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政策正文

全文 | 河南省新乡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018-04-11 11:27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治理河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健全辐射监管体系

加强辐射管理、监测能力标准化建设,提高市级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立辐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辐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加强重点辐射污染企业监管,完善放射源转让备案和放射源异地使用备案制度。开展辐射安全执法专项检查活动。落实《河南省辐射污染防治条例》,加强辐射文化宣传培训。

(三)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

1.推进重点行业综合防控

进一步严格涉重金属行业环境准入标准,深化重点行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涉重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支持电镀、制革、电池行业向园区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实施重点行业重金属排放“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

2.深化区域分类防控

加快突出问题综合整治,强化工业园区污染治理,限制含重金属工业废水进入市政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到2020年全市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13年下降12%以上。

3.加强汞污染控制

加强燃煤电厂等重点行业汞污染排放控制。淘汰含汞体温计、血压计等产品。

4.完善重金属环境监测体系

涉重金属企业(园区)逐步开展重金属排放及周边大气、水体和土壤重金属环境监测,逐步向社会公开监测监控信息,推进重金属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建设。加强重点工矿企业、工业园区、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及重金属污染突出地区的水、大气、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调查。

(四)提高危险废物处置和管理水平

1.推进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

推进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扩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服务范围,建立区域医疗废物协同与应急处置机制,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乡镇和偏远地区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严厉打击医疗废物非法买卖等行为。

2.强化危险废物综合利用

加强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抗生素菌渣、高毒持久性废物等大宗危险废物综合防治。开展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和处置状况普查。加强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回收与再利用。规范废酸、抗生素菌渣、废矿物油等分类收集、贮存、预处理和综合利用。

3.提高危险废物安全处置水平

着力提高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改造提升危险废物处置设施,重点提高重点区域、含重金属固体废物安全处置能力,开展历史遗留危险废物排查和评估并制定实施安全处置方案。整顿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自建贮存利用处置设施,鼓励产生量大、种类单一的企业和园区自建规范化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鼓励跨区域合作建设处置设施,推动水泥回转窑等工业炉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推进部门共享的危险废物管理平台建设,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到2020年,全市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考核抽查合格率不低于90%和95%。

(五)夯实化学物质风险防控基础

开展重点行业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调查评估,完成环境激素类化学物质生产使用情况调查,监控评估水源地、农产品种植区及水产品集中养殖区环境激素类化学物质风险。加强有毒有害化学品环境事件调查及应急监测,建立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监控企业二噁英监督性监测,开展重点持久性有机物调查。到2020年,基本淘汰林丹、全氟辛基磺酸及其盐类和全氟辛基磺酸酰氟、硫丹等一批《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管制的化学品。

八、切实维护生态系统安全

(一)维护生态安全格局

1.生态屏障与生态廊道建设

加强山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实施生态移民、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重点防护林等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构筑太行山生态屏障,加强南水北调中线生态保护带、沿黄生态涵养带建设。推进平原沙化治理及防护林建设,高水平建设平原生态涵养区。

2.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管理。完善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设施。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系统保护。

(二)管护重点生态区域

1.深化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

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因地制宜制定限制和禁止发展的产业目录。实施太行山生态功能区管护,着力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提供生态产品的能力,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优化转移支付政策,强化对区域生态功能稳定性和提供生态产品能力的评价和考核。加快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实施,加强对开发建设活动的生态监管,改善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县域生态状况。开展典型生态系统的生态质量气象综合评价,定量评估气象灾害对典型生态系统的影响。

2.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落实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建立自然保护区“天地一体化”动态监测核查体系,定期开展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核查和执法检查;加强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基础调查和管理评估,进一步调整、规范自然保护区范围、勘界等工作,落实自然保护区土地确权和用途管制要求。有步骤地对居住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的居民实施生态移民。

3.加强各类公园管理

合理确定国家及省级公园范围,强化对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永续利用。统筹推进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保护与管理,加强各类自然保护地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统筹协调,完善管护设施,提高管理能力。

(三)保护重要生态系统

1.保护培育森林生态系统

完善天然林制度,实行国有天然林资源总量管控,强化天然林保护和抚育,健全天然林管护体系,加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管护区域全覆盖。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继续实施森林管护和培育、公益林建设补助政策。严格保护林地资源,分级分类进行林地用途管制,严格控制林地转化为其他用途土地,扩大退耕还林范围。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调整林分层次结构,优化树种组成,推进混交林培育,加快培育多目标、多功能的健康森林。推进太行山营造林建设,加快防护林建设。

2.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采取水量调度、生态补水、河湖水系连通、严格地下水管理等措施,确保重要湿地生态用水;通过退耕还湿、退耕还滩、河岸带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有害生物防控、人工湿地减污等措施,开展湿地综合治理。加强湿地管护能力建设,优先保护省级以上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加强湿地修复和退耕还湿,扩大湿地面积。

(四)推进重点地区生态修复

1.开展国土绿化行动

开展大规模植树增绿活动,坚持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绿化美化国土空间。集中连片建设森林,建设树种配置合理、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形成沿河(渠)、沿线的国土绿化网络,促进山脉、平原、河湖、城市、乡村绿化协同。通过探索培育新型营造林主体、创新产权模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植树造林,不断培育国土绿化新机制。

2.综合治理水土流失

以小流域为单元,以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为主线,开展新乡市太行山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综合治理,积极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3.加强矿山迹地生态修护

严格实施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生态保护红线区内禁止新增矿产资源开采活动,清理整顿已有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加大矿山植被恢复和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强化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推进工矿废弃地修复和再利用。

(五)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

1.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评估

完善生物多样性观测体系,开展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和观测样区建设。对重要生物类群和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开展常态化观测、评价和预警,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疫病的观测防护。以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为重点,开展生态系统、物种、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调查与评估,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到2020年,基本摸清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本底状况。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态环境保护查看更多>生态环境治理查看更多>河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