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 我国常见农作物对锑的富集特征
2.1水稻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每日锑摄入量,有33%来源于大米,因此食用大米已成为矿区居民主要的锑暴露途径。相关研究对湖南省锡矿山锑冶炼厂周边生长的水稻(Oryza sativa)调查研究发现,水稻体内富集了大量锑,含量具体表现为根(225.34 mg˙kg-1)>茎(18.78 mg˙kg-1)>叶(5.79 mg˙kg-1),远高于陆地维管植物中锑含量的背景值(0.2~50 μg˙kg-1),这与相关研究者所开展的室内模拟研究结果相似。在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Sb(Ⅲ)和Sb(Ⅴ)均会对其产生毒害作用,其中锑会抑制水稻根部生长,影响α-淀粉酶活性,阻碍抽穗,降低干重转化率以及幼苗生长,且Sb(Ⅲ)的毒性比Sb(Ⅴ)高。
根系作为锑在水稻体内主要的富集部位,在锑胁迫下,水稻能通过改变根系的形态特征来降低对锑的吸收富集,减小其毒性。雷蕾等研究表明,水稻(丰美占)能通过降低根面积和分叉数来降低对锑的吸收,且水稻对Sb(Ⅲ)的转运能力强于Sb(Ⅴ)。而Ren 等研究发现,水稻对Sb(Ⅴ)的转运系数最高达到Sb(Ⅲ)转运系数的3~4 倍。这一差异也说明了不同品种的水稻对各形态锑的转运可能存在一定的区别。Huang 等研究也证实在Sb(Ⅲ)和Sb(Ⅴ)处理下,Yangdao 6、Nongken 57、Jiahua 1 三个品种的水稻对锑表现出不同的富集转运能力。在不同的水稻品种之间,其根表铁膜的形成也会有一定区别,随着锑浓度的增加,根表铁膜的量也随之增加,且根表铁膜含量高的品种其富集锑的能力更强。但铁膜的形成也降低了锑的吸收速率。
2.2小麦
小麦作为我国三大谷物之一,几乎全作食用,仅约有1/6 作为饲料食用。在现有的研究中,主要开展了一些有关小麦对锑吸收转运机理的室内模拟研究。小麦对锑的富集主要集中在根部,不同的小麦品种对Sb(Ⅲ)和Sb(Ⅴ)的吸收转运能力也表现出一定区别。Shtangeeva等研究表明,虽然小麦和黑麦在植物学上比较相似,但在75 mg˙L-1 水平下,Sb(Ⅲ)处理下黑麦各部位的锑含量(根、种子、叶分别为42.50、21.40、8.33 mg˙kg-1)低于Sb(Ⅴ)处理(分别为64.00、34.00、33.20 mg˙kg-1),说明对于黑麦而言,其各部位对Sb(Ⅴ)的吸收转运能力强于Sb(Ⅲ)。而小麦与其相反,Sb(Ⅲ)处理各部位锑含量(68.8、13.9、3.06 mg˙kg-1)均高于Sb(Ⅴ)处理(32.6、10.1、2.16 mg˙kg-1),这可能与其体内各元素含量的不同有关。有研究报道,小麦种子在硝酸锑处理下,会降低幼苗根系以及植株体内的钙浓度,且根系中的降低幅度最大,此外根系中钠的含量、植株中铜的浓度以及叶片中钾的浓度均有一定程度降低,影响作物的产量及品质。
2.3玉米
玉米作为全世界产量最高的农作物,在我国各地广泛种植。张军营等对某小型锑冶炼厂周围的环境污染调查分析发现,其周围玉米叶片中的锑含量是大陆植物中相应元素平均含量的2 220 倍。Pan 等的室内盆栽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向土壤中加入0~1 000 mg˙L-1 的酒石酸锑钾时,玉米(Zea mays)也能吸收大量锑,当土壤中的锑含量达到1 000 mg˙kg-1 时,玉米根部和地上部锑的含量分别达到26.50、68.42 mg˙kg-1,转运系数达2.58。也有研究认为玉米吸收的锑大部分集中在根部,地上部的含量较根部低,同时分布于叶的含量大于茎和粒。此外,Tschan 等比较了锑污染土壤中玉米和向日葵对Sb(Ⅲ)和Sb(Ⅴ)的吸收富集效果,与水稻和小麦不同的是,玉米对于Sb(Ⅲ)和Sb(Ⅴ)的吸收没有显著差异,且相对于向日葵,玉米对锑的毒性更敏感。主要由于锑胁迫会破坏玉米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随着锑浓度的升高,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下降,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有所升高,从而使自由基生成与去除的动态平衡受到干扰破坏,影响细胞的代谢和叶绿素的合成等,进而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
2.4其他
除了我国主要的三大粮食作物,相关研究者对矿区周围的蔬菜也做了相应研究。其中He 对锡矿山调查研究发现,矿区周围生长的萝卜属植物的叶片中锑含量高达121.4 mg˙kg-1,超过正常值2 400 倍。Hammel 等对废弃矿区中种植的19 种农作物研究发现,当土壤中的有效锑含量升高至90 mg˙kg-1 时,菠菜(Spinacia oleracea)中锑含量可高达399 mg˙kg-1,且菠菜叶片中锑含量与土壤中有效锑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廖炜研究了苋菜、四九黄菜心、菠菜、四季青菜对锑污染的耐受及富集效果,发现随着锑浓度的增加,4 种蔬菜生物量的抑制效果不断增大,污染程度越高,抑制生长的作用越强。4 种蔬菜对于锑的富集效果表现为地下部分大于地上部分,且四九黄菜心对锑的富集浓度最大。
3 锑富集植物及污染修复应用潜力
