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为探讨改良剂(水泥、固化剂)对土壤渗透性及微观孔隙分布的影响机理,以平原水库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渗透试验和压汞试验,对改良土的渗透系数及微观孔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固化剂使孔隙体积变小,降低改良土的渗透系数,但并非呈线性减小关系;当掺量为2%时,水泥和固化剂之间产生较大的抑制作用。固化剂速凝,可明显缩短施工周期,为工程抢修提供新的发展方向。水泥对改良土渗透性影响最大,随着水泥掺量增加,土体内部由大孔隙向小孔隙过渡。当龄期超过7天,土体渗透性降幅较大,大孔、中孔含量减少,微孔、极微孔逐渐增多;该研究建立了渗透系数与大孔、中大孔孔隙率的函数关系,为改良土作为防渗材料的稳定性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渗透试验 压汞试验 离子固化剂 孔隙分布 速凝 量化
Study on permeability acteristics of modified soil based on mercury intrusion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modifier (cement and curing agent) on the soil permeability and micro-pore distribution, we studied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modified soil and the micro-pores using the permeability test and the mercury intrusion test, with the silty clay in plain reservoir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uring agent reduced the pore volume and 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f the modified soil, but the decline was not linear. When the content was 2%, there was an obvious inhibitory effect between the cement and the curing agent. The fast hardening of the curing agent could significantly shorten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This points out a new direction for engineering repair. In addition, the cement had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the permeability of modified soil. With the increase of cement content, the large pores within the soil would transition to small pores. After 7 days, the soil permeability declined sharply, the amount of large and intermediate pores decreased, and the micro-pores and ultra-micro-pores increased. This study has established a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and the porosity of large pores and medium-large pores, and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ability analysis of the modified soil as impervious material.
Key words
permeability test; mercury intrusion test; ion curing agent; pore distribution; fast hardening quantify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B07B05);山东省省级水利科研及技术推广项目(SDSLKY201305)
平原水库作为一种调控水资源的有效方式, 近年来建设力度逐渐加大。渗透性作为工程风险检测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平原水库安全经济地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平原水库地区多属于第四系冲积地层, 一般为砂黏土, 筑坝土料条件较差, 渗透系数在10 -5~10 -4cm/ s范围之间, 渗透性较强, 在水流作用下易对坝体产生渗漏侵蚀, 甚至引发溃坝坍塌等事故, 严 重 威 胁 水 库 周 边 人 民 的 生 命 财 产 安 全。同时, 坝体渗漏会造成水库周围土壤沼泽化、 盐渍化等现象, 给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埋下隐患。为了解决土壤渗透问题, 国内外学者已进行了初步探索, 大多通过外添改性材料的方法, 提高土壤的抗渗性。
沈珠江[1]院士提出土体结构性是21 世 纪 土 力学的核心问题, 而研究发现, 渗透性不仅受土质物理特性、 外加剂、 温度、 龄期等因素的影响, 与其它力学性能之间也密切相关[2 -9]。随着机械科学的进步, 学者们开始尝 试 从 微 观 孔 隙 角 度 解 释 宏 观 的 渗 透 特性, 针对土壤渗透的微观作用机制, 也分别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型假设, 并通过计算机模拟、 理论推导、技术手段(GIS、 SEM、 CT、 MIP及 XRD 衍射) 等, 分析水分在土壤中的运移情况, 验证假设模型的可行性, 并提取改良土体的微观结构特征, 研究影响土体渗透的主要孔径范围, 探讨改良剂对土体孔径变化的影响规律, 在微观与宏观之间建立关系[10 -21]。
压汞法作 为 材 料 孔 隙 特 征 分 析 的 常 用 方 法 之一, 因能够精确地量化材料内部孔隙形态、 测径范围宽等优点, 而得以广泛应用。王升福等[22]通过压汞法对软黏土压缩、 冻融前后孔径变化进行试验研究,揭示了压缩及冻融对土体孔体积和孔表面积影响的微观机制。张涛等[23]借助压汞试验, 探讨了木质素对改良粉土的微观孔隙变化的影响规律。目前, 利用压汞法分析土壤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颇多, 但对改良土的微观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市面上的外加剂种类中, 固化剂是土力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但因其种类繁多, 和水泥土之间的反应机理较复杂, 对渗透影响 的 定 量 研 究 还 甚 少。 本 文 通 过 添 加 改 良剂, 达到减小内部孔隙、 提高平原水库坝体土质抗渗性的目的, 使土壤的渗透系数控制在10 -6cm/ s量级及以下, 为平原水库的安全运行提供理论保障; 并借助压汞试验, 从微观层面上分析该类离子固化剂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规律。
1
试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用土为平原水库粉质黏土, 根据课题组前期试验成果发现, 干密度对改良土的渗透性影响非常小, 可忽略不计。本文在进行试验时, 将干密度默认 控 制 为 1.72 g / cm3。 压 实 度 98.3%,含 水 率18%, 塑性指数(I P) 12.9。固化剂为离子固化剂, 主要成分为纳米级的铝离子溶液。高浓度的固化剂溶液比较稳定, 不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变质。水泥为普通的硅酸盐水泥。
