于低温热解去除土壤中的汞来说,也是一个相对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整个处理过程中,汞的去除率随时间变化明显。当处 理持续时间达到90min时,土壤汞的去除率已经达到90%以上,故可将90min作为热解的最适时间。2.3土壤含水率对低温热解法处理土壤汞的影响 土壤含水率高,水汽蒸发的过程便会消耗部分热量和时间,进而影响热解去除土壤中汞的效率。
由图4可以看出,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升高,土壤汞的去除效率越来越低。3批土样的含水率分别从5%升至13.8%时,土壤汞的去除率的变化不大,且变 化规律较为相似,可以看出随着含水率的升高, 3种浓度土样汞的去除率均略有下降。当土壤含水率从13.8%上升到24.6%时,汞的去除率随土壤含水率的下降过程十分明显。之后汞去除率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趋缓。此外,从图4还可以看出,若直接使用新鲜的土壤,其处理效率也达到60%以上,效果也比较明显。
从整个处理过程来看,土壤含水率对热解法处理 汞污染土壤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也是一个较为关键的因素。试验结果说明在实际应用时,新鲜土壤先采用自然风干或者动力烘干等方式去除一定含水量后再进行热解处理有助于汞去除率的提高,但也无需处理得特别干燥,这有助于节约时间和成本。
2.4热解过程中土壤汞的形态变化 研究土壤汞含量通常测定的是土壤的总汞含量,但是总汞含量并不能完全作为汞对环境影响的依据,因为不同形态的汞具有不同的迁移性、生物有效性和毒性,这也是选择修复方法的关键。汞及其化合物的迁移性和毒性可以简单归纳为下面的顺序:水溶态>可交换态>腐殖酸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残渣态。
本实验的受试土壤为3号样品,采用连续化学浸提方法[9]对样品中的汞进行形态分析,所得结果如下:水溶态为0.67mg/kg, 交换态含量为1.26mg/kg,碳酸盐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0.96mg/kg,腐植酸结合或络合态为0.96mg/kg,易氧化降解有机质结合态为2.45mg/kg,难氧化降解有机质结合态为95.11mg/kg,残渣态156.84mg/kg,不同形态汞所占的比例为:残渣 态(60.73%) >难氧化降解有机质结合态(36.83%)>易氧化降解有机质结合态(0.95%)>交换态含量(0.49%)>腐植酸结合或络合态(0.37%)=碳酸盐和铁、锰氧化 物结合态(0.37% )>水溶态(0.26%)。由此可以看出,其中残渣态所占比例最大,是该区土壤中汞的主要存在形态。这与朱小翠等[10],依艳丽等[11]在不同介质中汞赋存形态的研究成果相似。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由华能主导编制的国际标准《固定污染源排气使用化学吸收法对烟气中的汞进行采样和测定》(ISO5409:2024)正式发布,该标准由华能长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主导制定,是我国首个固定源汞检测领域国际标准,也是华能在节能环保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的新的重要进展。汞污染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
目前,长江经济带不仅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因此长江经济带生态地位突出,其生态环境安全对我国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
汞做为一种微量元素,会同原料和燃料一起进入水泥生产流程中。依据《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30485-2013)规定,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大气污染物中汞及其化合物(以Hg计)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为0.05mg/m3。
随着人们对于各类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也逐年上升。海南省中西部金矿带是海南省重要的金矿开采区域,以此地某金矿为例进行土壤污染状况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我国黄金提取主要用汞和氰化钠,氰化法提取工艺由于其技术成熟、且回收率高,是现阶段黄金矿山企业应用最为广泛的提金工
特朗普担任总统的3年半期间,推翻了奥巴马执政期间实施的许多环境法规,包括雄心勃勃的清洁电力计划,并放宽了汞污染的规定。(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奥巴马执政8年期间有近48吉瓦的煤电退役(其中近33GW在奥巴马的第二个任期内退役)。相比之下,
由于长时间的汞矿石开采和冶炼,我国汞矿区农田土壤汞污染严重。当地居民长期食用种植在污染土壤的农产品,因此他们遭受不同程度的汞暴露。目前,现有的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由于成本普遍过高、修复时间长、效果不稳定且农民收益得不到保障等不足,因此无法大规模应用于矿区汞污染农田修复。针对矿区汞
2016年12月,《陕西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印发,对有序开展土壤治理与修复作出了明确规划“选择污染地块集中分布的典型区域,有计划、分步骤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2017年底前,开展10个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2020年前,开展50个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面
摘要:土壤受到重金属的污染会对农作物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本文就污染土壤的相关修复技术对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并且对其技术的实用性进行总结和分析。关键词:重金属;原位修复;土壤污染;治理前言: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逐渐加快,中国目前的水体底泥以及土壤的重金属污
