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固废处理垃圾处理市场正文

固体废物处理利用行业2016年发展综述

2018-02-07 08:00来源:《中国环保产业》作者: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关键词: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环保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4城市生活垃圾

2015年,246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18,564.0万吨,处置量18,069.5万吨,处置率达97.3%。各省(区、)发布的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情况见图29。

246个大、中城市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居前十位的城市见图30。2015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最大的是北京市,产生量为790.3万吨,其次是上海、重庆、深圳和成都,产生量分别为789.9万吨、626.0万吨、574.8万吨和467.5万吨。前十位城市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总量为5078.6万吨,占全部信息发布城市产生总量的27.4%。

4固体废物处理利用产业现状与进展

党中央、国务院和环境保护部对固体废物处理利用领域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一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有效管控危险废物对水、土壤、大气等环境质量的影响,推动水、土壤、大气环境质量的逐步改善。二是以环境风险有效管控为目标,利用好风险管理手段来完善固体废物领域环境管理。2016年以来,随着固体废物处理利用产业的飞速发展,固体废物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国务院印发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纲领,环境保护部土壤司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与措施,并根据固体废物处理利用产业现状与发展形势对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工作进行了梳理,起草了《“十三五”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工作思路与重点任务》,为“十三五”期间深化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推进固体废物处理利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2016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修订与发布,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危险废物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水平,通过管理效率的提高规范固体废物行业的发展。

随着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程度的增加,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被赋予了更大的权力,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得到完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固体废物处理利用产业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固体废物处理利用产业面对标准趋高、监管趋严、公众参与和效果导向的新常态,将面临诸多挑战。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将会对固体废物处理行业的政策与市场环境将产生深刻影响,混合经济体将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产业并购、整合将进一步加剧。

4.1垃圾焚烧市场现状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垃圾围城现象严重,而在垃圾填埋进入尾声的阶段,垃圾焚烧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目前,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已日趋成熟。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小城镇市场逐渐打开,垃圾焚烧发电仍具市场潜力。另外,焚烧标准的提高、监管的趋严,推动了垃圾处理设施的升级改造,垃圾运营企业的运营成本将会进一步增加,因此,中小型企业的成长空间受到挤压,资源会更倾向龙头企业,行业集中率进一步提升。

4.2餐厨垃圾处理市场现状

近年来,由餐厨垃圾引发的地沟油等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国家对餐厨垃圾处理逐渐重视,相继发布了相关政策。在政策引导下,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大氛围已基本形成。从2011年确定首批餐厨垃圾处理试点城市名单,到2014年,已公布四批试点城市,共有83个城市入围。但由于政策环境、收费机制、技术路线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前期试点城市的工作进展缓慢,目前,一、二批试点城市的项目大部分尚处于在建、筹建状态,已建成和运营的项目较少。当前,餐厨处理行业尚处于成长期,餐厨垃圾处理企业已渐成规模,但还没有出现具有明显优势的行业龙头,市场集中度不高。专业餐厨垃圾处理企业面临以垃圾焚烧发电为主业的重资产公司和垃圾渗滤液处理领域龙头企业进入的双重压力,专业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企业需要在技术、资金、战略定位、商业模式等方面“修炼内功”。目前,国内的主要餐厨垃圾处理企业有山东十方、普拉克、青岛天人、嘉博文等。进入餐厨垃圾处理领域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桑德环境、东江环保、维尔利、首创股份、瀚蓝环境等。

4.3危险废物处理市场现状

目前,国家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体系已逐渐形成,制定了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公布了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目录,发布了危废填埋、焚烧的污染控制标准与技术规范,建立了危险废物集中处置收费制度,促进了危险废物处置产业化发展。

此外,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已逐步成熟,投资力度也在加大,危险废物处理市场在逐渐升温,资本市场的关注度也开始提升。目前,危险废物处理市场的参与者众多,但整体规模和生产能力偏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较少。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市场上占相对优势的企业有两类,一类是以投资、运营为主的,例如东江环保、桑德环境、威立雅等企业;另一类是以EPC为主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例如北京京城环保、北京清大国华等企业。

4.4全国各地区固体废物处置设施负荷情况

目前在国内的不同省份,固体废物的集中处置设施负荷差异较大。2014年全国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填埋处置的能力平均负荷均未超过60%,据此看不存在缺口问题,但具体到不同省份,负荷差异较大。宁夏、湖南、山西等地焚烧设施负荷不足10%,上海、天津、吉林等地的焚烧设施均为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黑龙江、湖南等填埋负荷不足10%,北京、天津、重庆等填埋负荷超过了100%。江苏、浙江和山东等省份均存在危险废物处置能力缺口,其中浙江省处置能力缺口约50万吨/年。废矿物油和有色金属冶炼废渣等部分危险废物因利用价值高、市场恶性竞争,造成综合利用同质化严重,利用能力严重过剩。

4.5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形势

在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设计方面,固体废物处理利用是目前我国环境管理体系中专业化、精细化水平相对较高的一个领域,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在基层和企业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其中既有制度设计本身还需进一步完善的问题,也有基层和企业专业化力量不足、难以有效支撑的原因。

危险废物的产生和经营单位普遍管理水平不高,守法意识薄弱,相关法规制度执行不到位。危险废物的产生单位不执行申报登记制度、虚报瞒报产生情况、不规范储存危险废物、非法转移或处置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超期贮存、超能力经营等现象普遍存在。企业现有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总体技术、运营和管理水平不高,超标排放现象时有发生。2015年发生的江苏靖江市原侯河石油化工厂填埋疑似危险废物案件、山东济南章丘市普集镇危险废物倾倒致人中毒死亡事件、河北蠡县重大污染环境致人死亡案等,近期江苏泰兴又发生了疑似裕廊化工危险废物非法填埋的事件。这些事件都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也说明国内的固体废物管理依然存在不小的问题。