目前针对土壤锑污染修复的工程案例相对较少,主要集中于室内研究。相关研究者认为植物细胞壁、细胞膜或液泡中存在与重金属等有毒物质结合的“结合座”,如细胞壁果胶中的多聚糖醛酸和纤维素分子的羧酸、醛基等基团,都能与重金属结合,从而降低重金属向细胞质的运输而解毒。同时,重金属进入植物后会促进植物产生一些酶类以及非酶类抗氧化剂,从而保证植物电子传递过程的顺利进行。此外,根际微生物分泌产生的生长调节剂和保护植物的抗生素、螯合剂等能一定程度上加强植物的抗性能力。而王晓丽等则认为,植物对有机锑直接吸收转运并将其转化为三价锑的能力可能是植物对锑富集的重要机制。
由于锑与砷属于同族元素,两者之间具有很多相似的化学性质。砷的超富集植物中很多都属于蕨类植物,如蜈蚣草、大叶井口边草等。而蜈蚣草、大叶井口边草等对锑也具有较好的富集效果。其中李玲等研究表明,生长于矿渣堆上的蜈蚣草中锑含量达到(119.3±42.9)mg˙kg-1,远高于参考区的含量(3.9±1.2)mg˙kg-1,对锑表现出较强的耐性。且蜈蚣草吸收的主要是三价锑,吸收的总锑中99%以上主要富集在根部。白玉凤尾蕨对各形态锑的富集效果与蜈蚣草相似。王晓丽等研究表明,白玉凤尾蕨对3 种形态的锑表现出显著的富集效果,其中地上部和根部锑含量最高分别为816 mg˙kg-1 和6 065 mg˙kg-1,各形态锑的富集效果表现为三价锑>五价锑>甲基锑。在现有的报道中,共报道的锑富集植物主要有构树、蜈蚣草、紫穗槐、白玉凤尾蕨、翅荚木、臭椿、大叶黄杨、狗牙根、芒、苎麻、紫花苜蓿、女贞等。
针对目前研究较多且富集效果相对较好的2 种植物(芒草、苎麻),结合其各自的生长特点,对其进行模拟应用评估。芒类植物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易繁殖等特点,播种后能迅速覆盖地面,对于固土保水、改善周边环境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表 3 可以看出,芒草的根部(平均含量为264.09 mg˙kg-1)以及地上部(平均含量为414.21 mg˙kg-1)对锑均有较强的富集能力,且地上部的富集能力大于根部(平均转移系数为1.66)。按耕层土壤质量2 250 t˙hm-2,年均10 t˙hm-2 的保守产量计算,每667 m2 芒草对锑的年均地上部移除率仅为0.43%左右。但芒草是一种有效的能源物质,相关研究报道,芒草的灰分及K、Cl、S 和N 含量很低,导致其热值高,且芒草的年均产量可高达30 t˙hm-2,按照热值17 MJ˙kg-1,每年每公顷芒草可生产热值为510 000 MJ。在欧洲,芒草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燃烧发电,2000 年利用芒草产生的电能约占欧盟15 个国家当年发电量的9%,其中在爱尔兰更是高达37%。同时,芒草还是乙醇、沼气等能源物质优良的原材料,因此其回收产物具有较高的二次利用价值。
苎麻各部位对锑也具有较好的富集效果,富集部位主要集中在地上部(64.18~744.44 mg˙kg-1),平均转移系数为5.85。库文珍等研究结果也表明,苎麻对锑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大于1,满足锑富集植物的基本特征,可作为锑污染修复的先锋植物。按年均12 t˙hm-2的产量计算,每667 m2 苎麻对锑的地上部年均移除率为0.54%。苎麻纤维作为纺织品的工业原料之一,在工业领域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综上所述,在目前研究较多的2 种锑富集植物中,虽然对锑均有较好的富集效果,但整体移除率不高(移除率基本≤1%),远低于其他重金属的富集植物在土壤污染修复中的移除效果(移除率基本≥10%),实际应用潜力不高,尤其是周期较短的农田土壤修复中。
4 总结和展望
从对锑矿山周边土壤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土壤中的锑具有污染程度高、区域性差异大、扩散范围广等特点。土壤中锑含量的超标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品质都有较大影响,且对于人类健康也有潜在危害。根据近几年的研究结果来看,锑污染程度有逐渐变严重的趋势。
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相对于常规重金属元素,人们对锑污染的关注度以及防范意识不够。对锑矿的不合理开采及冶炼,使得锑矿山周边土壤的锑超标量远远高于其他重金属;(2)相关修复技术尚不成熟,尤其是在植物修复这一领域。虽然目前已经陆续开展了一些有关锑矿山周边土壤及植物体内锑含量的调研,并针对锑富集植物对锑的吸收、转运以及代谢机理做出了一系列研究,但相对于其他重金属,锑在土壤中残渣态含量较高,在植物中的迁移性较弱,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移除率整体不高,因此在目前的土壤锑污染修复(尤其是农田土壤修复)过程中并没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建议在今后的土壤锑污染防治中,首先应加大锑污染防治的宣传与管理,强化人们对锑污染危害的认识,减少人为污染的发生;其次,在土壤锑污染修复方面,应进一步加深富集植物对锑吸收和转运机理的研究,探讨在高浓度的锑污染环境中,如何有效提高富集植物对锑的富集转运能力。拓展富集植物对土壤锑污染防治的实际应用。同时,还应进一步加深锑富集植物的筛选工作,为植物修复在锑污染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湖南省从完善常规监测网络、实施加密和专项监测、建设重金属自动监测系统、开展水污染预测预报等多方面着力,构建多层次、网络化、自动化的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预警监测体系,取得可喜进展和积极成效。