文章导读: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愈发严重,本文通过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危害、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发展过程和研究进展术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以期为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发展及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支持和借鉴。1、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重金属污染主要是指在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重金属给人体健康
摘要: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愈发严重,本文通过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危害、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发展过程和研究进展术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以期为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发展及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支持和借鉴。1、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重金属污染主要是指在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重金属给人体健康或自
2019年11月25日,汞污染防治技术产业创新联盟工作交流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北京综合研究中心主办,由北极星环保网和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光仪器”)联合承办。会议主要内容为汞联盟2019年度的工作总结以及对2020年的工作安排。会议现场机械工业环保产业发展中心、生态
北极星环境修复获悉,11月22日,云南红云氯碱有限公司污染土壤处理二期工程EPC总承包招标,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预计12月19日开标。详情如下:云南红云氯碱有限公司污染土壤处理二期工程EPC总承包招标公告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为云南红云氯碱有限公司污染土壤处理二期工程EPC总承包,项目已完成备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成为环境污染的热点问题。目前,由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不够成熟,另外,汞污染具有积累效应、遗传毒性、潜伏性等特殊性,对土壤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存在巨大的隐患。因此,对土壤修复技术的科研工作提出迫切要求。结合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的现状,本
1、土壤含水量测定:无论采用新鲜或风干样品,都需测定土壤含水量,以便计算土壤中各种成分按烘干土为基准时的测定结果。测定方法:用百分之一精度的天平称取土样20~30g,置于铝盒中,在105℃下烘4~5h至恒重。按下式计算水分重量占烘干土质量的百分数:水分(%)=(烘干前土重-烘干后土重)/烘干后土重ti
汞的形态不同,其毒性差异很大,其中甲基汞是毒性最强的汞化合物,其具有高神经毒性、肾脏毒性、心血管毒性、生殖毒性和免疫系统效应等毒性。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食用鱼肉和水产品是人体甲基汞暴露的主要途径。冯新斌研究员课题组的前期研究表明,贵州汞矿地区的大米可以富集甲基汞(Qiuetal.,2008);而且
摘要:介绍了土壤中汞的来源,综述了土壤汞污染修复技术,包括2种常用修复技术固化稳定化技术、热解析修复技术,3种新兴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纳米修复技术。最后对土壤汞污染及其修复技术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汞污染;土壤;来源;修复技术汞,尤其是有机汞,由于具有极强的毒性
【摘要】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加快,环境问题日益显著,重金属污染进一步的加剧。其中汞的毒性是最强的,汞污染对于土壤、农作物、人体和经济都有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土壤的危害根治严重,该篇文章主要对汞污染的来源和防治做了简要的说明,进一步的说明土壤中汞金属的防治的紧迫性和实际
日前,中科院地化所冯新斌团队与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的罗辑团队联合攻关,以青藏高原的近25个山地森林站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汞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揭示了青藏高原山地森林土壤汞的累积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森林系统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31%,该系统的汞汇可能被远远低估。我国是一个多
与其他重金属显著不同,汞(Hg)是主要通过大气进行长距离跨国界传输的全球性污染物。随着国际环保领域最高级别法律之一的《水俣公约》的即将生效,对于汞的相关研究不再是仅仅形成科学共识,还将对政治、经济及环境外交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前全球2/3的汞沉降均由人为源排放引起。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汞长期存在于大气中,并有全球迁移特性,是全球性污染物。汞经过沉降等方式,以不同的形态不断在大气、水体、土壤中迁移转化,土壤中的汞污染主要出现在耕作层,富集于蔬菜,最终进入人体,造成健康伤害。而土壤汞污染的治理,通常采用物理、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法。物理及物理化学方法热处理技术,动电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逐年攀升的能源及原材料需求,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的头号汞排放大国。理清人为源汞的排放与生态系统汞的源汇关系,成为研究我国汞污染的当务之急。森林系统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31%,学术界一直认为森林系统的汞汇可能被远远低估了。这是因为在所有陆地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