我国的固体废物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危险废物未纳入日常监测监控和环境执法监管,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对危险废物污染者终身责任追究和资金保障制度的规定,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批分级不尽合理,类型涵盖不全,转移审批不合理等,导致企业违法成本低、许可证申领困难、危险废物转移不畅。所有危险废物均采用统一尺度进行监管,未形成完善的分级分类管理体系,这不仅消耗了有限的监管资源,而且增加了管理成本和难度。

我国的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基础薄弱,基层环境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能力参差不齐,人手普遍不足,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专业化、精细化措施难以有效落实到位。管理信息化水平低,目前除北京、上海等8个省(区、市)开始运用危险废物电子转移联单外,相当一部分省份还采用纸质联单。科技支撑能力不强,长期以来在危险废物环境风险与损害评估、事故预警与应急、信息数据库等方面投入不足。

4.6行业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已呈现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期。新常态下,环保产业将迎来新的机遇,建立规范严密的环保法治体系,发挥市场动力机制作用,保证环境治理效果将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未来,环保政策将改变以往以“工程建设目标性规划、污染控制约束性指标”为核心的绩效考评体系,向保证“环境治污效果”转变,以“环境治理效果”为核心的环保时代已经来临。

在固废处理利用行业,价格机制没有理顺是影响产业发展的一大核心问题,如餐厨垃圾处理、土壤修复等细分领域,由于缺失清晰的价格机制,市场化的付费体系尚未形成,导致污染治理需求难以转化为市场需求。解决收费难题成为促进上述细分领域发展的关键,未来,相关政策将在价格机制方面有所突破。

目前国内的垃圾收运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垃圾收运市场化运作潜力巨大,未来,环卫一体化机制是发展趋势,垃圾收运领域将实现快速发展。据预测,国内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市场规模至少将达上千亿元。

随着政府对餐厨垃圾处理的重视,各项推动政策将陆续出台并逐步落地,在试点项目的带动下,餐厨垃圾处理将进入爆发期。据预测,未来,餐厨垃圾处理市场规模约为400亿元。

此外,农村垃圾处理处置迎来机遇。目前,住建部已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5年专项治理,计划使全国90%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处理。未来,政策也将在资金投入、用地用电优惠等方面对农村环境治理予以倾斜。

在商业模式方面,发展环境服务业将成为推动环境产业发展的主线,在此背景下,第三方治理、合同环境服务将成为未来潮流,并推动产业不断深入转型与升级,固废处理利用企业综合化、规模化、专业化将成为必然方向,综合环境服务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2016年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将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防范危险废物环境风险为目标。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重点工作将是不断完善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体系、加大危险环境管理力度,推进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精细化、加强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控、加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审核管理、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和加强固废处理利用领域廉政风险防范。

5固体废物处理利用行业发展建议

(1)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应服务于有效管控环境风险这一目标

以环境风险管控为目标,创新并利用好风险管理的手段,深入完善固体废物的环境管理。环境风险管理关注的是环境问题的实际风险而不是可能导致的潜在危害。环境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将环境风险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而非完全消除环境问题的潜在危害。从本质上讲,环境风险管理体现的是一个多方权衡、综合决策的过程。从20世纪70年代,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在发达国家危险废物、污染场地等环境管理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环境风险评价,但目前国内环境风险管理水平整体上仍然较落后,环境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并不是很健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深入完善。因此行业协会应增加固体废物处理利用领域学术与技术交流活动的多样性,推动国内企业进一步学习、借鉴、探索创新,推动产学研合作共同推进环境风险评估管理的方法、制度和体系的丰富与发展,使得固体废物处理利用领域的环境风险得到更有效的控制。

(2)危险废物管理应服务于改善环境质量这一核心

检验环境保护工作成效的根本手段是衡量环境质量是否得到改善,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危险废物相关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环境保护部对固体废物处理利用领域环境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细化政策措施,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行和有效性。行业协会应当抓住水、气、土三个十条实施的有利契机,配合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狠抓政策措施的细化落实。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推动水、大气、土壤的环境质量逐步改善。

(3)进一步摸清危险废物产生和利用情况

对全国危险废物污染突出的行业和地区,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包括危险废物的产生、处置、利用和相关企业、单位的情况等。在此基础上,建立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危险废物管理数据库,建立固体废物处理利用企业网络分布图为加强危险废物管理提供基础性支持。

(4)提高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水平

研究和开发先进适用的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和装备,运用关键技术成果建立示范工程,加快关键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应用,形成规模生产能力,提高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实现危险废物的高值化利用。

(5)加强危险废物管理能力建设

加强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的能力建设,大力加强对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提升现有设施的运营管理水平。引导规模小、分散的作坊和企业进入到专业化园区,并开展其污染防治专项研究。

(6)强化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对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要强化“以用为主”的方针,改变过去的“以储为主”。加大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投入,鼓励规模化的利用和鼓励高附加值的利用产品。

(7)建立健全正规、合法和有效的废物回收体系

对于可回收资源型废物,特别如废弃的电器电子产品、废铅蓄电池等城市矿山类废物,建立健全正规、合法和有效的废物回收体系是我国资源回收和再生利用的当务之急。

原标题:固体废物处理利用行业2016年发展综述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固体废物查看更多>危险废物查看更多>环保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