锑是一种带有银色光泽的灰色金属,在水环境中通常以三价和五价形式存在。锑是生物体非必要元素,如果生物体长期接触锑,可能会导致皮肤炎;长期食用被锑污染的食物,会使锑在人体富集,导致锑慢性中毒,损害肝肾,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准确测量水体中锑含量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
导读:上海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DB31/T1091-2018)是全国第一部地方饮用水标准,是对标国际标准制定的,符合上海实际。介绍了标准的实施步骤与具体措施。1上海供水基本情况上海已建成四大水库,形成两江并举、多源互补的原水供应格局,水厂不再从江河直接取水,原水水质得到很大改善,水质稳定。
摘要:锑及其化合物是全球性污染物和优先控制污染物,其在水环境中呈现的环境危害已引起了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和忧虑。微生物吸附除锑是目前最安全、经济、环境友好、选择强、避免二次污染的除锑方法与技术。对主要藻类、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除锑的特性、机理、等温吸附模型与吸附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进
2018年6月23日,全国第一部生活饮用水水质地方标准《上海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DB31/T10912018)正式发布,计划最快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上海地标在现有国家标准基础上,向国际一流标准看齐,指标新增5项,达到111项,并对原有的40项指标进行了大幅提升。那么,作为国内第一部生活饮用水水质地
上个月四川嘉陵江广元段流域铊污染又一次将重金属污染推到大众身边,那么在水源水受重金属污染后,水厂应该怎么做应急处理呢?今天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马晶伟副教授怎么说~1我国水源水重金属污染状况重金属重金属目前尚无严格定义,通常将密度大于5g/cm3的金属称为重金属。重金属约有
珠江是我国第二大河流,年径流量3492多亿立方米,居全国江河水系的第二位,仅次于长江,是黄河年径流量的6倍。全长2320千米,流域面积约44万平方公里。珠江包括西江、北江和东江三大支流,其中西江最长,通常被称为珠江的主干。珠江流域北靠南岭,南临南海,西部为云贵高原,中部丘陵、盆地相间,东南
化工企业遗留地污染严重,修复需要几百万;农用地土壤重金属超标,种植出铬超标稻米;毒地块上建起经适房小区,引发居住者恐慌针对土壤污染引发日益增多的现实问题,湖北省拟就土壤污染防治立法。5月25日,《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草案)》提交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进行审议。据了解,这是全
“太浦河”,因连接太湖与黄浦江而得名。这条西起东太湖之滨苏州市吴江区、东与西泖河相接而入上海市境的河流,被认为系上海境内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质最好的区域。在经历了“金山水污染”、“黄浦江死猪”事件之后,在太浦河开辟新的水源湖,已被视为解决上海饮水之困的可行方案之一。不过,流经江、浙、沪3省市15个乡镇的太浦河,在抵御沿途两岸众多工业企业污染的路上,仍面临着诸多难题。据记者了解,这一次,太浦河面对的是外界鲜有听闻的“锑元素”含量超标。吴江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
5月19日,海盐县水务集团首次采用FIPP原位热塑成型修复技术,顺利完成城区一段老旧污水管道的非开挖修复,标志着海盐县污水管网修复技术取得新突破。在海风苑大门南侧的施工现场,“水管家”科学分工、严谨有序。首先采用气囊封堵上下游管道,确保作业面安全干燥;随后,高压冲洗设备对管道内部进行彻
近日,永清环保成功中标深圳玉龙填埋场库底土稳定化处理设备运维服务(含设备)采购项目。凭借在土壤修复领域深耕多年所积累的技术实力与丰富的项目经验,此次中标无疑为公司进一步拓展区域环保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位于深圳罗湖的玉龙填埋场环境修复工程是全国最大的环境修复项目。在同类项目中占据“
