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政策正文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黑土耕地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2018-07-27 11:20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黑土耕地保护土地资源农田生态环境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16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了《黑龙江省黑土耕地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以保障土地资源安全、农业生态安全为目标,把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农田生态环境质量建设,改善黑土耕地设施条件、内在质量、生态环境,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一珍贵资源。到2020年,全省农作物秸秆还田面积达到8000万亩,深松整地面积达到6000万亩,有机肥施用量达到2000万吨,黑土耕地保护示范区建设面积1000万亩,其中落实国家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面积420万亩。示范区通过农艺、农机、工程、生物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有效遏制黑土耕地退化,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黑土耕地质量。具体内容如下: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黑龙江省黑土耕地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实施。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7月16日

黑龙江省黑土耕地保护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强调,“要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调动农民积极性,共同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黑龙江省地处东北黑土区核心区域,典型黑土耕地面积1.56亿亩,占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的56.1%,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和《黑龙江省耕地保护条例》的任务要求,以及省委、省政府推进全省黑土地保护开发利用专题会议精神,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做好全省黑土耕地保护工作,更好地发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土地资源安全、农业生态安全为目标,把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打好净土保卫战,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资金投入,调整优化结构,创新服务机制,推进工程与生物、农机与农艺、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加强农田生态环境质量建设,改善黑土耕地设施条件、内在质量、生态环境,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一珍贵资源,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基础,打造非转基因和有机品牌,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用养结合、保护利用。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统筹粮食优质增产、畜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黑土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和生产布局,推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

——坚持突出重点、综合施策。以黑土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为重点,统筹土、肥、水、种及栽培等生产要素,综合运用工程、农艺、农机、生物等措施,确保黑土耕地保护取得实效。

——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积极推进多种保护利用模式的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范围。认真总结试点经验,有效衔接相关投资建设规划,集中资金投入,推进连片治理,做到建一片、成一片。

——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突出黑土耕地保护的公益性、基础性和长期性,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统筹使用有关耕地保护的项目资金。注重发挥市场作用,鼓励农民筹资筹劳,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省农作物秸秆还田面积达到8000万亩,深松整地面积达到6000万亩,有机肥施用量达到2000万吨,黑土耕地保护示范区建设面积1000万亩,其中落实国家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面积420万亩。

示范区通过农艺、农机、工程、生物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有效遏制黑土耕地退化,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黑土耕地质量,通过机械化、水利化、科技化、信息化综合施策,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耕地质量平均提高0.5个等级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0.05个百分点以上;旱田耕作层厚度平均达到30厘米以上(坡耕地、风沙干旱区耕作层厚度平均达到20厘米以上),水田耕作层厚度达到20厘米左右。

二、保护区域与技术路径

根据黑土耕地的地形特征、自然条件、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农业生产实际等因素,将黑土耕地划分为平原旱田、坡耕地、风沙干旱和水田等4个类型区,实行分类施策、综合治理、重点保护。

(一)平原旱田类型区。

主要分布在三江、松嫩平原中东部,主要土类为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白浆土。该区地势平坦,土壤有机质普遍下降,耕作层不优,犁底层变厚,土体构型不良;玉米连作土壤养分偏耗大。

主要技术路径:建立以玉米—大豆为中轴的二二制或三三制科学轮作制度;实施秸秆全量翻埋和碎混还田;采取种养结合,发展畜牧业,增加有机肥施用,培肥地力。到2020年,耕地土壤有机质提高0.1个百分点,耕作层厚度达到30至35厘米。

(二)坡耕地类型区。

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和老爷岭等浅山区向低平原过渡带。该区域自然土壤属性为黑土层薄,土体砂砾较多,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

主要技术路径:采取横坡打垄、垄向区田、修筑地埂植物带、梯田等措施,固土保水;推广增施有机肥、秸秆免耕覆盖等技术措施,培肥地力。到2020年,耕地土壤有机质提高0.05个百分点,耕作层厚度达到25厘米以上。

(三)风沙干旱类型区。

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西部,土壤类型主要为风沙土、黑钙土等。该区风蚀严重、干旱,土壤结构不良、保水性差、肥力低,作物单产水平不高且不稳。

主要技术路径:强化农田林网建设,防风固土;扩大秸秆覆盖免耕等保护性技术措施,防风保水;加大有机肥投入量,提升地力;推广节水灌溉措施,保护利用地下水。到2020年,耕地土壤有机质提高0.04个百分点,耕作层厚度达到20厘米以上。

(四)水田类型区。

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及松嫩平原中南部。土壤类型主要以草甸土、沼泽土、低地白浆土、水稻土为主。该区土壤结构不良、透水性差、养分低;土壤酸化加剧,井灌区地下水位下降。

主要技术路径:严格控制井灌稻种植规模,保护利用地下水资源;加强田间节水、排水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施水稻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推广水稻节水控灌技术,节约用水。到2020年,耕地土壤有机质提高0.05个百分点,耕作层厚度达到20厘米左右。

投稿与新闻线索:电话:0335-3030550, 邮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黑土耕地保护查看更多>土地资源查看更多>农田生态环境查看更多>