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VOCsVOCs监测评论正文

VOCs处理 别因小省而造成二次投资—处理工艺猫腻曝光!

2018-03-21 17:14来源:《广东经济》作者:李小东关键词:VOCs处理VOCs治理有机废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五、燃烧法

1处污原理

燃烧法分为蓄热式燃烧技术(RTO)和催化燃烧技术(RCO)。其原理是通过直接燃烧或者添加催化剂进行低温燃烧,利用“烧”将有机废气彻底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燃烧法现场示意图

2实际应用

燃烧法作为目前处理效率和效果相对理想的工艺,虽然它的价格相对昂贵且运行费用不低,但已被大部分专家和部分地市环境主管部门认可,甚至制定为主要治理工艺。

3存在的主要问题

因蓄热燃烧(RTO)方式的燃烧室内温度一般不低于750度,甚至高达1000度,因此,会产生燃料型氮氧化物。氮氧化物按生成机理的不同分为三类:热力型、快速型和燃料型,其中燃料型占60%_95%。在生成燃料型NOx过程中,首先是含有氮的有机化合物或空气中的氮气经过热裂解产生N,CN,HCN和等中间产物基团,然后再氧化成NOx。经粗算,一套20万m3/h处理量的蓄热燃烧设备,其氮氧化物排放量约等于一台35t/h的燃煤流化床锅炉。

在有机废气的催化燃烧(RCO)工艺中,由于采用自来水作为水喷淋进行预处理,水中的氯离子及有机物质自带的氯离子在催化燃烧室内(200~500度)极易生成二噁英。而VOCs处理设备上均无高温高温装置用于促使二噁英的分解,因此,气体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噁英将直接排放至到大气。

图为二恶英产生途径,其毒性参考分析

为什么VOCs的处理会难以达标呢?

主要是人才紧缺!因为我国有机化学的分支学科发展不平衡,特别是有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不够,并且我国有机化学的研究队伍规模普遍较小,且相关的分支学科没有很好的发展,因而对整个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并有萎缩的趋势。在缺乏政策导向、缺乏评价体系下,造成了有机化学的研究工作没人去做,也不愿意去做。有机化学本身相对“枯燥”,就业艰难,导致很多本、硕、博学生都不愿意选择这个学科,特别是一些非热门的领域:如有机光化学、自由基化学、元素有机化学等。其次,是过于急功逐利,对VOCs的治理缺乏科学的研究、机理分析,只想找个什么设备就实现,其结果可想而知。VOCs处理的创新成败已上升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共存的问题,同时也将关联着我国产业经济的安全。

难道VOCs的处理真的“无计可施”吗?

其实不然,国内已有前卫的环保企业正联合国内外专家学者将有机化学研究的理论应用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中,其中成果就有把有机化学与环保科学进行交叉渗透,在全社会关注的有机废气处理中通过“小分子活化惰性化学键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有机化学原子经济性的高效率、高选择性合成方法学中的不对称催化反应机理”、“有机化学的自由基化学反应机理”、“绿色有机化学反应及过程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计算化学机理的研究”等理论应用到VOCs处理设备上,实现了从根本上把VOCs处理设备推向节能、可靠、便宜、人工智能的高度上来,为《中国制造2025》提交了一份合格的铺垫报告。

VOCs处理的研发和应用创新必须顺应“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时代发展步伐!

摘自《广东经济》2018第一期智库报告《污染机理研究分析的缺失造成有机废气处理的“痛点”》。作者:李小东-广东国际经济协会副会长

原标题:污染机理研究分析的缺失造成有机废气处理的“痛点”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VOCs处理查看更多>VOCs治理查看更多>有机废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