2025年4月10日,在ESIE2025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以下简称“2025储能展览会”)上,中创新航正式宣布392Ah储能电芯及6.25MWh液冷集装箱系统产品全球首发量产下线,并展示了314Gen2.0超长循环电芯、600Ah#x2B;大容量电芯等创新产品,为储能电站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更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是现阶
2025年4月10日晚,在备受瞩目的国际储能展同期“固德威之夜”晚宴上,固德威隆重发布三款储能产品——125kW储能PCS、215kW储能PCS及ICS升压变流一体机。此次发布吸引了能源行业精英、权威媒体及合作伙伴的广泛关注,标志着固德威在储能技术领域的又一次突破性跨越。125kW储能PCS:长效领航集成首选面对
2025年4月10-12日,中创新航携多款重磅储能产品技术成果亮相2025ESIE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展会现场,中创新航副总裁王小强正式宣布392Ah储能电芯及其配套6.25MWh液冷集装箱系统产品全球首发量产下线。现场还同时展出了314Gen2.0超长循环储能电芯、640Ah大容量储能电芯,全方位展示高可靠、高安全、高
在国务院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中,明确要求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为海南自贸港的绿色发展注入新动力。作为海南省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能源项目,海南昌江核电站积极响应政策号召,通过“核电+光伏”的多元能源模式,探索高安全标准下的绿色转型路径。在核电
2025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天津市节能环保中心、河北省绿色发展服务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聚焦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示范应用,联合发布《京津冀绿色低碳技术典型案例(2024-2025)》。本次发布的23个典型案例涵盖多领域前沿技术,旨在推动
同期举办“第四届广州国际建筑产业博览会暨粤港澳大湾区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时间:2025年8月14-16日地点:广州.广交会展馆A区组织架构支持单位:全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建设与材料设备分会、广东省非开挖技术协会、广东省沥青混凝土供应链协会、广州市市政公路协会、广州市建筑业联合会、广州市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中国能建投资公司中能瑞新自研自产314Ah高性能储能电芯成功交付,将应用于宁夏中能建投沙坡头区牧光储一体化(一期)项目。沙坡头区一体化项目为宁夏地区新能源领域的重点项目,装机容量400MW,配套220MW/880MWh的储能系统。当地气候环境恶劣,对储能电芯循环性能、适应性能、
1月12日上午,由国家能源集团牵头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北方防沙带大型露天矿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及示范”(以下简称项目)2025年实施部署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会议邀请了项目跟踪专家、行业知名院士、内蒙古科技厅、生态环境厅、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等单位领导专家出席指
夏日里的甘肃,艳阳高照,晴空万里。由甘肃省水利工程行业协会(甘肃水协)、宁夏水利行业协会、青海省水利工程协会、甘肃省水利学会、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市政给水排水学术委员会主办的“2025第三届西北水务数字化发展论坛暨供排水节水灌溉新技术设备博览会”在兰州举办。甘肃水利厅、甘肃省水利工程行业
4月27日,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报告指出,2024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指标均顺利完成年度目标,好于“十四五”规划目标时序进度要求,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90%。2025年将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美丽乡村。健全农村改厕实施机制,完善社会化管护和服务体系。因地制宜选择农村生活污
近日,《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内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到2027年,美丽陕西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详情如下: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
2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深化煤电、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加强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关中地区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完善可再生能
日前,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四川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到2027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绿色低碳经济持续壮大,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多彩人文之韵充分彰显,巴山蜀水更加秀美安澜,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更加牢固,美丽四川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美丽四川基
近日,生态环境部与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0%。农业绿色发展进展明显,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新增完成6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有条件的设区的市或者县(市、区)率先全域基本消除较大
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深化美丽浙江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推进“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行动,奋力打造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标杆之地,目标到2035年,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和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形成,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全面实现,率先建成美丽浙江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024年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目标2024年,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优先监管地块基本实现污染管控;地下水国控点位Ⅴ类水比例控制在27.5%左右,“双源”点位水质保持稳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7%以上,新增完成1600个以上农村黑臭水体治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六安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24年六安市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主要目标是到2024年,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优先监管地块基本实现污染管控;地下水国控点位水质达到考核要求;“双源”点位水质保持稳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5%以
5月11日,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以实际行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严格落实国家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政策要求。大力削减煤炭消费,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5月11日发布《2024年安徽省生态环境工作要点》,其中提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等措施,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继续推动更多工作争先创优。2024年安徽省生态环境工作要点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