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综合技术正文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生态城规划对策与实践 ——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总体规划为例

2018-05-17 11:08来源:规划师杂志作者:宋洁关键词:环境污染生态城武汉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总体规划实践

2014年3月,中法两国签署了共建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意向书,该项目是由两国部委共同设立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合作项目,也是湖北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武汉市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位于武汉市蔡甸区,紧邻主城区,面积约为39km²,场地周边汉江、后官湖、什湖和高罗河等水系密布成网,马鞍山、临嶂山大小山系散布其间。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将贯彻低碳和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致力于建设成为武汉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一)规划编制组织工作

规划由中法双方设计团队共同完成,前期开展了规划定位、指标体系、产业经济、生物多样性、水系统、能源、垃圾、绿色交通、绿色建筑和文化10个专题研究。一方面,研究按照产城融合、生态低碳的发展思路,创新规划理念,明确发展策略,提出中法武汉生态城在国家、省、市格局中的功能定位与规划目标,合理预测发展规模;另一方面,研究提出生态城发展方向、功能结构及总体发展框架,确定各功能组团和用地布局,完善生态、产业、人口、交通和公共服务配套等专项规划,并提出重点项目策划的设想。

(二)规划定位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的发展定位为发展中国家应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宜居新城典范,具有国际知名度和高吸引力,是大武汉经济增长极、中法技术合作和文化交流的平台。

(三)生态文明目标导向下的指标体系

规划以建设“创新产业之城、协调发展之城、环保低碳之城、中法合作之城、和谐共享之城”为目标,结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构建了“五位一体”的指标体系(表1)。规划基于武汉城市特色及中法生态示范城自身的需求确定了指标因子,并借鉴国家相关生态指标值、城乡规划相关标准、先进生态城市指标值、武汉城市自身条件,以及中法双方各项专题研究的成果确定了标准值。

(四)依据宏观目标制定总体规划策略

(1)生态承载力及经济发展的规模预测。

规划利用水系统与生态安全格局的人口容量控制、经济总量发展趋势的人口容量控制、就业/居住平衡理念的规模控制三种预测方法,确定了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规模,至规划期末(2030年),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人口达到20万,就业岗位达到12.4万个,建设用地规模为17km²。

(2)生态大格局的生态空间保护。

规划从区域统筹角度着手,利用ENVI、ArcGIS等技术对规划范围内的生态要素进行了细致分析,通过叠加生态要素,结合生态适宜性分析和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最终划定了空间区划管制范围(图1)。其中,生态保护红线区是生物多样性核心区,主要包括汉江、什湖、后官湖和马鞍山区域;混合缓冲区分布于生物多样性核心区周边及连接汉江、后官湖的生态廊道周边。规划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区及缓冲区的基础上,确定了城市增长边界。

(3)引导生态循环、创新引领的产业发展。

规划结合世界生态示范产业要求、区域现有的产业状况和产业需求,利用法国优势产业支撑进行产业布局(图2):①第一产业强调生态示范性,如引进法国城市垂直农场技术,打造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②第二产业强调高科技示范性,在现有汽车整车制造、新能源汽车研发和节能环保产业基础上转型升级。③第三产业强调特色化。首先,发展对周边产业(汽车、物流产业)起支撑作用的研发、售后和共享服务中心等;其次,发展创新型、文化型产业,如中法科技谷、中法艺术文化交流培训中心、国际化健康产业和都市农业创新发展示范中心等。通过上述举措充分突出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在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中的示范作用。

原标题: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生态城规划对策与实践 ——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总体规划为例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境污染查看更多>生态城查看更多>武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