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政策正文

全文 |《甘肃省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

2018-02-27 14:03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绿色生态产业绿色发展甘肃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节能提标改造。实施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锅炉(窑炉)改造、节约和替代石油等重点用能单位综合能效提升项目,推广工业低品位余热暖民工程、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合同能源管理推进、城镇化节能升级改造等节能重点工程。

5.绿色建筑行动。推动新建公共建筑、新建棚户区改造工程(镇除外)、新建10万平米及以上的住宅小区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商业房地产开发等建设项目积极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在建造阶段推广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推广钢结构装配式建筑。

二、着力提升清洁生产产业

按照“资源化、循环化、再利用”原则,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加大清洁生产技术研发和推广,推行清洁生产方式,加大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煤炭电力等传统重化工业和传统制造业高新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优化工业园区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循环发展,大力发展清洁生产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加大清洁生产技术工艺研发。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鼓励大型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和高校,加大清洁生产共性技术研发,开展关键工艺技术攻关,引进一批适用我省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的先进成熟工艺技术,加快重大清洁生产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示范。加大对中小企业清洁生产技术创新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发清洁生产技术和产品。创新清洁生产管理和服务,构建“互联网+清洁生产”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清洁生产技术产业化服务中心,促进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深入推进绿色化改造。对传统产业进行绿色化、生态化改造,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不断完善工业循环产业链,促进产业互为上下游、原料互为支撑、良性循环耦合,引导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转向“全生命周期控制”。优先在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选择一批重点企业,优化厂区内能流、物流路径,采用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加快重化工业清洁生产改造步伐,创建绿色工厂,持续降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产生量。在煤炭、石油、有色冶金、非金属等行业,建立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引导和鼓励企业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应用采矿新设备、新工艺,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实施余热余压回收、中水回用、废渣资源化等绿色化改造工程,促进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和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方式。牢固树立源头预防、过程控制的清洁生产理念,打造绿色生态生产体系,开展产品生态设计,逐步完善产品生态设计标准体系。制定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技改及人工智能专项行动计划和政策支撑体系。优先选择绿色原料,鼓励和引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原料,减少有毒有害原料的使用,从源头削减或避免产生污染物。继续实施高风险污染物削减行动计划,鼓励企业使用节能降耗的先进设备,实施设备运行绿色化管理,加大企业废物利用,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强资源分类利用和循环使用、能源梯级利用,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

推进园区化循环化发展。有序推进城市主城区钢铁有色、石油化工、水泥建材等重污染企业实施环保改造和出城入园。充分发挥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的平台载体作用,改造提升县区工业集中区,推动传统产业向园区聚集,实现要素配置集约化、资源利用最大化、污染物排放最小化。以循环化改造和清洁生产为突破口,进一步强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延伸、资源分类利用和循环使用、能源梯级利用,建立健全循环型产业体系,推进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实施园区资源共享、污染集中防治、技术研发、统计监测等循环经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园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及资源综合利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专栏2 清洁生产产业提升工程

1.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能源等传统支柱产业领域,每年实施50个左右重大技术改造提升项目,支持企业加快技术装备提升、智能化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等步伐,促进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2.清洁生产基地建设。依托兰白、平庆地区打造新型石化产业清洁生产基地,依托金川公司、白银公司等大型企业打造有色金属清洁生产基地,依托嘉峪关工业园区打造钢铁清洁生产基地,依托平凉工业园区、长庆桥工业集中区等工业园区打造陇东能源化工清洁生产基地。

3.绿色工厂矿山建设。优先在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选择一批工作基础好、代表性强的企业开展绿色工厂创建工程,通过合理布局厂区内能流、物流路径,采用绿色建材改造厂房,采用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淘汰落后设备,建设绿色矿山,推行资源能源环境数字化、智能化管控系统,实现工厂的绿色发展

4.园区循环化改造。重点实施关键补链项目、延链项目、配套项目、原材料精深加工项目、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2019年底前完成8个国家园区循环化试点改造,逐步对其他27个省级以上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到2025年,所有国家级开发区和80%以上省级开发区全部完成循环化改造。

三、持续优化清洁能源产业

大力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围绕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推进风光水火核“五位一体”绿色能源体系建设,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利用,推动清洁能源产业提质增效发展。

加快发展核能产业。立足甘肃核能产业、清洁能源发展现状,紧扣能源强省战略,充分发挥钍、盐等关键原材料资源优势,加强与中科院上海分院应物所合作,以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项目为龙头,带动原材料、装备制造等上下游配套产业发展。加强熔盐储热、高温制氢等技术研发应用,促进核能技术与风光电产业、煤化工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有序推进风光电发展。按照“优先存量、优化增量”的原则,坚持“集中式与分散式并举”,采取竞争性方式配置风、光电项目,实现资源更优配置,促进风光电技术进步和上网电价降低。稳步推进酒泉、通渭等风电基地建设,加快建设风电平价上网示范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白银平川、武威等地建设光伏领跑技术基地。促进制造业、农业与光伏发电互补发展,探索分布式光伏发电新模式。大力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完善配套电网设施,增加贫困群众的稳定收入。完善光热发电示范项目规划布局,在资源富集、建设条件优越的敦煌、玉门等地,积极发展太阳能光热发电,促进光热发电技术在城市供暖、系统调峰等领域应用。