按照《 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要求, 对土样进行基本的物理参数试验, 试验结果见表1, 其击实试验曲线见图1。
1.2
试验设计
该试验涉及到固化剂、 水泥和龄期三种因素, 为研究各种因素对改良土的渗透性影响, 故设计10组不同配比的土样进行渗透和压汞试验, 对改良土进行微观定量分析, 力图从微观角度阐明各因素对改良土壤渗 透 性 能 的 影 响 机 理。 由 于 设 计 的 试 验 较多, 且前期试验中, 各因素纯粹作为单因素, 其余因素完全不考虑时, 改良土的渗透结果不佳( 其中涉及到水泥与固化剂在不同龄期阶段的结合反应)。故考虑其他因素的基础上, 进行试验设计。为方便起见, 每组试 验 配 比 采 用 简 单 的 代 号 表 示, 如 C13+Al4+T7表示水泥掺量为13%, 以 Al 3+ 为主要成分的固化材料掺量为4%, 养护龄期为7d。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日前,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发布《水泥工业用蜂窝式低温烟气脱硝催化剂》协会标准(征求意见稿)。
电池极片的电解液浸润对性能影响很大,电解液浸润效果不好时,离子传输路径变远,阻碍了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穿梭,未接触电解液的极片无法参与电池电化学反应,同时电池界面电阻增大,影响锂电池的倍率性能、放电容量和使用寿命。不同极片的电解液浸润情况会怎么样?(来源:微信公众号“锂想生活”ID
锂离子电池另外一个核心材料的隔膜,它性能的好坏也直接决定了电池的界面结构、内阻,进而直接影响电池的电性能。众所周知,隔膜的作用是使电池的正负极分开,防止正负极接触而引发安全问题,同时,其微孔结构可以使得电解液离子通过的功能。另外,隔膜的纵向以及横向的拉伸强度保证隔膜在收到一定的外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高容量长寿命环保电池,具有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储能、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产品等领域。电极极片是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基础,直接决定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以及安全性。锂电池电极是一种颗粒组成的涂层,均匀的涂敷在金属集流体上。锂离子电池极片涂层可看成一种复合材料,如图1所示,主要
雨水渗井是我国古代城镇曾经通用的排水技术之一,在当代新型城市雨洪管理理念革新背景下有了新的发展与应用需求。针对传统雨水渗井设计缺乏系统定量分析、粗犷建设等问题,系统梳理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经验,结合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围绕雨水渗井选型、规模计算、结构与填料设计、预处理设计及施工等环节
据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网,4月15日,杭钢单元GS1302-04/14/15/26地块及周边规划道路区域土壤修复工程项目开标,地点位于拱墅区原杭钢厂区炼铁西北部,康贤路以东,焦北路以南,平炼路以北。
日前,广州发布《广州市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全文如下:广州市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关于印发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广东省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等工作部署和相关任务,结合《广州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
01原位固化/稳定化技术原理:通过一定的机械力在原位向污染介质中添加固化剂/稳定化剂,在充分混合的基础上,使其与污染介质、污染物发生物理、化学作用,将污染土壤固封为结构完整的具有低渗透系数的固化体,或将污染物转化成化学性质不活泼形态,降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扩散。适用性:适用于污染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全面推广,各试点城市也进入验收阶段,海绵设施的科学运行养护已成为实现海绵理念的关键因素。对嘉兴市海绵设施运行和管护现状分类调查与分析,获取基于现状条件下海绵设施运行和管护的实际效果,将为制定运行管护导则和科学养护积累基础数据和经验。01调查方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范
任南琪,1959年3月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为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城市水质转化规律与保障技术”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兼任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学
业内此前普遍认为,在滨海盐碱区域建设海绵城市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自然条件的限制,生物滞留设施等常规海绵设施不适宜建设,雨水收集和利用受到很大限制,城市绿化层面的盐碱区原土绿化技术一直是世界难题……而这正是天津生态城建设海绵城市面临的现实挑战。为此,水专项针对性设立《天津
3月7日,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规范青岛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行为,系统性全域推进青岛市海绵城市建设,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起草了《青岛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据介绍,本办法所称海绵城市,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
摘要:石油泄漏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有效的修复技术是油污土壤(含油土壤)治理关键,化学修复已经证明可在原位和易地、低成本、环境代价小修复石油污染的土壤(含油土壤)。笔者综述了化学氧化、电动修复等技术原理及应用效果,评价了化学修复技术的优缺点,阐述了化学修复技术的研究热点
一、什么是土壤气土壤气是土壤结构组成空间的空隙中所存在的气体。在一般土壤中,土壤气主要包含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在部分地下环境中,一些污染气体会扩散进入土壤气,例如垃圾掩埋场、采矿和石油所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土壤气体可以扩散进入建筑物中,从而对人体
土壤的有机污染(如石油类)一直以来都是各国土壤修复的重点之一。我国是世界产油大国之一,勘探和开发的油田有400多个,覆盖面积在30万平方公里以上,其中约15%面积的产地土壤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周围人居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修复工作迫在眉睫。在本篇文章中,为您介绍另一种有机污染常用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