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卫政策正文

佛山市城乡生活垃圾分流分类减量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2018-04-24 10:25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生活垃圾城乡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分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九)中间压缩减量,终端分选再减量

加快中间环节生活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2018年底前,实现生活垃圾机械压缩全覆盖,通过压缩脱水实现减量。协调推进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与生活垃圾收集站一体化建设,做到渗沥液协同处理。

2018年完成佛山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研究采用“MBT预处理+绿色燃料发电”的工艺路线,将原生垃圾经MBT预处理(生物干化、机械分选),制备成绿色燃料RDF发电的可行性。

(十)运用经济杠杆,推动各区减量

2018年起,逐步实行限量加价政策,对各区的生活垃圾焚烧填埋处理量实施限额管理(详见附表一),对于实际焚烧填埋处理量超出该限额的生活垃圾量额外收取280元/吨的超额垃圾处理费。超额垃圾处理费缴入佛山市城市管理奖励基金,作为城市管理考评奖励款项使用。

各区应建立垃圾分类工作台账管理制度,建立垃圾分类数据库,确保各类垃圾清运处理流向清晰,并形成月报制度将各类垃圾分流清运量、处理量、处理方式、残渣量等数据每月报送市分类管理机构。

(十一)抓好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树立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环保理念,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公众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

对于环境卫生系统工作人员,应建立培训队伍,定期开展垃圾分类收集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保证培训到人。对于试点区域,应做到入户宣传,同时采用传单、海报、图片、公益广告等静态宣传与讲座、晚会、游戏等动态宣传相结合的多种宣传方式,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对于非试点区域,应通过公告栏、海报、电视等受众广的媒体进行宣传。建立垃圾分类督导员及志愿者队伍,引导公众分类投放,发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内工会、党组织、团组织,以及热衷于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与社会公益组织等,积极发挥其在单位、社区、家庭的宣传作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报道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情况和典型经验,形成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强化国民教育,着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垃圾分类和资源环境意识。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知识纳入环保教育课程,并设置垃圾分类社会实践专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分类减量宣传的实践中;组织落实教师环保知识培训;结合填埋场、焚烧厂、餐厨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转运站、再生资源分选交易中心、回收利用基地等环卫设施建立环保教育基地,面向学校开放;支持和鼓励学校充分利用资源,组织教师和学生到教育基地进行学习。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

建立各职能部门共担垃圾分类责任的考核体系。各区人民政府和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相关工作。市住建管理局、发展改革局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统筹协调、具体实施和监督管理,指导各地加快建设完善生活垃圾分类配套体系建设,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水平;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局、住建管理局、食药监局要积极指导和推动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创建工作;市商务局要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与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相衔接,促进垃圾减量和再生资源回收。各区人民政府是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主要责任单位,负责分解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将垃圾分类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指定具体实施部门和专项工作责任人,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

建立健全市、区城乡生活垃圾分流分类减量管理机制,加强工作力量,组织实施国家、省、市有关生活垃圾循环利用的法规和政策;拟订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对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开展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定期总结汇报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进展。各区分类管理机构应每季度一总结,向市分类管理机构汇报分类实施相关经验、存在问题和下季度工作计划,市分类管理机构针对各区试点情况提请市政府完善相关法规制度。

(二)加大资金投入,确保经费充足

通过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多方筹集资金,建设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管理体系。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安排专项经费用于生活垃圾的分类管理、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网络体系信息化管理建设以及有关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并纳入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同时可通过PPP等多种形式引进社会资金,拓宽资金投入渠道。

(三)创新体制机制,引导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积极探索特许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方式,通过公开招标引入专业化服务公司。加快城市智慧环卫系统研发和建设,通过“互联网+”等模式促进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线上平台与线下物流实体相结合。逐步将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主体纳入环境信用体系。推动建设一批以企业为主导的生活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及技术研发基地,提升分类回收和处理水平。通过建立居民“绿色账户”、“环保档案”等方式,对正确分类投放垃圾的居民给予可兑换积分奖励。探索“社工+志愿者”等模式,推动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垃圾分类服务。

(四)强化督导评估,严格监管执法

完善督导考评制度,加大对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考核考评力度,将各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纳入城市管理考评范围,同时将该项的季度城管考评成绩按有关程序纳入绩效考核。探索引入第三方分类工作评估制度、违规单位诚信黑名单制度。

开展专项执法工作,加强对垃圾排放行为的监管,对实行强制分类的对象不按规定对垃圾进行分类排放的行为,严格依法进行查处,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形成人们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

附表一 各区生活垃圾焚烧填埋处理量限额计算方法

说明:设2017年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三水区日均生活垃圾焚烧填埋处理量依次为T0CC、T0NH、T0SD、T0GM、T0SS,则2018-2020年各年日均生活垃圾焚烧填埋处理量限额(该限额不包含违法倾倒垃圾清理量和简易垃圾场积存垃圾清理量)计算方法如上表所示。

附表二 佛山市城乡生活垃圾分流分类减量工作任务分解表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活垃圾查看更多>城乡生活垃圾查看更多>生活垃圾分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