积极发展其他清洁能源。加快推进中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在天水和定西等资源优势较为明显的地区,创建一批地热供暖示范小区。因地制宜发展生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生物质直燃发电,完善生物质资源收集、运输、存储、转化体系,重点在定西、张掖、庆阳等地规划建设一批农林生物质发电和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有序推进水电开发,加强水电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保护流域生态环境。

加大新能源消纳外送。实施规模化替代发电,最大限度挖掘酒钢集团、金川公司、玉门石油公司等企业自备电厂调峰潜力,开展自备电厂与新能源企业发电权置换交易。通过完善电价优惠政策,打造电价洼地,积极探索建设新能源就近消纳产业示范园区,推动新能源产业与先进高载能产业联动发展。加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效拓宽我省电力消纳渠道。用好国家关于北方地区清洁供暖价格政策,指导推动建成一批新能源清洁供暖项目,在农村和城市供热管网未覆盖地区积极推广发热电缆、电热膜、碳晶板材料等分户式电采暖模式。抢抓市场机遇,扩大省内外中长期交易和现货交易电量,加大电力外送。通过综合施策,逐步形成公平、开放、灵活的新能源消费市场,促进新能源就近消纳。

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推进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信息通信平台等全流程智能电网建设,提升电网灵活可靠接纳新能源和用户智能消纳新能源的能力,打造中国西部电网枢纽、新能源辐射中心。搭建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宣传培训、科研攻关、仿真试验的综合平台,开展能源互联网研究与应用。探索建立容纳高比例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发输(配)储用一体化的局域电力系统,探索电力能源服务的新型商业运营模式和新业态,形成完善的新能源微电网技术体系和管理体制。

推进多能互补发展。在新建城镇、产业园区、大型公用设施、商务区等新增用能区域,加强终端供能系统统筹规划和一体化建设,因地制宜实施传统能源与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能源的协同开发利用。优化布局电力、燃气、热力、供冷、供水管廊等基础设施,通过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智能微网等方式实现多能互补和协同供应。利用大型综合能源基地风能、太阳能、水能、煤炭、天然气等资源组合优势,提高灵活调节性火电机组的调峰能力,建立配套电力调度、市场交易和价格机制,加强国内外成熟储能技术推广应用和跟踪研究,开展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系统一体化运行。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抓住国家将我省列入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省份的有利时机,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推动电力市场逐步向各类售电公司放开。继续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组织实施电力直接交易,有效降低实体经济用能成本。完善新能源消纳市场机制,建立有偿调峰机制,引导发电企业主动调峰,培育具有需求侧响应能力的用电负荷,优化统筹全网调节资源,有效促进新能源消纳。加快推动跨区域电力交易,扩大外送电规模。积极探索售电侧改革,有序放开发电计划。

专栏3 清洁能源产业优化工程

1.核技术产业。重点建设中科院核创院武威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实验基地、高温熔盐储能示范与应用推广项目、低碳新能源系统示范项目、钍基乏燃料盐干法批处理示范项目等重点项目。

2.新能源发电。加快华能瓜州干河口北5万千瓦等3个风电平价上网项目和首航节能敦煌熔盐塔式10万千瓦光热发电示范项目等9个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认真落实好国家下达我省的光伏扶贫项目指标。到2020年,全省建成并网风电装机1400万千瓦、光电装机990万千瓦、光热装机110万千瓦。

3.地热能和生物质发电。加大地热资源勘探开发,加大生物质能技术应用,积极推进通渭县、张家川县浅层地热供热项目建设,加快建设高台县生物质发电、庆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

4.新能源清洁供暖示范。利用弃风弃光电量,开展清洁能源供暖试点示范,建设瓜州县、通渭县等新能源清洁供暖示范工程,逐步在其他具备条件的县市区推广电采暖替代燃煤锅炉采暖。

5.新能源微电网。加快建设玉门经济开发区科陆智能微电网试验示范项目、肃州区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实现清洁能源自给率超过50%,并具备孤网运行能力。

6.多能互补工程。重点推进兰州新区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综合智慧能源工程、甘肃白银银西产业园多能互补、敦煌3×50兆瓦太阳能熔盐塔式供热电站、玉门科陆光储电网融合验证等项目建设,探索多能互补发展新模式。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绿色生态产业查看更多>绿色发展查看更多>甘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